卷三 澗松先生續集
卷四
作者:趙任道
1930年
卷五

祝文ㆍ祭文

编辑

吳山書院奉安旅軒先生告由祝文

编辑

大哉先生,天賦異質。

德備中和,學究精一。

弱齡立的,《宇宙要括》。

何嘗有師?自得而發。

主靜存誠,明物察倫。

居安資深,精義入神。

孝悌忠信,性分之常,

恭儉溫良,蘊德之光。

衣錦尙褧,專力隱微。

深潛渾厚,不露天機。

默會道妙,魚躍鳶飛。

幽探《易》理,月窟天根。

胸中,心上經綸。

推其有也,尊主庇民,

出其餘也,牖世範俗。

時乎不遇,一味蘊櫝。

間或勉起,夫豈衒玉?

隱見行藏,綽綽有餘。

立言垂後,有圖有書,

擴所未發,指南冥途。

功在聖門,道光吾儒。

卓乎先生!量不可窺。

爰初韜晦,衆莫與知。

學旣上達,知我者天。

山頹梁壞,典形依然。

金聲莫聆,玉色莫覿。

禮合稱祀,以寓矜式。

曰茲烏山冶隱幽宅。

後背金烏,前俯淸

邦人尙德,香火廟貌。

先生在世,於此講道,

先生旣沒,窀穸相連。

新阡舊阡,後賢前賢。

英靈不孤,陟降在是。

蓋有數也,豈曰偶爾?

儒林協謀,同擧享事。

牲酒旣潔,日吉辰良。

靑衿駿奔,濟濟蹌蹌。

神其格思,歆此精禋。

於千百世,馨德有隣。

巨濟鄕校東西廡奉安五賢時告大聖文

编辑

吾東方五賢從祀之擧,已有成命於萬曆庚戌。上自國學,下至八路州府郡縣鄕校,在在擧行,而弊邑則事力不逮,尙未奉行朝命,恒在負罪惶悶之中矣。今始略措儀物,涓吉從事。敢以文獻公某、文敬公某、文正公某、文元公某、文純公某,分配東西從享之位,式陳明廌,虔告事由。

佔畢齋先生奉安新廟文

编辑

新廟旣成,式薦泂酌。

松溪配右,迂拙居東。

神駕聿遷,巍然南面。

於千百世,馨德不孤。

先祖漁溪先生新廟奉安告文

编辑

伏以澤旣斬於五世,縱先王典祀之無文,德則尊於一邦,宜後人崇報之有所。茲設妥靈之位,載擧涓吉之儀。

恭惟先祖府君,麟鳳異姿,河嶽間氣。懷寶遯世,養高含貞,蓋微意之有存,豈無德而素隱?詠「想知慈母」之句,孺慕藹然於望雲;誦「不見華勛」之詩,淸風凜乎其豎竹。

所以守歲寒難可奪之姱節,由其有跬步不暫忘之孝思。忠孝全於君親,信義孚於鄕黨,不但模範乎後裔,抑可柯則於彝倫。

祭社之古義不明,雖廟貌俎豆之未稱,好德之秉彝罔墜,實興慕闡揚之有人。能處窮不改操,歷歷木溪子之敍述;信道篤取義審,班班滄浪叟之立言。在佗人而尙欽,況子孫其敢忽!爰倣古人藏祧主之遺義,以寓今日發潛德之微衷。

恢拓舊基,漁溪西畔,廟宇輪奐,丹碧煒煌。酒果馨香,樽爵明潔。靈其顧饗,永世依安。佑啓後人,咸以正而罔缺,荐發餘慶,勿替引之無疆。

祭五世祖進士贈都承旨府君墓文

编辑

鼎水麗兮淸泚,航嶽秀兮嶙峋。

祥雲籠兮婀娜,淑氣凝兮氳氤。

孕百年之精英,謇篤生乎異人。

蘭謝鋤而自香,玉不琢而猶珍。

紛旣有此懿德,又重之以風致。

聲名著於儒雅,鄕里欽其信義。

占癸酉之司馬,若將展其抱負。

吁與世而相違,柰君子之有守。

不求擧之當年,世莫知其隱節。

存鬚髮於淸寒,廢科第於佔畢。

甘懷寶而遯世,永鏟彩於丘園。

之溪兮之山,幾棲遲而不諼?

爲天地之逸民,等勢利於浮雲。

神高馳之邈邈,眼旁通於地理。

斯區區之小藝,蓋平生之餘事。

身雖否於一時,亦種德而遺後。

二男兒與七孫,迭龍騰而虎吼。

榮光動於戶庭,崇秩加於墓道。

惟後嗣之蕃衍,賴餘慶於祖考。

澤雖斬於五世,風至今猶未了。

鷹岩之一丘,實明靈之幽垗。

山龍飛兮鳳舞,擁屛障而四峙。

水金鏗兮玉鏘,映襟帶於百里。

而形勢之曠豁,及山川之明媚。

愜仁智之所樂,詎幽明之有異?

眇耳孫之孱劣,信莫追其逸軌。

仰餘韻而想慕,慨先緖之荒墜。

感世代之旣遠,悼香火之莫奉。

躬齊祓而涓吉,率宗人而登隴。

薦蘭肴之苾芬,奠桂酒之旨潔。

物雖薄而誠厚,庶衷悃之歆格。

先考墓立石告文

编辑

月日某甲,奉祀子某官某,敢昭告于顯考某官府君之墓。某謹具石物於今春加土之日,而碣石則再度見敗,惶恐無地。奔走改求,艱得措備,略述世系行實,一依《家禮》溫公儀式。鐫刻旣畢,卜吉豎立。凡一千五百餘字,庶幾垂示潛德於來世之有識者。謹以酒果脯鹽庶品,用伸虔告。

先妣墓立石告文

编辑

同日某甲,奉祀子某,敢昭告于顯妣令人文城柳氏之墓。某曾置石物於今春加土之日,而表石則緣上墓未建之故,延退至今,心常憾恨。今乃幷擧石役於兩墓。略敍世系、性行、生歿、葬之年月日。謹具酒果脯醢庶品,虔告事由。

柰內龍山時家廟告文

编辑

云云。某於歲前,移卜靈山龍山洞坎坐离向之基,家宅旣成。今以吉辰,挈家啓行。茲奉神主,將就安于新廟,敢以酒果,用伸虔告。

申汝顏四代神主告文

编辑

伏以辰巳之亂,三世神主,藏于密城之石窟者七八載。地氣上觸,䨪雨旁透,因致傷破。粉面已盡漫漶,陷中亦皆朽黑,不敢依神,後嗣之情,驚惕罔措。禮宜營繕家廟,改造木主,而不幸慈父早世,未及遂志。汝顏生長孤露之餘,家患又從而連仍,靡室靡家,東遷西徙,四五次移寓,基業未定,恒在遑遑棲棲負罪遑悶之中矣。今適時勢粗安,事力就緖,新廟旣成,新主旣造。又値母喪纔畢,祫事是宜,茲於今日,涓吉擧儀。敬奉四世神主,次第就安,謹以淸酌庶羞米麪食之具,用伸虔告。伏惟尊靈,舍舊從新,永保依安。

諸賢常享告文

编辑

魚直提學

编辑

孝友誠篤,廉退節高。

師表一方,矜式百世。

金三足堂

编辑

氣鬱風雲,才蘊經濟。

養德林壑,高蹈逸民。

朴篁嵒

编辑

凝重德器,靜默儀刑。

隱德有操,士歆模軌。

李畏齋

编辑

早厭喧卑,志存敬畏。

就正有道,起我後人。

郭忘憂堂

编辑

孝著宅憂,忠炳倡義。

遺風凜凜,立懦千秋。

旅軒先生文己卯

编辑

嗚呼先生!資品之異,學術之正。信道之篤,執德之弘。充養之盛,含蓄之深。造詣之精,識量之大。氣像之渾厚而凝定,儀表之和毅而從容。出處行藏之一於義,動靜語默之純於理。揆諸古人,鮮與倫比;考之當今,難可擬議,而世多枯目,知德者尠。「莫我知」三字,豈聖歎之徒然哉?

嗚呼!金聲玉色,旣與其不可傳者亡矣,自今以往千百載,其復有聞先生之風、慕先生之德,而能神會默契而興起焉者否?先生立言,擴先儒所未發,可以綱紀乎彝倫,羽翼夫斯道,將與天地日月同其悠久而不弊也,則先生雖沒,而先生之德澤,於是乎不斬矣;先生之道脈,以之而益壽矣。後生之所以考據端緖,爲來世學者指南者,其庶幾在此乎!

嗚呼!小子無狀,居門不學。雖不得窺豹一斑,通德多年,叨承警咳,其接引誘掖之拳拳,非尋常門客之比。此心嚮往,如水必東。今其柰何?報德無路。平生慕悅之忱,粗得形諸文字,業已敬告于先生卽遠之日,靈如有知,後死者無憾矣。祥期忽及,几筵將徹,德音莫聆,德容莫覿。單杯瓣香,一慟腸絶。

李仁原君休復

编辑

仁川發源,孝烈胄孫,門望赫尊。

天姿精敏,學識疏暢,幹蠱才全。

處事縝密,應物委曲,切近人情。

居家謹飭,御衆簡嚴,倫紀分明。

早歲勉學,晩年投筆,志氣超卓。

天生異才,必有用耳,汗馬循國。

功在社稷,名垂竹帛,萬古鴻烈。

孝大成親,榮及祖宗,一家燕翼。

家耳國耳,爲孝爲忠,間世豪雄。

天若假齡,專制方面,國有翰屛。

邦家無祿,天奪斯速,孰不痛惜?

大川未涉,乃失舟楫,功不大集。

長送始半,遽喪良驥,何以致遠?

當宁震悼,搢紳驚嗟,禮優恩腆。

昔我先公,糾秉鄕風,注意甚隆。

引公同事,修擧廢墜,物論稱美。

丙辰之春,大簇之辰,觀國爲賓。

軫我飢乏,慰我窮跼,荷公厚德。

上爲國悲,下哭吾私,愴恨中心。

瀝酒告哀,陳詞敍懷,庶幾垂歆。

朴平山震英

编辑

歲在乙丑,公來自

曰余老物,從可休息。

養閒田廬,蕭然而樂。

十七年間,能忘寵辱。

回首西關,腥塵滿目。

萬事于今,一味痛哭。

公乃全歸,公心則悅。

在我親知,寧不忉怛?

英豪氣槩,不可再覿。

慷慨言論,何由更接?

光陰倏忽,再期奄及。

此後音容,益復杳邈。

感念平生,中心愴惻。

緘辭寓哀,遙薦菲薄。

不昧者存,庶鑑衷曲。

黃忍軒公記元錄

编辑

沈醇靜專,之子之性。

信實慈祥,之子之行。

朋友所稱,鄕閭攸敬。

天賦能全,是曰良士。

自外得喪,何與於子?

養閒田廬,致誠甘旨。

人間至樂,莫此爲美。

天胡不佑,報善以殃?

賢配旣逝,子又繼亡。

兩老靡依,諸孤疇托?

遺恨重泉,必不瞑目。

嗚呼哀哉!

早歲相知,分厚情深。

庶幾永久,鷄黍相尋。

那知一夕,奄隔九泉?

窆未執紼,練不漬綿。

雖緣事梗,心實忸然。

我來江皐,終老計牢。

子旣不世,誰與嬉遨?

追惟曩昔,慨歎傷悲。

晩奠薄醪,兼以蕪詞。

精靈不泯,庶幾格思。

裵汝明

编辑

嗚呼!公之亡三百六十有餘日矣。空山寂寞而人絶,古宅荒涼而草沒。親朋莫尋其影響,妻孥莫聞其消息。吾知公永逝而不返,其得不益爲之愴惻?

公之性,厚施而卑牧;公之志,樂善而好德。周愼齋百行之源,公嘗爲余道諄諄;裵陽智隱德之實,公嘗爲余言歷歷。于以見留心儒行、向慕斯文,豈虛假而外爍?

蓬蒿聖廟,邱墟學宮,三十有餘歲,而重修者,賴我公之誠篤。故近遠士友之知名,有事則必俾公句轄,而自余之來寓仁鄕,幾荷公軫念而垂恤?余亦感知己之厚恩,追陪杖屢,逍遙觴詠,已矣乎不可復得。

涼涼隻影,踽踽孤蹤,竟何依而何托?嗚呼哀哉!公之疾革,旣不得執手而永訣,公之卽遠,又不得臨穴而慟哭。雖病患事故之作梗,實幽明情禮之虧缺,興言寤寐,慨然怛然,未嘗不內疚而自傷,孰知余之心曲?迫初朞之載廻,寓餘情於薄物。奠一觸而誦蕪詞,冀精靈之昭格。

墓碣

编辑

祖考贈參判府君祖妣贈貞夫人星山李氏合墓銘幷序

编辑

公諱庭彥,字士俊。我趙氏咸安。其始也,有大將軍諱,元尹諱丹碩,肇顯朝。由元尹四世有諱,三司政堂。政堂之後有諱,密直使三司左尹。密直之後有諱之興,登文科,官至鷄林參軍。參軍之子諱天啓,判圖判閣,判閣之子諱,工曹典書,寔公之五世祖也。

曾祖諱,進士,贈都承旨,號漁溪處士,隱德潛光,詳見成滄浪文濬所著傳。大父諱銅虎,郡守,贈戶曹參判,父諱,水軍虞侯。娶鐵原崔氏副司直承濬之女,以正德乙亥三月七日生公。虞侯之弟禁府經歷諱,娶昌寧曺氏進士致唐之女,無子,取公爲後。萬曆辛巳十一月十一日,終于郡東劍岩里第,壽六十七。

夫人星山李氏廣平君之後,知中樞靖武公好誠之曾孫,典牲署令諱依仁之孫,萬戶諱希祖之女也。正德己卯十一月十一日夫人生,萬曆丙戌二月十九日終于正寢,享年六十八。

公體短少而多膽量。氣岸峻厲,神采毅然。明於物情,處事謹密。御家檢下有紀律,《易》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公庶幾近之矣。孝於親,厚於族,謹喪祭,能施與,務以恩信結人,多歸心焉。

初以門蔭進補忠武衛副司直,終三品資,不復求仕,頤養于鄕。以立鄕網,正風俗爲己任。鄕士大夫特加器重,官吏村氓,仰之顒若,鄕中之事,事無巨細而一皆咨稟。公持鄕論數十年,鄕風肅然,下世之日,識者私痛曰:「若人亡,吾鄕事已矣。」

夫人慈惠貞愨,明爽不凡。事舅姑,奉祭祀,得婦道甚。遇宗姻撫家衆,咸獲其歡心。人稱「哲婦」。有六男,長曰:,大浦萬戶,次曰:,同知府事、次曰:,贈司宰正,次諱,贈司導寺僉正,次曰:,訓鍊判官、次曰:,儒士。

萬戶無子,取同知第二男亨道爲嗣。嘉善郡守,生五男一女。男咸英進士,咸煕咸章生員,咸哲咸世生員,女適金如鐸

同知有五男三女,男守道,無嗣,取副正長男咸遂爲后,亨道純道,知中樞,遵道,義盈庫主簿,東道,副正。女適承旨申之悌、副摠管蔣後琬李從可純道無嗣,取郡守第三男咸哲爲后。遵道出繼人後,生一男一女。男咸一,女適文科李廷相東道,副正,生三男二女。男咸遂咸新咸春,女適蔣時蘭朴仁儉

司宰正有二男一女,男長煕道、次勉道,上護軍,女適安侹煕道生一男四女,男咸允,察訪,女金挺善洪震彥文以約勉道生六男一女,男咸勝咸抃咸蕃咸匡咸岐咸卨,女適李元英

僉正有一男一女,男任道工曹佐郞,女適主簿李而檀任道無子,取勉道第二男咸抃爲嗣。

判官有一男三女,男由道,女適判官宋廷玉、同知崔壽岡、進士鄭悌生由道生一男二女,男咸甲,女適金大鍇李先仁

季父有二男一女,男衛道味道,知事,女適李邠衛道生五男三女,男咸晉咸益咸履咸臨咸復,女適金時相成南記李之漢味道生三男三女,男咸泰咸孚咸濟,女適許萇河緯文朴亨龍。內外曾玄無慮百餘人。

公與夫人初葬于同郡代山里甕店洞,戊戌間,被倭奴發掘之禍,壬寅春,移窆于善山月波亭冷山之麓坎坐原,毖後患也。崇禎辛未年間,以孫純道正二品,追贈刑曹參判兼同知義禁府事,夫人贈貞夫人。

子孫散在遐遠,香火漸稀,竊恐代逖情盡,則因失葬地,相議刻石表墓,屬墓銘于任道任道實不文,未足以闡揚遺烈,而季父有命,其敢不承?銘曰:

猗歟我宗,嶺右著姓。

元尹政堂,名位炳炳。

典書遺徽,琴與畵幷。

漁溪種德,荐發餘慶。

一代風流,朝野稱盛。

紈袴叢中,公乃麟定。

金玉之相,器局峻整。

簡嚴其資,孝友其性。

藍田約法,石家敦行。

必矜必式,是遵是省。

顒若人望,威如家政。

糾正鄕風,禮儀和敬。

德不世用,曷云非命?

兩美必合,慈爽淑靜,

宜家錫類,寔繁且永。

孫拜刻銘,用代讚詠。

雲圃李公墓碣銘竝序

编辑

公姓,諱,字明叔,系出咸安。十世祖曰侍中諱。九世祖曰檢校護軍諱滋秀。八世祖曰成均直講諱云。七世祖曰贈司僕寺正行大邱懸令諱。六世祖曰成均生員贈戶曹參判諱元老。五世祖曰贈兵曹參判行鎭海縣監諱。高祖諱義亨,司憲府執義號杏軒。公自晉州移居固城,遂爲縣人。曾祖諱生員。祖諱千齡參奉。考諱世廉,俱隱德。妣完山崔氏云傑之女也。以嘉靖辛酉四月初八日,生公于馬巖里第。萬曆四十六年戊午五月十四日終于家。享年五十八。十二月十七日,葬于固城葡島上子坐之原。

公幼時受《小學》于退溪先生之門,及先生歿,受敎于伯兄處士,通四書一經,兼業武藝。壬辰之亂,公時遭外艱,賊掘父塚,遂以匹馬尺劍,直入賊陣,斬三倭而懸於墓樹,告祭移窆。卽與表從叔崔公,倡起義兵,討賊立功,參原從二等勳,超授訓鍊院正。自朝家勸武賜第,卽陞貂階。

甲辰除梁山郡守。兵燹之餘,公私蕩殘,公盡心存撫,郡人懷之,立石頌功。其碑有「淸德善政」四字。丙午例受僉知,丁未除咸鏡南道兵馬虞侯,未及期遞歸。甲寅特除宣傳,而行到板橋,聞廢朝議殺永昌之變,佯自墮馬,托以折臂,作詩一絶而歸。是年秋除三道統制虞侯不起。乙卯陞同樞。公之才局,足當方面之寄,而位止三品,識者惜之。

公氣度寬弘,沈重寡言。平生所爲,惟務實事,不爲浮華。公之伯兄有儒行,性亦峻潔。公事之如嚴父,每進謁,雖位高之後,敬禮不衰。望見容顏,有些不平氣色,則不敢進,必待其和平舒泰然後入見。平生兄弟間,無一事失好云。

公初娶漆原諸氏高麗中郞將文儒之後,贈漢城庶尹諱之女也。生一男一女,男曰鴻程,顯信校尉。女適軍資監奉事趙勉道。校尉娶居昌愼氏,同知之女也。生三男二女,男曰孟榮仲榮季榮,女適金八休李瓊趙勉道生六男一女,男曰咸勝咸抃咸蕃咸匡咸岐咸卨,女適李元英

後娶密陽朴氏,贈判書之女也。生一男鴻卿,承議郞。娶江陽李氏,同知之女也,生一男三女。男曰泰榮,女適趙沺盧漢舟,次幼。

公之沒後三十有六年癸巳五月二十日,朴氏歿于檜山別墅,祔窆于公之墓下。

嗚乎!公當板蕩之世,能辦忠孝義三大節,眞可謂大丈夫哉?其外孫趙咸抃,記其所聞見於平昔者,因求碣銘,余惟公之後夫人朴氏,於我爲再從親,咸抃又繼吾後,俱有分義,吾亦嘗受知於公,欽仰者久矣,其敢辭乎?銘曰:

天畀公才,干城偉器。

仡仡長身,弓馬能技。

早業詩書,文武兼備。

事兄猶父,家行之懿。

突陣殱酋,先壟雪恥。

討賊立功,扶邦正誼。

晩登虎榜,旋躡貂班。

銀腰王頂,榮動門闌。

分憂各郡,遺愛有石。

佐貳,蔚乎聲蹟。

庶幾專閫,大纛高牙。

位不滿德,命也柰何?

葡島之原,寔公遺宅。

有欲求之,視此鐫刻。

處士蔣公墓碣銘竝序

编辑

公姓,諱文益,字明輔。系出牙山,其先中朝人,銀靑光祿大夫、神慶衛大將軍諱之後也。歷十二代有成均進士諱子騫,寔公五世祖也。曾祖諱孝範,通政大夫、延安府使,祖諱敬臣省峴察訪。考諱贈工曹參議。妣密陽朴氏,訓鍊奉事諱忠憲之女也。以萬曆二十四年丙申正月二十六日,生公于洛城

蓋公之先世世居密陽,祖察訪公娶婦于平山申氏進士贈左贊成洪美之女,因家于。公年十餘歲,受業于靑坡睦長欽大欽昆季,能誦書善屬文,每爲所稱許,又被諸輩推重。

辛亥,丁外艱,家事伶仃,恐不能終養偏親,癸丑,兄弟相議,奉歸密陽,還鄕之後,又就學於孫聱漢陽。亦愛敬之,情如子弟。通內外焉。

結網求魚,以供偏親,餘暇讀書。冀及決科之榮於親在之日,晝夜不輟。累參外榜,志不得伸。丙寅又捷東堂,未及西行,親病忽劇,不得應講。戊辰丁憂,廬墓終制,三年之內,不言家事,不計晴雨,號哭墓側。

服闋後,中癸酉草榜,上應講,竟以半畫未滿見屈,物論囂然歎惜。親舊咸勸其小留,欲圖南行之職,掉頭而歸曰:「自衒醜行,古人所恥,士夫柰何區區干進乎?與其奔走汩沒於塵中,寧老死岩穴。況旣失兩親,雖得一宦,將奚用哉?」

卜居于昌原洛江濱,日以聖賢書爲友,或把釣竿,或乘漁艇。或步出江滸,觀家僮擧網曰:「江滸閒適之樂,有如是耶!」構小屋于岩間,鑿池種蓮,遍裁花卉,名其堂曰釣耕

嘗占絶句曰:「水動心無動,沙平世不平。苔磯垂釣處,回首笑公卿。」其雅趣眞樂之得乎內者,如此。然公之志不全在山水間,實存心於儒者事。嘗出入寒岡旅軒兩先生門,省視喪葬,亦致誠勤。

平居夙興盥洗着巾服,或觀書或談論,夜深乃寐,氣雖不平,不至臥痛,則一日不廢。鷄鳴則必誦程子《四勿箴》,時時有若默誦者,而不知其誦何書也。雖不行鞭朴罵詈,而一家之人自然畏戢,不敢譁笑闌語。尤所盡心者祭祀,晩年愼疾,靜處簡出,而當春秋時享,四節墓祭則必往宗家,攝行祀事。遇父母忌則不勝悲感,行祭之日,痛哭不已,家衆亦皆感動。

兄弟之間極其和愛。伯兄家染癘,奴僕數人先死,兄亦繼殞。一村奔避,四無人跡,公不顧身危,親入殮殯,號痛過度,因致身恙。

末弟又受風患疾,憂形於色,頃刻不忘。尋常飮食之際,得一美味則必曰:「吾弟亦得此味否?」寸寸分送於往來之便。接賓則不分老少尊卑,待之以敬。子弟或有向客不遜之言,則對客切責,客去後又申敎戒曰,「彼在客位,爲主人者但盡吾敬而已。何可以等別高下爲哉?」訓子義方之嚴且正,如此。

丁卯之亂,人推爲鄕兵將,衆皆恐怖,略不動心。丙子募義兵到會所,又爲十二邑把首。深有捍艱之意,憤慨不已。此行往來後,身病轉篤,益無世念,謝絶人事。亦不爲子孫營產曰:「世間藏獲土田,無定主矣。」

壬辰十月初,身疾已重,而聞弟病劇,欲及生前得見面目而別,輿疾而往見。又聞孫聱漢改葬,亦欲親往,諸子諫曰:「日寒如此,身病又極,何必親往乎?子等未可往護耶?」答曰:「吾旣受恩於彼家,一息尙存之前,何忍退臥,以負亡師?」直造墓所,臨穴痛哭。

自是身病極重,艱載還家,是歲十二月二十日戊午,因病不起,得年五十七。權厝于府東萬魚山栗洞子坐午向之原,乙未正月十二日丁酉,用此山永窆焉。

公器量寬弘,信實厚重。言語以時,喜怒不形。平生處鄕,一以和順爲主。揚人之善,匿人之短,聞譽不欣,聞毀不戚。作事不苟,惟不能盡己道是憂。累被鄕廌,全以孝友爲目,孝友之實,已著鄕間。銓曹注擬前後十餘次,而未霑一命,豈非命也?噫!公之才,足以拾靑紫,而遯世虛老,公之德足以享遐壽,而僅免稱夭,知舊之痛,爲如何哉?

公娶義城金氏,軍資監參奉得地之女,生四男四女。長曰煕祚,娶金亮後女,生一男四女。次曰煕績,娶辛德冑女,生一男三女。次曰煕業,娶成應夏女。次曰煕百,時未娶焉。女長適姜鐫,次適孫汝稷。次適朴泰漢,次適孫碩輔

公之孤謂余知公,起衰麻踵蓽門,相向而哭之痛,因索墓銘,其忍以不文辭乎?遂爲之銘曰:

相彼洛城,佳氣釀靈。

英才碩德,前後挺生。

公爲人,亦稟厥眞。

孝友因心,文藝出倫。

點額龍門,退無慍色。

從吾所好,寄興岩壑。

賁趾丘圓,濯纓江湖。

一竿一船,聊以自娛。

膏肓水石,芻豢典墳。

榮枯得喪,太虛浮雲。

注擬頻煩,朝著聞香。

終閟一命,在公何傷。

壽之不崇,天道茫茫。

林泉無主,雲物生涼。

百歲千秋,孰繼高蹤?

伯喈有辭,庶慰林宗

貞夫人朴氏墓碣文

编辑

夫人密陽望族。遠祖元光,令同正,因仕宦居松京者,凡七代。子諱文底,原陵直,子諱舜章,主事同正,子諱永椿,檢校軍器監,子諱允貞,常滿庫主簿,贈中直大夫、禮賓寺尹,子諱仁祀,奉醫佐通政大夫中樞院事,子諱天卿,三司左尹嘉善大夫工曹參判,子諱彥忠,仕本朝,官至嘉善大夫慶尙左右道都節制使,子諱訥正,子諱光敏通政,子諱景玄,進士登武科,官至訓鍊參軍。子諱汝達,子諱務安縣監,特命嘉善大夫,是夫人曾大父也。大父諱宗秀,贈漢城左尹,父諱,贈刑曹判書。妣檜山黃氏豐基郡守兼春秋諱陸雲之曾孫,忠順衛之女也。

萬曆辛巳十月十七日,生夫人于咸安郡儉岩里第。癸巳五月二十日,終于檜山別墅。同年十二月二十日壬午,祔葬于固城縣治之東葡島之山,同知公墓下。

夫人年二十一而歸于同知公。子女多而皆不育,惟一男終孝曰鴻卿。夫人內治甚嚴,敎養獨子,而自幼不少假貸。寡居之後,親自捶撻,而鴻卿性孝順,無疾怨之色,定省之禮,甘旨之供,無所不用其力。

丙寅夫人四十六,而患風痺幾不能保,鴻卿晝夜號泣,尋醫問藥,藥餌之奉,靡所不至。抱宿疾二十餘年,得支性命,鄕里以孝稱之。噫!夫人之內冶嚴而孝子之供職如此,可謂有其母有其子夫。任道與夫人,俱爲外孫於檜山黃族,是再從親也。夫人卽遠之日,不無悲感之懷,況有咸抃之請,其敢固辭?略敍世系事蹟,以榮神道云。

愼齋周先生

编辑

捕龍搏虎,文法之奇。

感神格天,誠孝之奇。

抗章闢佛,議論之奇。

創廟尊賢,事業之奇。

追封三世,官爵之奇。

式穀螟蛉,賦命之奇。

李仁原君

编辑

武其班儒其埒,國之楨鄕之傑。

身旣榮而嗣賢,福未艾者由天。

裵陽智

编辑

李德裕有言曰:「君子明不欺天,幽不欺神,內不欺心,外不欺人。」《記》稱高子羔之爲人曰:「行不履影,啓蟄不殺,方長不折。執親之喪,泣血三年。避難而行,不徑不竇。」愚嘗恨聞其語未見其人矣。今於陽智縣監裵孝子,幸得而驗也。孝子諱錫祉漆原縣人也。生有異質,滿腔子都是不忍之心,而邪僞之萌,不形于外。事父母色養,居喪致毀,奉祭祀盡誠。忠信以接人,恭謹以律身。平居出入家廟,動必揮淚,見者起感。中司馬,因公薦始授童蒙敎官,又拜爲陽智縣監,是爲仁孝之報乎?女壻白受繪被虜於島夷,手涅其臂曰:「寧死不忍作犬羊臣。」其有得於觀感者歟!癸亥改玉後,朝廷嘉其勁節,特除自如道察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