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不治之症」論

駁「不治之症」論
廣州部隊後勤部衛生部 洪揖
1969年10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在衛生部門的代理人,瘋狂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使醫療衛生工作背離為工農兵服務的方向。工農群眾費盡周折,好不容易來到城市醫院求醫,又往往被判為患了「不治之症」,推出門外。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滾滾洪流,衝垮了劉少奇的「城市老爺衛生部」,許多被宣判患了「不治之症」的勞動人民得到了醫療,恢復了健康。現在,我們把這個「不治之症」的論調端出來,加以剖析,看它究竟是什麼貨色。

在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控制下,不少醫院不關心工農群眾的病痛,這也不能治,那也不給治,使不少工農群眾,有病得不到醫療,小病拖成重病,以致癱瘓、殘廢、死亡。廣州市某醫院用人參餵兔子、老鼠作試驗,替資產階級老爺尋求延年益壽的「靈丹妙藥」;而一個患白喉的貧農兒子,只因住院押金暫缺兩元七角錢,就被他們拒絕收治。廣西貴縣老貧農張樹春,三十年前頭上長出一個海綿狀血管瘤。解放後,他到某醫院去求醫,卻因交不起過高的費用而被藉口「手術沒有把握」推出門不管。就這樣,瘤子一直長到八斤重,害得他四十多歲就喪失了勞動力,變成五保戶。今年初,某部一個軍醫路過,看到張樹春兩手捧着瘤子走路的痛苦情景。他懷着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用公社衛生院產房的簡單設備,把折磨張樹春三十多年的瘤子成功地切除了,使他重新走上抓革命、促生產的崗位。難道張樹春等得的是什麼不能治療的病嗎?不,絕對不是。由此可見,有些所謂「不治之症」,明明是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造成的惡果。

劉少奇及其同夥口口聲聲說什麼解決治病的問題要靠「權威」、「專家」、「有學問的人」。那些資產階級醫學「權威」、「專家」就是有一點技術,哪裡肯為工農兵服務!他們給工農群眾看病時極不負責,把許多並不難治的病,輕率地說成是「不治之症」。有些醫生受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毒害,追求個人名利,躲在醫院裡鑽研什麼「高、難、深」的疾病,有的甚至研究什麼「蜻蜓尾巴上的寄生蟲」之類的東西。他們遇到廣大勞動人民的常見病、多發病、普遍存在的病,既不想治,也不會治,往往以「不治之症」為藉口,把病人拒之門外,搪塞過去。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廣大革命的醫生、護士、衛生員、護理員,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衛生路線,全心全意為工農群眾治病。他們虛心向工農群眾學習,努力發掘祖國醫藥學偉大寶庫,治好了不少所謂「不治之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就我們部隊來說,僅半年多時間裡,我們派出大批衛生工作隊,深入農村、工廠為群眾防病治病,已經使很多聾啞病人幸福地喊出了「毛主席萬歲!」一萬八千多名癱瘓病人站立起來走路。從群眾中發掘、創造出來的新醫療法,使腰腿疼、胃腸病等常見疾病大大提高了療效,燒傷治療、麻醉等救治技術也出現了新的躍進。因此,資產階級「權威」、「專家」宣判的許多「不治之症」,實際上是他們不願治不敢治之症!

「不治之症」的論調,是資產階級用來束縛我們醫療隊伍的精神枷鎖,是阻礙醫學發展的絆腳石。有人說:「醫學上就是有不治之症嘛!」我們說:醫學上確實還有一些難題,但是,我們不能把它們看成是「不治之症」。偉大導師毛主席教導我們:「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不治之症」的說法之所以是錯誤的,就是因為它不符合於醫學發展的歷史事實,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資產階級思想。對於醫學難題,我們今天不能很好解決,是我們對它的規律還不認識;明天我們認識了它的規律,就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醫學的發展從來如此。只要我們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樹立無產階級的雄心壯志,把徹底的革命精神與嚴肅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堅持鬥爭下去,總有一天會把這些醫學難題攻下來的。如果在思想上把它看成是「不治之症」,悲觀畏縮,無所作為,這倒是我們首先要克服的思想障礙。

至於有些人過去常說:「你這個病,外國都不能治,我們也治不好」;「大醫院治不好,我們也沒辦法」。這是中了劉少奇散布的買辦洋奴哲學、爬行主義的毒。無數事實早已駁倒了這種謬論。全身剝脫性皮炎,中外文獻上都記載死亡率很高。廣州部隊一八九醫院是一個普通的醫院,前年收治了一名這樣的病人莫柏林,他們靠毛澤東思想破除迷信,精心治療護理,度過重重難關,治好了病人。今年二月,另一名同樣的病人卓厲又來到一八九醫院,他們不滿足於過去的治療方法,發動群眾進一步想辦法,大膽使用了中草藥,九天就治好了卓厲的病,比治療莫柏林的病大大縮短了時間,還節省了費用。

大量事實充分證明:只要有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就可以闖出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什麼醫學科學的高峰都是可以攀登的。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