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英雄的光輝典型

無產階級英雄的光輝典型

——學習李玉和形象塑造的幾點體會
中國京劇團 鍾紅
1969年10月1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震撼世界的京劇革命,是文藝發展史上劃時代的革命!它是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在文藝領域的成功實踐。

革命樣板戲《紅燈記》,就是這場偉大革命的一個輝煌成果。

閃爍着毛澤東思想光輝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李玉和,他那崇高的品質,是無產階級黨性的集中表現。

這一光輝典型的誕生,是毛主席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方向的偉大勝利,是「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方針的偉大勝利,是實踐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創作方法的成功典範,是我們敬愛的江青同志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向大叛徒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文藝黑線鬥爭的豐碩戰果。

江青同志一再明確地指示我們:「要滿腔熱情地,千方百計地去塑造工農兵的英雄形象」,「這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任務。」革命樣板戲《紅燈記》中李玉和形象的塑造,為我們塑造工農兵英雄形象樹立了光輝的樣板,提供了極其豐富的創作經驗。

在激烈的階級鬥爭中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形象

編輯

無產階級的英雄人物是在毛澤東思想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是在階級鬥爭的大風大浪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塑造無產階級的英雄形象,必須把英雄人物放在階級鬥爭的第一線,在激烈的階級搏鬥中,展現他們忠於毛主席、忠於人民、忠於黨的赤膽紅心,展現他們為了實現共產主義崇高理想而戰鬥的徹底革命精神。

《紅燈記》中李玉和的高大英雄形象,就是在與日本法西斯強盜的代表——憲兵隊長鳩山的搏鬥中樹立起來的。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民族鬥爭,說到底,是一個階級鬥爭問題。」《紅燈記》一開場,就非常簡潔而形象地再現了日寇侵占區的中國人民,在毛主席領導下對日寇進行英勇鬥爭的典型環境。在敵人的森嚴戒備之下,我黨地下工作人員、扳道工人李玉和,手提紅燈,健步登場,接應黨的交通員。他手中的紅燈,閃閃發光,掃盡陰霾,照亮夜空。他目光炯炯,泰然自若地走向台前,機警地觀察情況,表現了他的高度革命警惕性。江青同志非常重視英雄人物的第一次出場、第一個亮相。在江青同志的指導下,李玉和第一次出場,就處在階級鬥爭的焦點上,就有了很高的基調;第一個亮相,就是一個有豐富階級鬥爭經驗的成熟的無產階級英雄的形象。

「粥棚脫險」是正面歌頌李玉和從事地下鬥爭的一場戲,表現了李玉和的機警智慧。他手提紅色號誌燈,肩負重任,尋訪親人,來到接頭地點粥棚。他堅定地唱道:「千萬重障礙難阻擋」,一定要把密電碼「送上柏山崗」,表現了他「一定完成任務」的決心。李玉和同磨刀人正欲接關係時,一陣尖厲的警車聲呼嘯而來,敵人搜查,情況緊急。李玉和在戰友磨刀人的掩護下,機警地把粥倒在藏有密電碼的飯盒裡,保衛了黨的重要文件。然後他提紅燈,拿飯盒,帶着輕蔑的笑容從容轉過身子,在一道追光里,非常穩健地大踏步走下去,充分表現了李玉和的沉着機智,英勇無畏。

隨着階級鬥爭形勢的變化,叛徒王連舉告密,李玉和家被秘密包圍。面對這嚴重的情況,李玉和當機立斷,向母親交代了黨的工作,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黨性。臨別時,老奶奶請玉和喝一碗壯別酒。這碗酒,表達了老奶奶的千言萬語,有信任,有鼓舞,有愛護,有囑咐。這碗酒,飽溶着階級的深情,集體的力量,戰鬥的豪情,革命的壯志。真是:一碗壯別酒,萬重階級情!李玉和接過酒,鄭重地對母親說:「媽!有您這碗酒墊底,什麼樣的酒我都能對付。」這是對黨的宣誓,對階級的保證,對敵人的藐視,對親人的激勵。他激情滿懷地唱道:「臨行喝媽一碗酒,渾身是膽雄赳赳……」,語言豪壯有力,唱腔飽滿明快,用語含義深長。他囑咐親人要洞察階級鬥爭的「風雪」,注意「冷暖」,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充滿了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在高昂的音樂聲中,李玉和告別了親人,昂起頭,挺起胸,邁開大步,去迎接那階級鬥爭急風暴雨的考驗。

「赴宴斗鳩山」是李玉和與敵人面對面展開鬥爭的一場戲,戲劇衝突推到了一個新高潮,李玉和的崇高精神世界在階級鬥爭更嚴峻的考驗中得到了新的展現。

李玉和的對手鳩山,是一個在中國從事了多年特務活動的「中國通」。他陰險,殘暴,毒辣,有一套反革命的經驗和手段。但是,在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共產黨員李玉和面前,卻一籌莫展,連吃敗仗。鳩山先拋出什麼「人生如夢」「對酒當歌」,什麼「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一套腐朽反動的剝削階級人生哲學來誘惑李玉和。但是,這套曾使叛徒心耀目炫的「訣竅」,對李玉和來說卻「好比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鳩山慘敗,拿出新花招,拉出了叛徒王連舉這張所謂「王牌」。李玉和義正詞嚴怒斥無恥叛徒:「屈膝投降是劣種,貪生怕死可憐蟲」,「抬起頭來看看我,羞煞你這奴才無地自容」,充分表現了李玉和對叛徒的極度鄙視和憤怒斥責,這也是對以劉少奇為首的叛徒集團嚴正的批判!

鳩山一連碰了幾個釘子之後,惱羞成怒,凶相畢露,威脅道:「我干的這一行,……是專給下地獄的人發放通行證的!」李玉和有力地回擊:「我干的這一行,……是領了通行證,專去拆你們地獄的!」表現了無產階級革命者「要砸爛千年鐵鎖鏈」的決心和氣魄。接着是一段針鋒相對的對白:

鳩山:我勸你及早把頭回,免得筋骨碎。

李玉和:寧可筋骨碎,決不把頭回。

鳩山:憲兵隊刑法無情,出生入死。

李玉和:共產黨鋼鐵意志,視死如歸!

李玉和的話聲聲似霹雷,使鳩山喪魂落魄;字字如匕首,直刺敵人心臟。隨後李玉和的一大段唱,盡情地歌頌了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下的億萬抗日英雄,有力地揭露了日寇的豺狼本性。鳩山黔驢技窮,對李玉和施以毒刑。面對敵人的囂張氣焰,李玉和豪邁地唱道「正好把我渾身筋骨松一松」,揮手斥退敵人的爪牙,健步走向桌前,拿起帽子,撣了一下灰塵。這幾個動作,嚇得敵人心驚膽顫,狼狽不堪。李玉和受刑後再次上場,他昂然挺立,怒氣沖霄漢,起唱「西皮導板」。一個高腔,怒斥「狼心狗肺賊鳩山」;一段「快板」,表現了「要我低頭難上難」的堅強不屈的精神。然後放聲大笑,一束強光照着他那高大的身軀,顯得格外雄偉。李玉和與鳩山這幾個回合的鬥爭是一場兩個階級、兩種世界觀驚心動魄的激烈搏鬥,最後以李玉和的勝利和鳩山的慘敗而告終,充分歌頌了李玉和崇高的無產階級革命氣節,無情揭露了反動勢力的殘暴和虛弱,大長了無產階級的志氣,大滅了敵人的威風。

李玉和從出場到第八場慷慨就義,一直站在階級鬥爭的第一線。這幾場戲,環環緊扣,層層深入,一場鬥爭緊接着一場鬥爭,一個考驗緊連着一個考驗。但是,不管環境如何嚴酷,鬥爭如何激烈,李玉和始終是那樣的英勇豪邁,沉着無畏,正義凜然,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李玉和形象的誕生,經歷了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激烈搏鬥。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在文藝界的代理人處處對抗江青同志的指示,極力歪曲、醜化李玉和的英雄形象。他們以「沒戲」、「照顧京劇特點」為藉口,妄圖砍掉「粥棚脫險」這場重要的戲。他們以反映「生活真實」為幌子,在「救護交通員」一場中讓李玉和穿一件光板沒毛的大衣,在驚恐萬狀的「撲燈蛾」的緊張鑼鼓氣氛中,用袖子擋住臉、羅鍋着腰,步履踉蹌地溜上場來。他們打着「有生活氣息」的招牌,讓李玉和在第五場偷酒喝,吐舌頭,滿台踱步,惶惶不安。在第六場中,甚至不讓李玉和受刑後再上場,卻極力渲染鳩山、王連舉的囂張氣焰。他們的險惡用心,就是企圖把階級鬥爭中英勇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醜化成貪生怕死的懦夫。

江青同志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及時識破了階級敵人一個又一個的陰謀,同他們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今天《紅燈記》中李玉和的光輝形象,是江青同志率領革命文藝戰士經過艱苦的鬥爭塑造出來的。

用最完美的藝術形式,展現英雄人物的共產主義精神境界

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李玉和是「最有遠見,大公無私,最富於革命的徹底性」的工人階級的傑出代表,是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下,經歷了長期艱苦卓絕鬥爭考驗的千千萬萬可歌可泣英雄人物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地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的共產主義優秀品質和徹底革命的精神。塑造李玉和這樣高大的無產階級英雄形象,必須採取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才能充分展示李玉和宏偉的革命理想和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江青同志一再指示我們:要用最好的語言,最美的音樂,最挺拔的表演動作,最重要的舞台位置和最突出的燈光服飾,來塑造李玉和的光輝形象;必須為英雄人物安排單獨場子,設計成套的、有層次的、完美的唱腔。

「刑場鬥爭」是全劇的最高潮,也是集中刻劃李玉和的重要場子。這場戲以飽滿熾烈的政治熱情和絢麗多姿的筆觸,用載歌載舞的單獨場面和完美成套的唱腔,形象地再現了中國人民在偉大領袖毛主席領導下,對日本法西斯匪徒進行英勇鬥爭的壯麗畫卷,深刻地展現了李玉和「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共產主義精神境界。

隨着一陣如急風暴雨般的鑼鼓聲,弦樂奏起了嘹亮的「二黃導板」過門,李玉和在幕後唱出了「獄警傳,似狼嚎」六個字,曲調高亢而又深沉,表現了英雄對敵人的蔑視和大無畏的氣概。接着,李玉和唱出了「我邁步出監」的長腔,「我邁步」的唱腔連同後面的配樂,堅實雄偉,鏗鏘有力,「出監」兩個字用了響遏行雲般的高八度長腔。這一高亢激越、大氣磅礴的唱腔,象一聲驚雷,要劈碎那人間地獄;象一把利劍,要斬斷那千年鐵鎖!音域達到了全劇中李玉和唱腔的最高度,如異峰突起,高聳雲霄。就在這句激昂豪壯的長腔中,李玉和大步出場亮相,一個「攢步」,似撲猶立,在暴雨般的鑼鼓聲中,運用了非常精彩的「蹉步」,側身「踏踏踏踏」地急遽向前;隨即驟然轉過身去,變為難度更大的背向觀眾的「單腿蹉」,然後把鐐銬一摔,猛地轉過身來,一個「大片腿」,鐵鑄般地「亮」在台心,矯健挺拔,威武異常!一個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偉大形象,巍然屹立在我們面前!這一段精采表演,有單腿「蹉」,雙腿「蹉」,有前有後,或疾或徐,顯得雄偉峭拔,豪情激宕,非常生動地表現了李玉和雖身受酷刑,但「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

李玉和對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的事業有堅定不移的信仰,決不向少數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敵人屈服。他豪邁地唱道:「休看我,戴鐵鐐,裹鐵鏈,鎖住我雙腳和雙手,鎖不住我雄心壯志沖雲天」。這一句「回龍」拖腔,在「天」字上一躍而起,音調在高音區平穩而舒展地持續行進,恰似雄鷹在萬里雲空展翅翱翔;然後急轉直下,盤旋迴盪,曲調頓挫有力地連續出現了幾個高音,又象洶湧澎湃的海潮,奔騰向前,多麼壯美,多麼豪邁!它深刻地揭示了李玉和不屈不撓的革命豪情,生動地表現了李玉和徹底的革命精神。正是一顆無限忠於毛主席的紅心,使他產生了震撼天地的精神威力。

下面那一整套的完美唱腔,聲情並茂地進一步抒發了李玉和的革命胸懷。李玉和堅信勝利必定屬於革命人民。他在赴刑場時,「氣昂昂,抬頭遠看」,這一句唱腔採用了暢想的拖腔,配以跳躍的過門,表現了李玉和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的革命理想。他神采奕奕地凝視着遠方,目光中閃耀着興奮、激動的火花。他看到「革命的紅旗高舉起,抗日的烽火已燎原」,呈現出一派如火如荼的大好革命形勢,「橫行霸道」的日寇,已葬身在人民戰爭的火海烈焰之中。他充滿着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無限熱愛,對偉大抗日戰爭的必勝信念,抑止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滿心喜悅地展望那「風雨過,百花吐艷,新中國,似朝陽,光照人間」的壯麗圖景,他憧憬的是「那時候,全中國,紅旗插遍」,他仿佛已置身在這人類社會最壯觀的畫卷之中。這就是鼓舞李玉和「鬥志更堅」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鬥志更堅」用了一句頓挫有力的大腔,完美地表現了李玉和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他此時想到的是「我為黨做工作很少貢獻」,他關心的是「密電碼未到柏山」,他感到自豪的是「我母親我女兒和我一樣肝膽」。因此,他剛毅豪邁地唱出:「賊鳩山,要密件,任你搜,任你查,你就是上天入地搜查遍,也到不了你手邊!」這最後唱腔的「垛字句」,層次鮮明,情緒象階梯樣的步步上升,結尾收在一個堅實有力的長腔上,表現了李玉和無比堅定的勝利信心。

唱詞十幾句,分量千斤重。這一段「二黃慢板」轉「原板」的成套唱腔,以高昂雄壯的旋律,擲地作金石聲的語言,配合以挺拔矯健的舞蹈動作,酣暢淋漓地抒發了李玉和高瞻遠矚,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精神,表現了李玉和對革命事業必勝的堅定信念和要解放全世界、解放全人類的博大革命胸懷,達到了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高度統一。

李玉和身在刑場,眼看世界。他為了共產主義事業,「不怕把牢底來坐穿」;為了「要使那幾萬萬同胞脫苦難」,為革命為人民他「粉身碎骨也心甘」,這是何等豪壯的志向,何等偉大的情懷!最後,李玉和在莊嚴的《國際歌》的伴奏聲中,健步走上高台,回身指斥鳩山:「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人是殺不完的,我要你想一想!」這是不屈不撓的中國人民的鋼鐵誓言,是對鳩山所代表的一切反動勢力最嚴正的審判。這個「你」字,非常有份量,象一顆炮彈射向鳩山,使得兇殘的敵人心驚膽戰。在一束紅光中,李玉和昂首挺胸,巍然屹立。他那崇高的無產階級革命氣節,永遠鼓舞着我們將革命進行到底!

這一場戲,這一成套唱腔,對於塑造李玉和的形象,是極為重要,十分關鍵的。它是在激烈的階級鬥爭中誕生的。一小撮階級敵人串通一氣,處心積慮地妄圖破壞這場戲。他們採用種種卑劣伎倆,歪曲、醜化李玉和的形象,讓李玉和在監獄大唱其舊崑曲低沉哀怨的「新水令」。江青同志一再明確指示,要改為刑場鬥爭,要為李玉和安排成套完美的唱腔,展現英雄人物的共產主義精神境界。階級敵人卻胡說什麼「到了刑場還有什麼戲」,「唱多了就溫了」,「沒什麼可唱的」,等等。在這些怕死鬼看來,到了刑場就只有屈膝投降,閉目等死了。在江青同志堅決鬥爭下,他們不得不加上這場戲,但又別有用心地把什麼「熱淚漣漣」之類描寫叛徒心理的破爛詞句硬塞給李玉和。尤其不能令人容忍的是,他們要李玉和背對觀眾,手抓着監獄的鐵柵欄,在敵人鞭打李奶奶的聲中,背上一陣陣地抽搐,企圖用這樣的罪惡手段,偷換英雄人物的靈魂,販賣修正主義「人性論」的黑貨。面對階級敵人的猖狂進攻,江青同志頂妖風,戰惡浪,同他們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江青同志以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對革命極端負責的精神,親自設計創作了這場戲。從劇本結構,文學語言,音樂形象,舞蹈動作,到化裝服飾,甚至連一個道具,都是江青同志親自安排設計的。江青同志為塑造李玉和這一無產階級英雄的光輝典型,花費了多少心血啊!

必須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編輯

塑造無產階級的英雄人物是無產階級文藝的根本任務。因此,我們要着力樹立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要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反對「平分秋色」;在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關係上,要突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要讓路,反對突出敵人。這就是我們堅定的創作原則。

《紅燈記》通過對李玉和與同志,與親人,與階級弟兄的革命關係的描繪,塑造了以李玉和為代表的無產階級的英雄群象,既表現了階級的、集體的戰鬥作用,也表現了李玉和形象的深厚的階級基礎,表現了他力量的源泉,從而有力地襯託了李玉和的英雄形象,使他有如聳立在群山峻岭之中的主峰,顯得更加雄偉,更加高大。

《紅燈記》中成功地刻劃了一位飽經風霜,沉着堅定,富有革命鬥爭經驗的革命母親——李奶奶。多年來,她與李玉和戰鬥在一起,成為李玉和革命鬥爭歷史的見證人,又是李玉和最親密的戰友。她的形象塑造,對李玉和的英雄形象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李奶奶第一次出場的四句唱:「打魚的人經得起狂風巨浪,打獵的人哪怕虎豹豺狼……」,表現了一個革命者對法西斯殘暴統治的藐視,顯示了無產階級先鋒戰士徹底埋葬舊世界的宏偉氣魄。這是李奶奶的自我寫照,也可以說是對李玉和英雄形象的歌頌。在「痛說革命家史」中,李奶奶的大段唱腔和念白,深刻地講述了祖孫三代的階級關係,生動地刻劃了李玉和青年時代對敵英勇鬥爭的高大形象,為革命先烈、為李玉和立了傳,使李玉和的形象塑造更加完美,更加豐滿。這段唱腔和念白,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那風起雲湧的崢嶸歲月,李玉和高舉紅燈,與鬼子、漢奸英勇搏鬥的光輝形象如在眼前,非常鮮明,感人至深。

在李奶奶的唱詞中,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曾塞入「李玉和救孤兒東躲西藏」一句黑話。經過江青同志的堅決鬥爭和精心修改,成為現在演唱的「李玉和為革命東奔西忙」。僅僅幾個字的改動,就使李玉和的思想升華到「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的共產主義世界觀的高度!這幾個字的改動,反映了是突出英雄人物還是醜化英雄人物的兩種世界觀、藝術觀的尖銳鬥爭。

正確地塑造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李鐵梅形象的意義,首先在於從側面有力地襯託了李玉和的高大形象。「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鐵梅的成長過程,處處都可以看到李玉和對她的教育,事事都可以看到李玉和對她的培養。前人的事業後人要承當,打不盡豺狼決不下戰場,鐵梅的成長表現了李玉和的革命精神的勝利,體現了無產階級革命鬥爭英勇不屈,前赴後繼的深刻主題。 磨刀人是黨的地下武裝代表,他與李玉和的聯繫,把地下工作與武裝鬥爭緊密聯繫起來,體現了毛主席「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偉大思想。群眾代表劉桂蘭一家,與李玉和一家休戚相關,患難與共,在嚴酷的階級鬥爭中建立起深厚的無產階級感情。李玉和一家的革命行動,教育了她們,在鬥爭的危急關頭,冒着生命危險掩護鐵梅完成黨的任務,深刻體現了李玉和一家所從事的革命鬥爭,代表着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到革命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因而有不可戰勝的強大力量。這些正面人物對李玉和的形象塑造起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然而,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卻在正面人物中大搞什麼「平分秋色」,在前半場突出李奶奶,後半場突出李鐵梅,妄圖貶低李玉和,這是資產階級反動的「多中心即無中心論」在文藝舞台上的反映。他們為了反對突出李玉和,還極力宣揚「革命自有後來人」的論調。江青同志一針見血地指出:「沒有革命的政黨,沒有革命的先烈,那來的後來人!」

毛主席教導我們:「你是資產階級文藝家,你就不歌頌無產階級而歌頌資產階級;你是無產階級文藝家,你就不歌頌資產階級而歌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二者必居其一。」《紅燈記》在處理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關係時,始終把反面人物放在被揭露、被鞭笞、被控訴、被審判的地位。在人物造型、音樂設計、舞台調度、燈光效果各方面,都成功地運用了鮮明對比的手法。如第八場李玉和就義時,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昂然屹立在舞台正面高高的台階上,一束紅光投在他們身上,莊嚴崇高;而鳩山及其爪牙則蜷縮在舞台的一角,一束暗綠的光線投在他們身上,現出了這群魔鬼驚恐萬狀的醜態。又如第六場李玉和受刑後再上場,他撐椅挺身而立,怒髮衝冠,痛斥日寇;鳩山則是縮頭屈頸,心驚膽顫地癱坐在椅子上。兩相對照,對李玉和起了反襯作用。

李玉和這個無產階級英雄的光輝典型,使得一切剝削階級吹噓的所謂「藝術典型」都黯然失色,相形見絀。江青同志說:李玉和是一個工人階級的代表,是一個革命先烈的代表,又是一個共產黨員,是一個偉大的人物,是無產階級英雄,應該把重點放在李玉和身上,突出李玉和的高大形象。這是對李玉和的形象塑造也是對革命樣板戲《紅燈記》創作的最正確、最科學、最深刻的總結。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