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會當作大課堂

把社會當作大課堂

——江西貴溪縣新田公社「五·七」中學組織師生進行社會調查的經驗
把社會當作大課堂
1969年10月3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江西貴溪縣新田公社「五·七」中學,組織師生到三大革命運動中作社會調查,把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有力地促進了師生的思想革命化。這是教學方法的重大革命,是一門嶄新的課程。

這所中學現有學生一百三十九人,教師六人,是去年十一月份創辦的。為了使師生在三大革命運動中更好地改造主觀世界,提高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徹底解決理論聯繫實際問題,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學習馬克思主義,不但要從書本上學,主要地還要通過階級鬥爭、工作實踐和接近工農群眾,才能真正學到」的偉大教導,組織師生到三大革命運動中去,開展社會調查。從今年二月份以來,他們組織全校師生二百一十四人次,到新田、翁沅、黃墩等六個大隊,調查了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事跡;農村階級鬥爭、兩條路線鬥爭史和農村劃分階級成份以及「農業學大寨」等情況,寫出了一百五十五篇調查報告和二百多篇心得筆記。廣大學生一致反映:「到社會三大革命運動中作調查,課堂大了,老師多了,學習內容豐富了,使我們認識了世界,改造了思想,學得更深,理解更透,記得更牢。真是搞一次社會調查,勝讀幾年書。」教師們反映:「走出課堂,接觸實際,這是我們改造思想的途徑,使我們的教學內容豐富了,講課更活了。」廣大貧下中農讚揚說:「學校把社會當課堂,使師生在三大革命運動中接受教育,這種教學方法,我們貧下中農歡迎。」

這所學校組織師生進行社會調查的做法是:

(一)根據每個階段三大革命運動的需要和每個時期師生的活思想以及教學的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辦校初期,學校條件比較差,生活比較艱苦,一部分師生不大安心。針對這種情況,組織師生進行了關於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事跡的調查。在學習毛主席《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這篇光輝著作的時候,教師的講授,概念來概念去,學生理解不了,就組織師生到大隊、生產隊調查了村史、家史,調查了舊社會土地占有情況,調查了土改時劃分階級的情況。

(二)集體調查和個人調查相結合,以集體調查為主。根據學生年級高低,調查範圍大小,分別組織學生集體調查和個人調查。集體調查,就是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三、四人至六、七人,有的有教師參加;個人調查,一般是利用學生放假回家機會,帶着問題在本村、本隊調查。初三、初二的學生,年齡比較大,程度比較高,在搞集體調查的同時組織個人調查。初中一年級學生原則上是搞集體調查。在作村史、社史和專題性的調查時,因為範圍大,內容多,就用集體調查的辦法;調查家史,範圍小,就搞個人調查。

(三)遵照毛主席關於「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的偉大教導,虛心當貧下中農的小學生,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調查中,一般都堅持了白天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幫助貧下中農做好事,晚上座談、訪問,和貧下中農一道學習毛主席著作,一起鬥私批修,一塊開展革命大批判,調查組既是學習隊,又是宣傳隊、工作隊。

(四)及時總結,不斷提高。師生每次調查都要分別寫出調查報告和心得筆記。回校以後,及時分班座談收穫,交流經驗,並召開全校性的大會,讓師生談調查的體會,把寫得較好的調查報告、心得筆記張貼出來,供大家學習。

通過社會調查,廣大師生進一步增強了熱愛工農,學習工農,服務工農的感情,促進了思想革命化。初中三年級學生姚有花,初來學校時,扛一把鋤頭還用棉衣包起來,怕別人看到難為情。參加幾次社會調查,特別是調查了自己母親過去半輩子給地主燒鍋,被折磨得渾身是病的血淚史以後,她痛心地說:「我輕視勞動,是忘本的表現,這樣下去,就會變修。」現在她積極參加勞動。兩個過去輕視體力勞動的教師,現在整天赤着腳,卷着褲筒,既教書,又勞動。

通過社會調查,廣大師生提高了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初三學生朱金有在課堂聽教師講《怎樣分析農村階級》,印象不深。在社會調查中,他聽了貧下中農對反動派的血淚控訴,參加了批鬥大會,增強了對地主、富農的仇恨。他激動地說:「地主、富農這樣狠心和不死心,我們一定要牢記毛主席的教導:『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提高革命的警惕性。」

通過社會調查,提高了師生的政策水平,增強了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養成分析事物的習慣。初三學生汪步火家鄉附近的一個生產隊,在清理階級隊伍中,對一戶中農的階級成份有不同意見,一部分群眾認為這戶是漏劃富農,一部分群眾則認為不是。汪步火知道後,就到這個隊,對這戶中農在解放前三年的經濟狀況進行了調查,按照黨的劃分農村階級政策,作了分析,認為確實不是漏劃富農,並向公社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提出自己的看法。宣傳隊的同志親自調查了解後,認為汪步火的看法是正確的。今年四月份,初三學生陳長和等五人,到新建大隊調查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事跡,當時這個大隊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這個大隊問題很多,沒有什麼先進事跡;另一種卻介紹了不少先進典型的事例。對於這兩種不同的意見,同學們沒有輕易地肯定或否定,而是遵照毛主席關於「要了解情況,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作調查」的偉大教導,深入到貧下中農當中,調查研究,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了這個大隊的情況,肯定了這個大隊的主流。他們說:「到社會中作調查,眼界開闊了,對事情看得全面了,認識問題更正確了。」

通過社會調查,接觸了三大革命實踐,教師豐富了教學內容,學生加深了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學不懂,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初三學生謝聯忠,通過社會調查,寫出了近兩千字的心得筆記,總結了在調查中的三大收穫。他深有體會地說:「要是不接觸實際,坐在教室里,我就沒有這個感受,根本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社會調查就是好!」有一個大學畢業的教師,通過社會調查,深有感觸地說:以前自己脫離實際,很多東西都不懂,給學生講課,從概念到概念,學生聽不懂,現在拜工人、貧下中農為師,邊學邊教,彌補了實踐知識的不足,自己講得清楚,學生聽得懂。

這所中學通過組織師生進行社會調查,在實踐中體會到:

一、要搞好社會調查,必須有明確的指導思想。這就是使師生在三大革命運動中更好地改造世界觀,提高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徹底解決理論聯繫實際問題,使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要克服為調查而調查,單純服務課堂教學的觀點。

二、要搞好社會調查,必須提高師生對社會調查的自覺性。在開始組織社會調查時,有的教師耽心會打亂教學秩序,完不成教學計劃;有的學生片面理解課堂讀書才是學習,認為自己土生土長,搞社會調查學不到東西。這些活思想,實質是兩種世界觀、兩條教育路線鬥爭的反映。學校革委會及時組織師生學習毛主席無產階級教育路線和《實踐論》、《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的有關章節,大批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和「關門教學」、「智育第一」等謬論,使師生認識到,社會調查不僅是方法問題,更重要的是路線鬥爭問題,是改造世界觀的重要途徑,從而增強了做社會調查的自覺性。 三、要搞好社會調查,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到三大革命運動中,一方面應遵照毛主席關於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的偉大指示,和學生一道虛心向貧下中農學習,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改造世界觀,增加實際知識,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又要幫助學生研究、分析問題,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調查後,及時組織學生總結。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