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堯山堂外紀
◀上一卷 卷八 下一卷▶

卷八•三國 編輯

武帝操 編輯

〔字孟德,小字阿瞞,一名吉利。〕

  武帝使盧洪、趙達撫軍,主刺舉,軍中語曰:「不畏曹公,但畏盧洪。曹公尚可,趙達殺我。」

  武帝與曹洪所乘之馬,名曰「白鶴」。時人諺曰:「憑空虛躍,曹家『白鶴』。」

  武帝有短歌行,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武帝有碣石歌四章,一曰龜雖壽,其辭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晉王敦每酒後輒詠此語,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

文帝丕 編輯

〔字子桓,操長子,初為五官中郎將,後嗣位為丞相,魏王,稱受漢禪。其受禪碑,王朗文,梁鵠書,鍾繇鐫字,謂之三絕。〕

  文帝大興軍伐吳,為水軍,親御龍舟至廣陵,臨江觀兵,會暴風漂蕩,幾至覆沒,乃賦詩引還。其詩曰:「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棄置勿復陳,客子常畏人。」

  阮元瑜早亡,帝傷其妻孤寡,為作詩曰:「霜露紛兮交下,木葉落兮淒淒。候雁叫兮雲中,歸燕翩兮徘徊。妾心感兮惆悵,白日急兮西頹。守長夜兮思君,魂一夕兮九乖。悵延佇兮仰視,星月隨兮天回。徒引領兮入房,竊自憐兮孤棲。願從君兮終沒,愁何可兮久懷。」

  王宋者,平虜將軍劉勛妻也,入門三十餘年後勛悅山陽司馬氏女,以宋無子,出之。帝代宋作詩二章,其一曰:「翩翩床前帳,張以蔽光輝。昔將爾同去,今將爾同歸。緘藏篋笥里,當復何時披?」其二曰:「誰言去婦薄,去婦情更重。千里不唾井,況乃昔所奉。遠望未為遙,踟躕不得並。」

  甄皇后,文帝后也,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屠鄴,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此奴。」後為郭貴嬪所譖,賜死。臨終作塘上行曰:「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莫以麻賤,棄捐管與蒯。出亦復苦愁,入亦復苦愁。邊牆多悲風,樹木何從修。從軍致獨樂,延年壽千秋。」(丕既納甄后,孔文舉與曹公書曰:「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公以文舉博學,真謂書傳所記。後見文舉問之,答曰:「以今度之,相當然耳。」)

  帝所愛美人薛靈芸,常山人也。咸熙初,習谷出守常山,以千金寶賂聘之以獻,至京師,帝迎以文車十乘。車徒咽路,塵起蔽月,時人謂為塵宵。又築台高三十丈,列燭台下,遠近望之如列星。又為銅表志里數。行者歌曰:「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清風細雨雜香來,土上出金火照台。」(靈芸未至京師十里,帝望車徒之盛,嗟曰:「昔言朝為行雲,暮為行雨,今非雲非雨,非朝非暮。」改靈芸名曰夜來。夜來妙於針工,雖處深帷之內,不用燈燭之光,裁製立成。非夜來縫製,帝則不服。宮中號為「針神。」按「歌末七字是妖辭。銅表志道,是土上出金;以燭置台下,則火在土下。漢火德王,魏土德王,火伏而土興。土上出金,是魏滅而晉興之兆。晉以金王也。)

曹植 編輯

〔字子建。文帝同母弟,封陳王,諡曰思。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用一斗。」。〕

  文帝嘗與陳思王同輦出遊,見兩牛在牆間斗,一牛墜井死。詔植賦詩,不得言牛,不得言斗,不得言井,不得言死。走馬百步,要成四十言,不成,即加罪。植策馬而馳,應口即成,曰:「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凶土頭,崛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得泄。」賦成,步猶未竟。

  文帝嘗欲害植,以其無罪,令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植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一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大急。」)

  譙樓畫角之曲有三弄,相傳為曹子建作。其初弄曰:「為君難,為臣亦難。難又難。」再弄曰:「創業難,守成亦難。難又難。」三弄曰:「起家難,保家亦難。難又難。」(今角音之鳴,鳴者皆難字,曳聲。)

  子建宜男花頌曰:「草號宜男,既曄且貞。其貞伊何?惟乾之嘉。其曄伊何?綠葉丹花。光采晃曜,配彼朝日。君子耽樂,好和琴瑟。固作螽斯,惟立孔臧。福齊太姒,永世克昌。」

  初陳思王求甄逸女,不遂,太祖回,與五官中郎將,植殊不平,晝思夜想,廢寢與食。黃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鏤金帶枕,植不覺泣下。時巳為郭后讒死。帝意亦尋悟,因令太子留宴飲,仍以枕賚植。植還息洛水上,感而入夢,植悲喜不能自勝,因作賦,名曰《感甄》。又作《蒲生行》,曰:「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新人雖可愛,無若故所歡。行雲有反期,君恩儻中還。慊慊仰天嘆,愁心將何愬。日月不恆處,人生忽若寓。悲風來入懷,淚下如垂露。發篋造裳衣,裁縫紈與素。」植以此篇當後塘上行。後明帝見《感甄賦》,改為《洛神賦》。

楊修 編輯

〔字德祖,彪之子。楊震畏四知,楊秉三不惑,楊賜議論切直,楊彪名震四海,孔融稱為「四世清」。德祖嘗以寶劍與文帝,帝愛其才美佩之,告左右曰:「此楊修劍也。」。〕

  人餉武帝一杯酪,帝啖少許,蓋頭上題「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耳。何疑!」(帝作相國門,自出看,題「活」字便去。修即令壞之,曰:「門中活『闊』字,嫌門大也。」)

  武帝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臼」八字。帝謂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好辭』也。」帝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有智無智,較三十里。」

王粲 編輯

〔字仲宣。文帝為五官中郎將及平原侯植皆好文學,粲與北海徐幹、廣陵陳琳、陳留阮瑀、汝南應瑒、東平劉楨並見友善,號「建安七子」。世目曹子建為「繡虎」,王仲宣為「泥下潛蛙」。鄧艾「伏鸞」,陸雲「隱鵠」,皆喻其文。〕

  王仲宣以西京擾亂,依劉表於荊州,表以粲貌丑,不甚禮焉。粲於是登樓作賦,因名仲宣樓。時客荊已久,又作七哀詩,謂病而哀,義而哀,感而哀,悲而哀,耳目聞見而哀,口嘆而哀,鼻酸而哀,一事而七者具也。其辭曰:「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逶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馬棄此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卿能暗誦乎」?曰:「能」。因使誦之,不失一字。觀人圍棋,局壞,粲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校,不誤一道。)

徐幹 編輯

〔字偉長。為司空軍謀祭酒掾屬、五官將文學。〕

  徐幹於清河道中,見挽船士新婚,與其妻別,干作詩,曰:「與君結新婚,宿昔當別離。涼風動秋草,蟋蟀鳴相隨。冽冽寒蟬吟,蟬吟抱枯枝。枯枝時飛揚,身體忽遷移。不悲身遷移,但惜歲月馳。歲月無窮極,會合安可知?願為雙黃鵠,比翼戲清池。」

  劉楨贈徐幹詩曰:「步出北寺門,遙望西苑園。細柳夾道生,方塘含清源。輕棄隨風轉,飛鳥何翻翻?乖人易感動,涕下與衿連。」干答詩,曰:「與子別無幾,所經未一旬。我思一何篤?其愁如三春。雖路在咫尺,難涉如九關。陶陶諸夏別,草木昌且繁。」是時徐在西掖,劉在禁省雲。

陳琳 編輯

〔字孔璋。武帝書檄多琳所作。帝素患頭眩,每讀琳檄文,輒喜曰:「此愈我病。」。〕

  文帝為五官將時,得馬腦以為寶勒,美而賦之,命陳琳、王粲並作。琳賦曰:「爾乃他山為錯,荊和為理,制為寶勒,以御君子。」粲賦曰:「因恣象形,匪雕匪刻。厥容應規,厥性順直。御世嗣之駿服兮,表驥之儀式。」

  陳琳有飲馬長城窟行,曰:「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築諧汝聲。』『男兒寧當格鬥死,何能怫鬱築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善侍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柱!』『結髮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阮瑀 編輯

〔字元瑀。少受學於蔡邕,太祖使與陳琳並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

  武帝雅聞阮瑀名,辟之,不應,連見逼,乃逃入山中。帝使人焚山,得瑀送至,召入。帝時征長安,大延賓客,怒瑀不與語,使就技人列。瑀善解音,能鼓琴,遂撫弦按節,因造歌曲曰:「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青蓋巡九州,在東西人怨。士為知己死,女為悅己玩。恩義苟敷暢,他人焉能亂?」為曲既捷,音聲殊妙,帝大悅。

應瑒 編輯

〔字德璉。漢泰山太守邵之從子。〕

  應瑒嘗侍五官將,集建章台,丕命諸文學賦詩,瑒應令曰:「公子敬愛客,樂飲不知疲。和顏既已暢,乃肯顧細微。贈詩見存慰,小子非所宜。且為極歡情,不醉其無歸。凡百敬爾位,以副饑渴懷。」

劉楨 編輯

〔字公幹。七子中以曹、劉為絕唱。〕

  建安七子,唯劉公幹獨為諸王子所親,五官將嘗宴諸文學,酒酣,命甄夫人出拜。坐中咸伏,公幹獨平視。太祖聞之,乃收治罪,減死輸作署吏。楨嘗有贈從弟詩,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其寄意如是,故雖輸作而不悔雲。

  劉公幹辯敏無對。既坐平視甄夫人,配輸作部,太祖至尚方觀作,見劉匡坐磨石,公問:「石何如?」劉因喻己自理,跽而答曰:「石出荊山懸岩之顛,外有五色之文,內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瑩,雕之不增文,稟氣堅貞,受之自然,顧其理枉屈紆繞而不得申。」公笑釋之。(公幹配輸作部,文帝問曰:「卿何以不謹於文憲?」楨答曰:「臣誠庸短,亦由陛下綱目不疏。」)

  劉公幹《大暑賦》云:「其為暑也,羲和稅駕發扶木,太陽為輿達炎燭,威靈參垂步朱轂。赫赫炎炎,烈烈暉暉。若熾燎之附體,又溫泉而沉肌。獸喘氣於玄景,鳥戢翼於高危。農畯捉鐏而去疇,織女釋杼而不機。溫風至而增熱,歊悒慴而無依。披襟領而長嘯,異微風之來思。」

繁欽 編輯

〔字休伯。少得名於汝穎。為丞相主簿。〕

  繁欽文才機辨,長於書記,又善為詩賦。有定情詩曰:「我出東門游,邂逅承清塵。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何以致殷勤。約指一雙銀。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何以結相於?金簿畫搔頭。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何以答歡悅?紈素三條裙。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與我期何所,乃期東山隅。日旰兮不來,谷風吹我襦。遠望無所見,涕泣起踟躕。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南陽。日中兮不來,飄風吹我裳。逍遙莫誰睹,望君愁我腸。與我期何所,乃期西山側。日夕兮不來,躑躅長嘆息。遠望涼風至,俯仰正衣服。與我期何所?乃期山北岑。日暮兮不來,淒風吹我襟。望君不能坐,悲苦愁我心。愛身以何為?惜我華色時。中情既款款,然後克密期。褰衣躡茂草,謂君不我欺。廁此醜陋質,徙倚無所之。自傷天所欲,淚下如連絲。」

吳質 編輯

〔字季重。以文才為文帝所善,南皮之游甚樂。〕

  文帝嘗召質及曹休歡會,命郭后出見質等。帝曰:「卿仰諦視之。」其至親如此。質,黃初五年朝京師,詔上將軍及特進以下皆會質所,太官給供具。及文帝崩,質思慕,作詩曰:「愴愴懷殷憂,殷憂不可居。徙倚不能坐,出入步踟躕。念蒙聖主恩,榮爵與眾殊。自謂永保身,志氣甫當舒。何意中見棄,棄我就黃壚。煢煢靡所恃,淚下如連珠。隨沒無所益,身死名不書。慷慨自黽勉,庶幾烈丈夫。」

楊豐 編輯

〔初名和若,字伯陽。〕

  楊和若,少遊俠,常以報仇解怨為事,時人為之號曰:「東市相斫楊阿若,西市相斫楊阿若。」

明帝睿 編輯

〔丕子,甄皇后生也。後被譖死,丕與睿獵,見子母鹿,既射其母,命睿射其子,睿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丕釋弓矢,為之惻然。〕

  明帝時,昆明國獻嗽金鳥,形如雀,色黃,常翱翔於海上,飴以真珠及龜腦,常吐金屑如粟,鑄之乃為器服,宮人爭以鳥所吐金為釵珥,謂之「辟寒金,」以鳥不畏寒也。宮人相嘲弄曰:「不服『辟寒金』,那得帝王心;不服『辟寒鈿,』那得帝王憐。」

  明帝景初中,童謠曰:「阿公阿公駕馬車,不意阿公東渡河,阿公東還當奈何?」及司馬宣王平遼東,歸至白屋,當還鎮長安,會帝篤疾,急召之,乃乘追鋒車東渡河,終翦魏室。

應璩 編輯

〔字休璉,㻛之弟。明帝時,歷官散騎常侍。朱建平相璩曰:「君年六十二,先此一年,當獨見白狗。」璩年六十一為侍中,直內省,忽見白狗。眾人悉不見,作急游觀,飲燕自娛,六十二卒。〕

  應璩古樂府云:「昔有行道人,陌上見三叟。年各百餘歲,相與鋤禾莠。住車問三叟:『何以得此壽?』上叟前致詞:『量腹節所受。』中叟前致詞:『室內嫗粗丑。』下叟前致詞:『暮臥不復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長久。」(《朱子語錄》:「或云:俗語『夜飯減一口,活得九十九。』」先生曰:「此出古樂府三叟詩。」)

  漢桓帝時,有馬子侯者,為人頗痴,自謂曉音律,黃門樂人更相嗤誚,子侯不知。名陌上桑,反言鳳將雛,輒搖頭欣喜,多賜左右錢帛,無復慚色。應璩新詩曰:「漢末桓帝時,郎有馬子侯。自謂識音律,請客鳴笙竽。為作陌上桑,反言鳳將雛。左右偽稱善,亦復自搖頭。」

程曉 編輯

〔字季明。衛尉安鄉侯昱之孫,以祖功分封列侯。〕

  程曉嘲熱曰:「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主人聞客來,顰蹙奈此何?謂當起行去,安坐正咨嗟。所說無一急,𠴲一何多?疲倦向之久,甫問君極那。搖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沲。莫謂為小事,亦是一人瑕。傳戒諸高明,熱行宜見阿。」

嵇康 編輯

〔字叔夜。其先姓虞,會稽上虞人,以避怨徙銍,銍有嵇山,家於其側,因而命氏,寓居山陽。貧,鍛以自給。與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

  東平呂安與嵇康友善,後安兄巽奸通安妻,乃誣安不孝,系獄。辭相證引,因收康。初康採藥山中,見隱者孫登,謂之曰:「子才多識寡,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及是縲糹曳,乃作詩自責,曰:「嗟余不敏,好善暗人。欲寡其過,滂議沸騰。性不傷物。頻至怨憎。昔慚柳惠,今愧孫登。內負宿心,外恧良朋。煌煌靈芝,一年三秀。予獨何為?有志不就。懲難思復,心焉內疚。庶勖將來,無馨無臭。採薇山阿,散發岩岫。永嘯長吟,顧性養壽。」臨刑,語人曰:「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固之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因援琴而鼓,顏色自若。(康與安每相思,千里命駕,安後來,值康不在。康兄喜出戶延之,不入,題門上作「鳳」字而去。喜不覺,猶以為忻故作。「鳳」,鳳字,凡鳥也。)

阮籍 編輯

〔字嗣宗,瑀之子。性好飲,聞步兵廚多美酒,乃求為步兵校尉。嘗率意獨駕,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又對人能為青白眼,由是禮法之士,深所讎疾。時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阮初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鄰家有婦當壚,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阮醉便眠其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其嫂還家,籍見與別,或譏之,曰:「禮,豈為我輩設也。」。〕

  阮步兵嘯聞數百步,登蘇門山,有真人樵伐者,擁郟岩側,籍就之,箕踞相對,疑矚不轉。籍因對之長嘯,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酋}然有聲,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乃向人嘯也。籍既降,乃假蘇門先生之論以寄所懷,其歌曰:「日沒不周西,月出丹淵中。陽精蔽不見,隱光代為雄。亭亭在須臾,厭厭將復隆。富貴俯仰間,貧賤何必終。」又歌曰:「天地解兮六合開,星辰隕兮日月頹,我騰而上將何懷。」(蘇門先生即孫登也。宋潘子真以「霜威能折綿,風力欲冰酒」之句問黃山谷所從出,山谷曰:「勁氣方凝酒,清威正折綿。」庾肩吾詩也。按:晉阮籍大人先生歌有曰:「陽和微弱陰氣竭,海凍不流綿絮折,呼吸不通寒冽冽。」乃知「折綿」之事始於阮籍。)

鍾毓 編輯

〔字稚叔。弟會,字士季。繇二子。夏侯玄以其志趣不同,不與之交。玄既被桎梏,毓為廷尉,執玄手曰:「太初何至於此?」玄正色曰:「雖復刑餘之人,不可得交。」。〕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栗,汗不敢出。」(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

  鍾毓兄弟,警悟過人,每有嘲語,未嘗屈躓。毓語會:「聞有女能作調,試其視之。」於是,盛飾共載。行至西門,一女子笑曰:「車中央殊高。」二鍾都不覺。車後一門生云:「向已被嘲。」鍾愕然。門生曰:「中央高,兩頭羝。」毓兄弟多須,故以此調之。

  周泰為新城太守,司馬宣王使鍾毓調曰:「公釋褐政府三十六日,擁蓋守兵馬郡,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泰曰:「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職,獼猴騎土牛,又何遲也。」

  司馬景王與鍾毓燕飲,時陳群子玄伯、武周子元夏在坐,共嘲毓。王以毓父諱戲問曰:「皋繇何如人?」毓對曰:「古之懿士。」顧謂玄伯、元夏曰:「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黨。」(陳群,太丘長陳孫也。子鴻臚卿紀,紀子司空群,群子泰,四世於漢、魏、晉間有重名,而其德漸小減。時人語曰:「公慚卿,卿慚長。」)

鄧艾 編輯

〔字士載,棘陽人。年十三隨母至潁川,讀故陳太丘碑文「言為世范,行為士則,」遂自名范,字士則。後宗族有與同者,故改焉。〕

  鄧艾以口吃不得作干佐,為稻田守叢草吏,而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雲艾艾,定是幾艾?」答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上一卷 下一卷▶
堯山堂外紀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