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平仲集 (四库全书本)

苏平仲集 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
  苏平仲集      别集类五
  提要
  等谨案苏平仲集十六卷明苏伯衡撰伯衡有空同子瞽说已著录是集卷首有洪武四年刘基序而集中厚徳庵记云庵成于洪武壬戌十二月则是记乃洪武十五年以后之作基所序者尚未定之初稿也又集末有洪武八年胡翰跋谓伯衡选为太学六年考明史称伯衡以丙午岁为国子学录伯衡所著国子学同官记称以丁未陞学正其诗又有庚戌七月十日奉命编摩国史口号则伯衡由学正擢编修实在洪武三年上距丙午仅五年翰与伯衡同时所叙不应有悮或史悮移后一年欤集为正统壬戌处州推官黎谅所重刊宋濓序称其不求似古人而未尝不似又明史文苑传称濓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荐伯衡自代称其文词蔚赡有法殆非虚美郑瑗井观琐言病其用意太苦遣词太繁缛不可为法则过高之论矣乾隆四十一年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
  苏平仲文集目录    别集类五
  卷一
  杂著
  周书补亡三首
  补范宣子复郑子产轻币书
  师俭训
  畏慎训
  苍玉轩释
  默存斋释
  寓轩解
  中谷解
  金子权字解
  橘亭对
  聼竹轩对
  舣航辩
  名亭辩
  望云亭志
  志杀虎
  广原芝
  太素原
  冲静篇
  卷二
  杂著
  分野论
  问刑
  兰雪轩铭并序
  全有堂箴
  桂衡孟平字箴
  表文
  代翰林院劝进表
  国子学贺登极表
  代翰林院贺登极表
  中书省贺平杭湖秀越表
  代秦王府官谢表
  谥册文
  懿祖懿祖妣谥册文二道
  制诰
  代詹学士封靖西王制
  梅思礼授大都督府副使制
  潘兴祖授飞熊卫指挥使诰
  王弼授骁骑卫同知指挥诰
  颂赞
  节妇黄氏旌门颂并序
  何遁山先生赞并序
  梦芝轩赞并序
  宗忠简公画像赞
  殿撰王公画像赞并序
  虞文靖公真赞并序
  太师韩国公画像赞
  谭君小像赞
  郑氏三老图赞并序
  策题
  国学公试策题八首
  卷三
  说
  养素斋说
  慎修斋说
  默斋说
  存斋说
  常吉孟廸字说
  范氏二子字说
  戴生名字说
  谭氏三子名字说
  楼彦珩字说
  染说
  传
  缪美传
  武徳传
  萧夀传
  范干小传
  胡家祐传
  金贞妇高传
  王铭传
  谢成传
  卷四
  传
  谭济传
  张正传
  黄梦庚梦裴传
  张毅传
  黄母刘传
  陈节妇传
  天刑生传
  梁道士传
  
  林氏族谱序
  谭氏家谱序
  黄氏家范序
  吴氏孝义集序
  古诗选唐序
  重教汉隶字源序
  偏旁辩证序
  心学图说后序
  范氏文官花诗序
  蔡氏重修族谱序
  三夀图序
  陈氏文录序
  埙篪集序
  卷五
  
  说斋先生文粹序
  张潞公诗集序
  申屠先生诗集序
  洁庵集序
  陈子上存稿序
  郑璞集序
  雁山樵唱诗集序
  郑叔文字序
  王子文字序
  宗元常字序
  王子成传后序
  送欧阳公辅序
  送陈季明序
  送陈伯柔序
  送胡先生还金华序
  送谭镇抚调平阳序
  送孙太初序
  卷六
  
  送晋王相汪君序
  送孔成夫序
  送梅知州序
  送田同知赴太原序
  送楼生赴国学序
  送徐生还国学序
  赠高士敏序
  赠林子山序
  赠玄默子序
  赠金与贤序
  赠岳徳清序
  记
  天宁禅寺大佛殿记
  开元教寺兴造记
  太平归元禅寺记
  重建广福院记
  清泉庵记
  重建江口斗门记
  松阳县学复射圃记
  核田记
  卷七
  记
  国子学同官记
  王氏祭田记
  陈氏祠堂记
  修睦堂记
  一心堂记
  同爱堂记
  友恭堂记
  夀岂堂记
  悫敬堂记
  春晖堂记
  宝贞堂记
  师莱堂记
  瞻云轩记
  春晖亭记
  怀远亭记
  商山旧隐记
  厚徳庵记
  厚本亭记
  时思堂记
  卷八
  记
  川上书堂记
  平村山书舍记
  刘氏水竹居记
  世美堂记
  安遇堂记
  节义堂记
  存古堂记
  师古斋记
  景古斋记
  坚白斋记
  㢲斋记
  松石斋记
  静学斋记
  幽斋记
  洗心亭记
  梅初亭记
  南轩记
  清源书隐记
  南华谪居图记
  卷九
  记
  定轩记
  清风幕记
  听松楼记
  听泉楼记
  皆山楼记
  三然楼记
  冰壶轩记
  湘南清趣轩记
  临清轩记
  兰芳轩记
  遂初堂记
  南野堂记
  西枝草堂记
  韫玉山房记
  爱竹山房记
  竹林书舍记
  栖云轩记
  𦒿山庵记
  卷十
  题䟦
  䟦陈彦弼诰
  䟦宗忠简公诰
  䟦王鲁公除少保诰
  䟦汉上先生赠父诰
  题郑宣抚墓志铭
  䟦愚斋先生奏稿并告
  䟦谭侍郎传
  书徐文清公家传后
  书贤良王公遗书后
  䟦四英图
  䟦先文忠公墨迹
  书清宴阁䜩记后
  书灵洞栖真院题名后
  䟦黄侍讲送郑仲舒序
  䟦张承旨隶古歌
  䟦陈子上书
  书张孟兼字说后
  书归婴说后
  书徐进善三命辩后
  题勤有堂卷
  群书百考䟦尾
  书读易记后
  书徳泉铭后
  䟦保母帖
  䟦先文忠公和韦诗
  题刘养浩铙歌鼓吹曲
  书上蒲陈氏族谱后
  卷十一
  祝文
  国学大成殿修造祝文二首
  上梁文
  康都督府上梁文
  张都督府上梁文
  碑铭记品
  悟真寺碑
  兰室馨禅师石塔铭
  天地泉铭并序
  辩证室赞并序
  天香室品
  清净禅庵记
  苍雪轩记
  无涯偈
  送玉上人游方诗序
  澹游集题辞
  谥议
  南阳先生谥议
  遂初先生谥议
  祭文哀辞
  为胡左丞祭常忠武王文
  为廖平章祭忠武王文
  祭许祭酒文
  祭段知府文
  祭胡先生文
  夏太史哀辞并序
  贞惠先生哀辞并序
  卷十二
  碑志碣
  故元赠亚中大夫集贤直学士包公墓志铭金华卫指挥副使王公墓碑
  温州卫中左所千户马公墓碑
  故元吴汒州儒学教授孔公墓铭
  梅轩处士林君碣铭
  郭君墓志铭
  黄景昭墓志铭
  敏斋处士林君碣铭
  张母林夫人墓志铭
  翰林应奉唐君墓志铭
  故元中奉大夫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周公墓志铭故元承徳郎浙东都元帅府都亭郑公墓志铭王府君墓志铭
  竹坡处士俞元瑞墓志铭
  卷十三
  志表述
  故元温州路同知平阳州事孔公墓志铭故元朝请大夫佥太医院事包公墓志铭逸叟处士徐君墓志铭
  宋君墓志铭
  许处士墓志铭
  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韩君墓志铭
  故元翰林侍讲学士陈公墓表
  谢氏西山阡表
  吴府君墓表
  故元承徳郎江浙等处行枢密院判官周公墓表谭府君行述
  陈子上墓表
  先左司府君圹志
  先郡君墓板文
  卷十四
  志圹
  桂府君墓志铭
  赵州判官张君墓志铭
  谭益之墓志铭
  庸斋吴君墓志铭
  孔教授妻汪夫人墓志铭
  夫人周氏墓志铭
  杨子瑜墓志铭
  见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林县丞母吴夫人墓铭
  周君墓志铭
  能知州妻王夫人圹志
  柳君妻潘氏圹志
  节妇郑夫人圹志
  亡弟思诚圹志
  东谷先生赵君墓铭
  玄逸子碣铭
  郭府君墓志铭
  两山处士王君墓志铭
  危斋先生王希言甫墓志铭
  卷十五
  诗赋辞
  义门诗并序
  钩勒竹赋
  云林辞并序
  古今诗
  周伯宁春晴江岫图
  送蔡思贤参政使蜀
  送秦待制出守陇州
  送宋起居还金华
  玄潭古剑歌
  送曹叔温赴淮安幕
  郭熙关山雪霁图
  题张会稽扇
  题耕隐卷
  送金主簿赴吴江任五首
  送李丞赴堂邑
  流觞图同龙子高作
  送饶彦才还旴江二首
  送陈思可赴进贤任
  长江送别图饯朱仲雅赴山西省幕
  中丞刘先生阁前山茶一枝并蒂因效柏梁体呈陪诸公郊行
  绝句
  送王希旸使交趾
  即日
  赠徐季子
  朱泽民画
  方壶云山烂熳图同胡士恭题
  庚戌七月九日晡时钦奉御笔宣唤赋此明日入见于奉天门有国史编摩之命口号明日诣相府控辞述怀
  越三日丞相以辞职归养闻钦蒙俞允志喜寻被留校雠元史
  寄吴文明宪制
  赠王检校还北平四首
  连雨杂书二首
  史馆杂书
  东斋夕书
  绝句
  雪夜联句
  卷十六
  别集
  空同子瞽说二十八首











  苏平仲文集原序
  汉武帝欲教霍去病兵法去病辞曰顾方略何如耳濓谓去病真能用兵者古今之势不同山川风气亦异而敌之制胜伺隟者常纷然杂出而无穷吾茍不能应之以变通之术而拘乎古之遗法其不败覆也难哉为文何以异此古之为文者未尝相师郁积于中摅之于外而自然成文其道明也其事核也引而伸之浩然而有馀岂必窃取辞语以为工哉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宋之文莫盛于苏氏若文公之变化傀伟文忠公之雄迈奔放文定公之汪洋秀杰载籍以来未之多遇其初亦奚暇追琢𫄨绘以为言乎卒至于斯极而不可掩者其所养可知也近世道漓气弱文之不振已甚乐恣肆者失之驳而不醇好摹拟者拘于局而不畅合喙比声不得稍自凌厉以震荡人之耳目辟犹敝帚漏卮虽家畜而人有之其视鲁弓郜鼎亦已远矣每读三公之文未尝不太息也盖晚而得平仲焉平仲文定公之裔孙少警敏绝伦诵说不劳而习中岁大肆力于文辞精博而不麄涩敷腴而不苛缛不求其似古人而未始不似也仕皇朝由国子学录为学正上亲擢国史院编修官以瞆辞归濓以翰林承旨致政将还天子命举可以自代者即以平仲应诏既至复固辞上亦悯其诚特赐文绮楮币遣之天下学士高平仲之文而莫不惜其以疾困也人有困于当时而贵于后世者亦有贵于当世而后乃无闻者其得失久近果何如哉孰知平仲之困乃所以成其至贵者乎濓重平仲最甚序论其文所以叹苏氏三公之不可及而喜今世之复有斯人也平仲名伯衡其先居眉自文定公长子徽猷阁待制迟来知婺州遂家焉今为婺之金华人去文定公九世矣洪武十三年冬十月前翰林学士承旨嘉议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兼太子赞善大夫宋濓序
  文以理为主而气以摅之理不明为虚文气不足则理无所驾文之盛衰实关时之否泰是故先王以诗观民kao风而知国之兴废岂茍然哉文与诗同生于人心体制虽殊而其造意出辞䂓矩绳墨固无异也唐虞三代之文诚于中而形于言不矫揉以为工不虚辞而强聒也故理明而气昌玩其辞想其人盖莫非知徳而闻道者也而况又经孔子之删定乎汉兴鉴衰周之敝于华而反之于朴也故丰沛之歌雄伟而不饰移风易尚之机实肇于此而高祖文帝之制诰天下咸用简直于是仪秦鞅斯县河之口至此㡬杜是以贾疏董策韦傅之诗皆妥帖不诡语不惊人而意已至由其理明而气足以摅之也故周之下享国延祚汉为最久有自来矣武帝英雄之才气盖宇宙而司马相如又以夸逞之文侈之以启其夜郎卭筰通天桂馆泰山梁父之役与秦始皇帝所为无异致勤持斧之使封富民之侯下轮台之诏然后仅克有终文不主理之害一至斯乎相如既没人犹尚之故扬子云用是见知成帝然而朴厚之根未尝㧞也故赵充国将也而有屯田之奏刘更生宗室之子也有封事之言往复开陈周旋辨析诚意恳至理明辞达气畅而舒夫二人者非汲汲以鸿生硕儒争名当代者岂非习尚有源而得之于自然者乎於戏此西汉之文所以为盛国祚绝而复续譬如元气之不坏而乾坤不死也论不及此而以相如子云为称首不亦悲乎东汉班孟坚之外虽无雄文要亦不改故尚故亦不失西京之旧下逮魏晋降及于隋惟日趋于绮靡而已是故非惟国祚不长而政化所暨亦不能薄四海后之观国风者盍于是焉求之乎继汉而有九有享国延祚㡬及汉者唐也故有陈子昻而继以李杜有韩退之而和以柳然后气复昌而理有所驾诗文皆不让汉则此数公之力也继唐者宋而有周程张欧苏曾之徒出焉于是乎文追汉唐而高者上窥三代岂不以理胜而气充乎元承宋统子孙相传仅过百年而刘许姚阎吴虞范揭欧黄之俦诗文皆可埀后则由其土宇之最广也大明抚运土宇之大上轶汉唐下与元同而广于宋虽混一未久而高文宏辞已有若翰林诸公余故人子苏平仲其一人也平仲于文定公为九世孙文定公长子讳迟以徽猷阁待制工部侍郎守婺遂家于婺故平仲今为金华人起前乡贡进士选为国子学录即陞学正上亲擢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一时号称得人见于著作者语粹而辞达识不凡而意不诡亦由其明于理而昌于气也余与之同朝每得而读之未尝不为之击节焉圣天子龙兴江左文学之士彬彬然为朝廷出者金华之君子居多典册之施文檄之行故实之讲煜然足以华国所谓如圭如璋令闻令望而颙颙卬卬者则莫能或过于平仲有由然哉他日征我朝文章言语之工有以鸣国家之盛而追配汉唐诸作者其必于平仲有取也夫平仲文稿留余所良久今得告省亲金华于其行也特举古人之大槩序而归之以致期望之意云洪武四年春正月十日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前御史中丞兼太子赞善大夫䕶军诚意伯括苍刘基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