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第284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二百八十三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理学汇编 第二百八十四卷
理学汇编 学行典 第二百八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学行典

 第二百八十四卷目录

 前知部总论

  论衡实知篇

  法言先知篇

  古言语录

 前知部纪事

 前知部杂录

学行典第二百八十四卷

前知部总论

编辑

王充论衡

编辑

《实知篇》

编辑

儒者论圣人,以为前知千岁,后知万世,有独见之明, 独听之聪,事来则名,不学自知,不问自晓,故称圣则 神矣。若蓍龟之知吉凶,蓍草称神,龟称灵矣。贤者才 下不能及,智劣不能料,故谓之贤。夫名异则实殊,质 同则称钧,以圣名论之,知圣人卓绝,与贤殊也。孔子 将死,遗《谶书》曰:“不知何一男子,自谓秦始皇,上我之” 堂,踞我之床,颠倒我衣裳,至沙丘而亡。其后秦王兼 吞天下,号始皇,巡狩至鲁,观孔子宅,乃至沙丘,道病 而崩。又曰:“董仲舒乱我书。”其后江都相董仲舒,论思 《春秋》,造著传记。又书曰:“亡秦者胡也。”其后二世胡亥, 竟亡天下。用三者论之,圣人后知万世之效也。孔子 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 世,不案图书,不闻人言,吹律精思,自知其世,圣人前 知,千岁之验也。”曰:此皆虚也。案神怪之言,皆在谶记, 所表皆效图书。亡秦者胡《河图》之文也。孔子条畅增 益,以表神怪,或后人诈记,以明效验。高皇帝封吴王, 送之,拊其背曰:“汉后五十年,东南有反者,岂汝耶?”到 景帝时,濞与七国通谋反汉,建此言者,或时观气见 象处,其有反不知主名,高祖见濞之勇,则谓之是。原 此以论孔子见始皇、仲舒,或时但言“将有观我之宅, 乱我之书”者。后人见始皇入其宅,仲舒读其书,则增 益其辞,著其主名,如孔子神,而实见始皇、仲舒,则其 自为殷后,子氏之世,亦当默而知之,无为吹律以自 定也。孔子不吹律,不能立其姓。及其见始皇,睹仲舒, 亦复以吹律之类矣。案《始皇本事》,始皇不至鲁,安得 上孔子之堂,踞孔子之床,颠倒孔子之衣裳乎?始皇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出游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 浮江下观藉柯,度梅渚,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涛恶, 乃西百二十里,从陕中度,上会稽,祭大禹,立石刊颂, 望于南海,还过从江乘旁海上,北至琅邪。自琅邪北 至劳成山,因至之罘,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崩于 沙丘。平台既不至鲁,谶记何见?而云始皇至鲁,至鲁 未可知其言。孔子曰:“不知何一男子之言亦未可用。” 不知何一男子之言不可用,则言董仲舒乱我书,亦 复不可信也。行事文记,谲常人言耳。非天地之书,则 皆缘前因古,有所据状,如无闻见,则无所状。凡圣人 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从闾巷,论朝堂,由 昭昭,察冥冥,谶书秘文,远见未然,空虚暗昧,豫睹未 有,达闻暂见,卓谲怪神,若非庸口所能言,放象事类 以见祸,推原往验,以处来事者,亦非能独圣也。周公 治鲁,太公知其后世当有削弱之患;太公治齐,周公 睹其后世当有劫弑之祸;见法术之极,睹祸乱之前 矣。纣作象箸,而箕子讥;鲁以偶人葬而孔子叹。缘象 箸见龙干之患,偶人睹殉葬之祸也。太公、周公俱见, 未然;箕子、孔子并睹,未有所由见方来者,圣贤同也。 鲁侯老,太子弱,次室之女倚柱而啸,由老弱之征,见 败乱之兆也。妇人之知,尚能推类以见方来,况圣人 君子才高智明者乎?秦始皇十年,严襄王母夏太后 梦孝文王后曰:“华阳后与文王葬寿陵。夏太后、严襄 王葬于范陵。”故夏太后别葬杜陵,曰:“东望吾子,西望 吾夫,后百年旁当有万家邑。”其后皆如其言,必以推 类见方来,为圣次室。夏太后圣也。秦昭王十年,樗里 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百年当有天子宫挟 我墓。”至汉兴,长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 值其墓,竟如其言。先知之效,见方来之验也。如以此 校圣,樗里子圣人也。如非圣人,先知其方来,不足以 明圣。然则樗里子见天子宫挟其墓也,亦犹辛有知 伊川之当戎。昔辛有过伊川,见被发而祭者,曰:“不及 百年,此其戎乎?”其后百年,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焉。 竟如辛有之,知当戎见被发之兆也。樗里子之见天 子,挟其墓,亦见博平之墓也。韩信葬其母,亦行营高 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其后竟有万家处其墓旁。故 樗里子之见博平王,有宫台之兆,犹韩信之睹高敞 《万家之台》也,先知之见,方来之事,无达视洞听之聪 明,皆案兆察迹,推原事类。春秋之时,卿大夫相与会 遇,见动作之变,听言谈之诡,善则明吉祥之福,恶则 虞凶妖之祸,明福虞祸,远图未然,无神怪之知,皆由 兆类。以今论之,故夫可知之事者,思虑所能见也;不可知之事,不学不问,不能知也。不学自知,不问自晓, 古今行事,未之有也。夫可知之事,惟精思之,虽大无 难;不可知之事,厉心学问,虽小无易。故智能之士,不 学不成,不问不知。《难》曰:夫项托年七岁,教孔子。案七 岁未入小学,而教孔子,性自知也。孔子曰:“生而知之, 上也;学而知之,次也。”夫言生而知之,不言学问,谓若 项托之类也。王莽之时,渤海尹方年二十一,无所师 友,性智开敏,明达六艺。魏都牧淳于仓奏:“方不学得 文,能读诵论义,引《五经》文文说议事,厌合人之心。”帝 征方使射蜚虫,䇲射,无非知者,天下谓之圣人。“夫无 所师友,明达六艺,本不学书,得文能读,此圣人也。不 学自能,无师自达,非神如何?”曰:“虽无师友,亦已有所 问受”矣。不学书,已弄笔墨矣。儿始生产,耳目始开,虽 有圣性,安能有知?项托七岁,其三四岁时,而受纳人 言矣。尹方年二十一,其十四五时,多闻见矣。性敏才 茂,独思无所据,不睹兆象,不见类验,却念百世之后, 有马生牛,牛生驴,桃生李,李生梅,圣人能知之乎?臣 弑君,子弑父,仁如颜渊,孝如曾参,勇如贲、育,辩如赐、 予,圣人能见之乎?孔子曰:“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 也。”又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损益,言 可知;称后生言,焉知后生难处损益易明也。此尚为 远,非所听察也。使一人立于墙东,令之出声;使圣人 听之墙西,能知其黑白短长,乡里姓字所自从出乎? 沟有流堑,泽有枯骨,发首陋亡,肌肉腐绝。使人询之, 能知其农商老少若所犯而坐死乎?非圣人无知,其 知无以知也。知无以知,非问不能知也。不能知,则贤 圣所共病也。《难》曰:“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弟 子曰:‘是黑牛也而白蹄’。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其 蹄’。”使人视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蹄。詹何贤者也,尚 能听声而知其色。以圣人之智,反不能知乎?曰:能知 黑牛白其蹄,能知此牛谁之牛乎?白其蹄者以何事 乎?夫术数直见一端,不能尽其实;虽审一事,曲辩问 之,辄不能尽知。何则?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鲁僖 公二十九年,介葛卢来朝,舍于昌衍之上,闻牛鸣,曰: “是牛生,三牺皆已用矣。”或问何以知之?曰:“其音云。”人 问牛主,竟如其言。此复用术数,非知所能见也。广汉 杨翁仲听鸟兽之音,乘蹇马之野田间,有放眇马相 去,鸣声相闻。翁仲谓其御曰:“彼放马,知此马而目眇。” 其御曰:“何以知之?”曰:“骂此辕中马蹇,此马亦骂之眇。” 其御不信,往视之,目竟眇焉。翁仲之知马声,犹詹何 介葛卢之听牛鸣也。据术任数相合其意。不达视听, 遥见流目以察之也。夫听声有术,则察色有数矣。推 用术数,若先闻见,众人不知,则谓神圣。若孔子之见 兽,名之曰狌狌。太史公之见张良,似妇人之形矣。案 孔子未尝见狌狌,至辄能名之。太史公与张良异世, 而目见其形,使众人闻此言,则谓神而先知。然而孔 子名狌狌,闻昭“人之歌,太史公之见张良,观宣室之 画也。阴见默识,用思深秘,众人阔略,寡所意识,见圣 贤之名物,则谓之神。”推此以论,詹何见黑牛白蹄,犹 此类也。彼不以术数,则先时闻见于外矣。方今占射 事之工,据正术数,术数不中,集以人事。人事于术数 而用之者,与神无异,詹何之徒,方今占射事者之类 也。如以詹何之徒性能知之,不用术数,是则巢居者 先知风,穴处者先知雨,智明早成,项托、尹方其是也。 难曰:“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帝喾生而自言其名, 未有闻见于外,生辄能言称其名,非神灵之效,生知 之验乎?”曰:“黄帝生而言,然而母怀之二十月生,计其 月数,亦已二岁,在母身中矣。帝喾能”自言其名,然不 能言他人之名,虽有一能,未能遍通。所谓“神而生知” 者,岂谓生而能言其名乎?乃谓不受而能知之,未得 能见之也。黄帝、帝喾虽有神灵之验,亦皆早成之才 也。人才早成,亦有晚就,虽未就师家问室,学人见其 幼成早就,称之过度。云项托七岁,是必十岁;云教孔 子,是必孔子。问之云“黄帝帝喾生而能言”,是亦数月; 云尹方年二十一,是亦且三十。云无所师友,有不学 书,是亦游学家习。世俗褒称过实,毁败逾恶。世俗传 颜渊年十八岁升太山,望见吴阊门外,有系白马,定 考实,颜渊年三十不升泰山,不望吴阊门。项托之称, 尹方之誉,颜渊之类也。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 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 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五帝三王,皆有所师。 曰:“是欲为人法也。”曰:精思亦可为人法,何必以学者? 事难空知,贤圣之才能立也。所谓神者,不学而知;所 谓圣者,须学以圣。以圣人学,知其非圣。天地之间,含 血之类。无性。知者,狌狌知往,鳱鹊知来,禀天之性,自 然者也。如以圣人为若《狌狌》乎?则夫狌狌之类,鸟兽 也。童谣不学而知,可谓神而先知矣。如以圣人为若 童谣乎?则夫童谣者,妖也。世间圣神以为巫与鬼神, 用巫之口告人。如以圣人为若巫乎?则夫为巫者亦 妖也。与妖同气,则与圣异类矣。巫与圣异,则圣不能 神矣;不能神,则贤之党也。同党则所知者无以异也及其有异,以入道也。圣人疾,贤者迟。贤者才多,圣人 智多。所知同业,多少异量,所道一途,步驺相过,事有 难知易晓,贤圣所共关思也。若夫文质之复,三教之 重,正朔相缘,损益相因,贤圣所共知也。古之水火,今 之水火也;今之声色,后世之声色也。鸟兽草木,人民 好恶,以今而见古,以此而知来,千岁之前,万世之后, 无以异也。追观上古,探察来世,文质之类,水火之辈, 贤圣共之;见兆闻象,图画祸福,贤圣共之;见怪名物, 无所疑惑,贤圣共之。事可知者,贤圣所共知也;不可 知者,圣人亦不能知也。何以明之?使圣空坐,先知雨 也。性能一事知远道,孔窍不普,未足以论也。所论“先 知性达”者,尽知万物之性,毕睹千道之要也。如知一 不通二,达左不见石,偏驳不纯,踦校不具,非所谓圣 也。如必谓之圣,是明圣人无以奇也。詹何之徒圣,孔 子之党亦称圣,是圣无以异于贤,贤无以乏于圣也。 贤圣皆能,何以称圣,奇于贤乎?如俱任用术数,贤何 以不及圣实者,圣贤不能知性,须任耳目以定情实。 其任耳目也,可知之事,思之辄决;不可知之事,待问 乃解。天下之事,世间之物,可思而愚夫能开精;不可 思而知,上圣不能省。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 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天下事有不可知,犹结有不 可解也。见说善解结,结无有不可解。结有不可解,见 说不能解也,非《见说》不能解也;结有不可解,及其解 之用,不能也。“圣人知事,事无不可知;事有不可知,圣 人不能知。”非圣人不能知;事有不可知,及其知之用 不知也。故夫难知之事,学问所能及也;不可知之事, 问之学之不能晓也。

扬雄法言

编辑

《先知篇》

编辑

“先知其几于神乎?”“敢问先知。”曰:“不知知其道者,其如 视忽。眇绵作昺,先甲一日易,后甲一日难。”

郑晓古言

编辑

《语录》

编辑

至诚前知,专据人事,祯祥妖孽,卜筮吉凶,四体得失 皆无定,兴亡亦然。惟善不善,却有定理。如祯祥本是 兴之兆,前知者但知善者必能当此祯祥而兴,不善 者必不能当此祯祥而亡。馀仿此。故乱世之祯祥,豪 杰所喜,治世之妖孽,贤圣所忧。至诚如神,惟诚故明, 无意于孰兴孰亡,惟知孰善孰不善耳。“动乎四体”一 端尤难解。注中执玉高卑,其容俯仰,尚易见,更有难 知者,如夏台囚而商炽,羑里絷而周昌,勾吴以文身 开国,朝鲜以被发建邦,鲁邦以趋跄蒙羞,汉成以容 仪促祚,丹朱以启明殄世,商纣以慧辩殒身,非聪明 睿智者,其孰能察于斯。

前知部纪事

编辑

《孔子家语》:鲁公索氏将祭而亡其牲。孔子闻之曰:“公 索氏不及二年将亡”,后一年而亡。门人问曰:“昔公索 氏亡其祭牲,而夫子曰‘不及二年必亡’。今过期而亡, 夫子何以知其然?”孔子曰:“夫祭者,孝子所以自尽于 其亲。将祭而亡其牲,则其所亡者多矣。若此而不亡 者,未之有也。”

《史记·樗里疾传》:樗里子卒,葬于渭南章台之东,曰:“后 百岁是当有天子之宫夹我墓。”樗里子疾室在于昭 王庙西渭南阴乡樗里,故俗谓之樗里子。至汉兴,长 乐宫在其东,未央宫在其西,武库正直其墓。秦人谚 曰:“力则任鄙,智则樗里。”

《搜神记》:汉永平中,会稽锺离意字子阿,为鲁相。到官, 出私钱万三千文,付户曹孔䜣修夫子车,身入庙拭 几席剑履。男子张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 怀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堂下床首 有悬瓮,意召孔䜣问“此何瓮也”,对曰:“夫子瓮也。背有 丹书,人莫敢发。意曰:‘夫子圣人所以遗瓮,欲以悬示’” 后贤,因发之,中得《素书》,文曰:“后世修吾书,董仲舒,护 吾车,拭吾履,发吾笥,会稽锺离意璧有七,张伯藏其 一。”意即召问:“璧有七,何藏一耶?”伯叩头出之。

《蜀志谯周传》:“咸熙二年夏,巴郡文立从洛阳还蜀,过 见周,周语次,因书板示立曰:‘典午忽兮,月酉没兮。典 午者,谓司马也。月酉者,谓八月也。至八月而文王果 崩,晋室践祚,累下诏所在发遣周,周遂舆疾诣洛。泰 始三年至,以疾不起,就拜骑都尉。周乃自陈无功而 封,求还爵土,皆不听许。五年,予尝为本郡中正清定’” 事讫,求休还家,往与周别。周语予曰:“昔孔子七十二, 刘向、扬雄七十二而没。今吾年过七十,庶慕孔子遗 风,可与刘、扬同轨。恐不出后岁,必便长逝,不复相见 矣。”疑周以术知之,假此而言也。

《唐书郑虔传》:有郑相如者,自沧州来,师事虔。虔未之 礼,间问何所业,相如曰:“闻孔子称‘继周者百世可知, 仆亦能知之’。”虔骇然,即曰:“开元尽三十年当改元,尽 十五年天下乱,贼臣僭位,公当污伪官,愿守节,可以 免。”虔又问:“自谓云何?”答曰:“相如有官三年,死衢州。”是年及进士第,调信安尉。既三年,虔询吏部,则相如果 死,故虔念其言,终不附贼。

《李邺侯外传》:“天宝末,员外郎窦庭芝分司洛邑,常敬 事道者葫芦生,每言吉凶,无不中者。一旦侵晨,生至 窦门,颇甚嗟叹,庭芝请问良久,乃言君家大祸将成。 举家啼哭,请问求生之路。生曰:‘若非遇黄中君,但见 鬼谷子,亦可无患矣’。生乃具述形貌服饰,仍戒以浃 旬求之。于是与昆弟群从奴仆群行求访,遍于洛下。” 时泌居于河清,因省亲友,策蹇入洛。至中桥,遇京尹 避所乘骡,忽惊逸而失,径入尹之所居,与仆者共造 其门,车马罗列。将出,忽见泌,皆惊愕而退。俄有人云: “分司窦员外宅所失骡,收在马厩,请客入座,主人当 愿修谒。”泌不得已,就其厅。庭芝既出,降阶再拜,延接 殷勤,遂至信宿。至于妻子,咸备家人之礼,数日告去, 赠遗殊厚。但云“遭遇之辰,愿以一家奉托。”庭芝初与 泌相值,葫芦生适在其家,云:“既遇斯人,无复忧矣。”及 朱泚构逆,庭芝方廉察陕西,车驾出幸奉天,遂于贼 庭归。銮舆反正,德宗首令诛之。时泌自南岳征还 行在,便为宰相,因第臣僚罪状,遂请庭芝减死。德宗 意不解,云:“卿以为宁王姻懿邪?以此论之,尤为不可。 然莫有他事,俾其全否,卿但言之。”于是具以前事闻, 由是特原其罪。泌始奏上密遣中使乘传于陜问之, 窦录奏其事,德宗曰:“言黄中君,盖指朕邪?未知呼卿 为《鬼谷子》何也?”泌曰:“先茔在河清谷前,鬼谷恐以此 言之也。”

《因话录》:窦相易直,幼时名秘,家贫,受业村学教授。叟 有道术而人不知。一日近暮,风雷暴至,学童悉归家, 不得而宿于漏屋之下。寒甚,争附火,惟窦公寝于榻, 夜深方觉,叟抚公令起曰:“窦秘,君后为人臣,贵寿之 极,勉力自爱也。”及德宗幸奉天,日公方举进士,亦随 驾而西,乘一蹇驴至开远门,人稠路隘,其扉将阖,公 惧势不可进,闻一人叱驴,兼捶其后,得疾驰而入,顾 见一黑衣卒,呼公曰:“秀才已后莫忘此情。”及升朝,访 得其子,提挈累至大官,吏中荣达。

卢宾客。贞白父曰:“老彭有道术,兼号知人。”元和初,宗 人弘宣、简辞、弘正、简求俱候焉,留久目之甚久,命贞 亦序座,又目之曰:“一行五节度使,可为盛矣。”卒如其 言。又族子锴初举进士,就安邑所居谒之,谓锴曰:“尔 求名大是美事,但此后十馀年方得,勿以迟晚为恨。 登朝亦得大美官。”锴至长庆元年始擢第,大中十年 终。庶子简辞已下三人,亲昆弟也。弘宣又简辞之姨 兄弟,皆至八座拥旄。

《前定录》:开元二十五年,郑虔为广文博士。有郑相如 者,年五十馀,自陇右来应明经,以从子谒虔,虔待之 无异礼。他日复谒亦如之。相如因谓虔曰:“叔父颇知 某之能否,夫子云:‘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某亦 庶几于此。若在孔门,未敢邻于颜子。”如言:偃、子夏之 徒,固无所让。虔大异之,因诘所验,其应如响。虔乃杜 门累日,与之言,因谓之曰:“若然,君何不早为进取,而 迟暮如是?”相如曰:“某来岁方合成名,所以不预来者, 时未至耳。”虔曰:“君当为何官?”曰:“后七年,选授衢州信 安县尉,秩满当卒。”虔曰:“吾之后事,可得闻乎?”曰:“自此 五年,国家当改年号。又十五年,大盗起幽蓟,叔父此 时当被玷污。如能赤诚向国,即可以免迁谪,不尔,非 所料矣。”明年春,果明经及第。后七年,调授衢州信安 县尉,将之官,告以永诀涕泣为别。后三年,有考使来, 虔问相如存否,曰“替。”后数月,暴终于佛寺。至二十九 年,改天宝。十五年,安禄山乱东都,遣伪署西京留守 张通儒至长安,驱朝官就东洛。虔至东平,伪署水部 郎中,乃思相如之言,佯中风疾,摄市令以自污,而亦 潜拜章疏上肃宗。肃宗即位灵武,其东京平,令三司 以按受逆命者罪。虔以心不附贼,贬台州司户。 宝应二年,户部郎中裴谞出为庐州刺史。郡有二迁 客,其一曰武彻,自殿中侍御史贬为长史。其一曰卜 仲卿,自刑部员外郎贬为别驾。谞至郡三日,二人来 候谒,谞方与座,俄而吏持一刺云:“寄客前巢县主簿 房观请谒。”谞方与二客话旧,不欲见。观语吏云:“谢房 主簿相访。”方对。二客请俟他日,吏以告观,观曰:“某以 使君有旧,宜以今日谒。”固不受命。吏又入白谞,谞曰: “吾中外无有房氏为旧者。”乃令疏其祖父官讳,观具 以对,又于怀中探一纸旧书以授吏。谞览之愀然,遽 命素服,引于东庑而吊之,甚哀。既出,未及易服,顾左 右问曰:“此有府职,月请八九千者乎?”左右曰:“有名逐 要者是也。”遽命吏出牒以署观。时二客相顾,甚异之, 而莫敢发问。谞既就榻叹息,因谓二客曰:“吾无为复 患迁谪事,固已前定。某开元七年罢河南府文学,时 至大梁,有陆仕佳为浚仪尉,某”往候之。仕佳座客有 陈留尉李揆、开封主簿崔器方食,有前襄州功曹参 军房安禹继来。时坐客闻其善相,人皆请之,安禹无 所让。先谓仕佳曰:“官当再易,后十三年而终。”次谓器

曰:“君此去二十年,当为府寺官长,有权位而不见曹
考证
局,亦有寿考。”次谓揆曰:“君今岁名闻至尊,十三年间

位极人臣,后二十年,废弃失志,不知其所以然也。”次 谓某曰:“此后历践清要,然无将相,年至八十。”言讫将 去,私谓某曰:“少间有以奉托,幸一至,逆旅”安禹既归, 某即继往,至则言款甚密,曰:“君后二十八年,当从正 郎为江南郡守。某明年当有一子,后合为所守郡一 官。君至三日,当令奉谒。然此子命薄,不可厚禄,愿假 俸十千已下。”此即安禹子也。彻等咸异之。仕佳后,再 受监察御史,卒。器后为司农丞,肃宗在灵武,以策称 旨,骤拜大司农。及归长安,累奉使,后十馀年竟不至 本曹局。揆其年授右拾遗,累至宰相。后与时不叶,放 逐南中。二十年,除国子祭酒,充吐蕃会盟使。既将行 而终,皆如其言。安禹,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及第,官止 “南阳令。”

彭城刘邈之,天宝中调授岐州陈仓尉。邈之从母弟 吴郡陆康自江南来,有主簿杨豫、尉张颖者,闻康至, 皆来贺。邈之时冬寒,因饮酒方酣,适有魏山人琮来, 邈之命下帘帷迎于庭,且问其所欲。琮曰:“某将入关, 请一食而去。”邈之顾左右,命具刍米于馆。琮曰:“某非 悠悠求一食者,今将追延山人就于驿,日旰矣;若就 馆,则虑不及,请于此。”食而过邈之以方饮,有难色。琮 曰:“某颇能知人,若果从容,亦有所献。”邈之闻之喜,遽 命褰帷而坐。客亦乐闻其说,咸与揖让而坐。时康已 醉卧于东榻,邈之乃具馔。既食,邈之有所请,琮曰:“自 此当再名闻某官至二邑宰而不主务,二十五年而 终。”言讫将去,豫、颖固止之,皆有所问,谓豫曰:“君八月 勿食驴肉,食之遇疾,当不可救。”次谓颖曰:“君后改官, 宜与同僚善,勿与官长不叶。如或不叶,必为所害。”豫、 颖不悦。琮知其意,乃曰:“某先知者,非能为君祸福也。” 因指康曰:“如醉者,不知为谁也。明年当成名,历官十 馀政,寿考禄位,诸君子不及也。”言讫遂去,亦不知所 往。明年,敌陷两京,元宗幸蜀,陈仓当路。时豫主邮务, 常念琮之言,记之于手板。及驿骑交至,或有豫盟旧 者,因召与食,误啖驴肠数脔,至暮腹胀而卒。颖后为 临濮丞,时有寇至,郡守不能制,为贼所陷。临濮令薛 景先率吏及武士持刀与贼战,贼退郡平。节度使以 闻,即日拜景先为长史,领郡务,而颖常与不叶,及此 因事笞之,遂阴污而卒。邈之后,娄某下登科,拜汝州 临汝县令,转润州上元县令。在任无政,皆假掾以终 考。明年,康明经及第,授秘书省正字,充陇右巡官。府 罢,调授咸阳尉,迁监察御史、盩厔令、比部员外郎,连 典大郡,历官二十二考。

武殷者,邺郡林虑人也。少有名誉,乡里信爱。尝欲娶 同郡郑氏,则殷从母之女也,姿色绝世,雅有令德。殷 甚悦慕,女意亦愿从之,因求为婿,有成约矣。无何,逼 于知己所荐,将举进士,期以三年,从母许之。殷至洛 阳,闻勾龙生善相人,兼好饮酒,时殷持榼造焉。生极 喜,与之竟夕。因谓殷曰:“子之禄与寿甚厚,然而晚遇, 未至七十而小厄。”殷曰:“今日之虑,未暇及此,请以近 事言之。”生曰:“君言近事,非名与婚乎?”殷曰:“然。”生曰:“自 此三年,必成大名。如其婚娶,殊未有兆。”殷曰:“约有所 娶,何言无兆?”生笑曰:“君之娶郑氏乎?”曰:“然。”生曰:“此固 非君之妻也。君当娶韦氏,后二年始生,生十七而君 娶之。”时当官未逾年,而韦氏卒。殷异其言,因问郑氏 之夫,即同郡郭子元也。“子元娶五年而卒,然将嫁之 夕,君其梦之。”后二年,既下第,有内黄人郭绍,家富于 财,闻郑氏美,纳赂以求其婚。郑之母聚其族谋曰:“女 年既笄,殷未成事,吾老矣,且愿见其所适。今有郭绍 者求娶,吾欲许之,如何?”诸子曰:“唯命。”郑氏闻之,泣恚, 将断发为尼者数四。及嫁之夕,忽得疾,昏眩若将不 救。时殷在京师,其夕梦一女子呜咽流涕,似有所诉, 视之,即郑氏也。殷惊问其故,良久言曰:“某常仰慕君 子之德,亦知君之意,且曾许事君矣。今不幸为尊长 所逼,将适他氏,没身之恨,知复何言。”遂相对而泣。因 惊觉悲惋,且异其事。乃发使验之,则果适人。问其姓 氏,则郭绍也。殷数日思勾龙生言颇验,然疑其名之 异耳。及肃宗在储邸,名绍,遂改子元。殷明年擢第,更 二年而子元卒。后十馀年,殷历位清显,每求娶,辄不 应。后自尚书郎谪官韶阳,郡守韦安贞固以女妻之, 殷念勾龙生之言,恳辞不免。娶数月而韦氏亡矣。其 后皆验,如勾龙生之言尔。

乔琳,以天宝元年冬,自太原赴举,至大梁,舍于逆旅。 时天寒雪甚,琳马死,佣仆皆去。闻浚仪尉刘彦庄喜 宾客,遂往告之。彦庄客申屠生者,善鉴人,自云八十 已上,颇箕踞傲物,座虽知名之士,未尝与之揖让。及 琳至,则言款甚狎,彦庄异之。琳既出,彦庄谓生曰:“他 宾客贤与不肖,未尝见生,与之一言。向者乔生,一布 衣耳,何词之密欤?”生笑曰:“此固非常人也,且当为君 之长吏,宜善视之,必获其报。向与之言,盖为君结交 耳,然惜其情反于气,心不称质。若处极位,不至百日, 年过七十,当主非命,子宜志之。”彦章遂馆之数日,厚与车马,送至长安,而申屠生亦告去,且曰:“吾辱君之 惠,今有以报矣,请从此辞。”竟不知所在。琳后擢进士 登第,累佐大府。大历中,除州刺史。时彦庄任修武令, 误断狱,有死者,为其家讼冤。诏下御史劾其事。及琳 至,竟获免。建中初,征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在位八十 七日,以疾罢。后陷贼朱泚中,方削发为僧,泚知之,竟 逼受逆命。及收复,亦陈其状。太尉李晟欲免其死,上 不可,遂诛之。时年七十一矣。

吏部令史马游秦,开元中以年满当选。时侍郎裴光 庭以本铨旧吏,问其所欲,游秦不对。固问之,曰:“某官 已知矣,不敢复有所闻。”光庭曰:“当在我,安得知之?”游 秦不答,亦无惧色。光庭怒曰:“既知,可以言乎?”游秦曰: “此可志之,未可言之。”乃命疏其事,自藏于猛栋之间, 期注唱后发之。后老君见于骊山,銮舆亲幸其地,因 改会昌县为昭应县。光庭以旧无昭应之名,谓“游秦 莫得而知也”,遂补其县录事。及唱官之日,发栋间所 志之书,则如言尔。

吴郡陆宾于举进士。在京师,常有一僧曰惟瑛者,善 声色,兼知术数。宾于与之往来,每言小事,无不验。至 宝历二年春,宾于欲罢举归吴,告惟瑛以行计。瑛留 止一宿,明旦谓宾于曰:“君来岁成名,不必归矣。但取 京兆荐送,必在高等。”宾于曰:“某曾三就京兆,未始得。 今岁之事,尤觉甚难。”瑛曰:“不然。君之成名,必以京兆 荐送他处不可也。至七月六日,若食水族,必殊等及 第矣。”宾于乃书于进昌里之牖间,日省之。数月后,因 于靖宫北门候一郎官,适遇朝客,遂回憩于从孙闻 礼之舍。既入,闻礼喜迎曰:“向有人惠鲤鱼,方欲候翁 而烹之。”宾于素嗜鱼,但令具羹,至者辄尽。后日因视 牖间所书字,则七月六日也。遽命驾诣瑛,且绐之曰: “将游蒲关,故来访别。”瑛笑曰:“水族已食矣,游蒲关何 为?”宾于深信之,因取荐京兆,果得殊等。明年,入省试 毕,又访瑛,瑛曰:“君已登第矣,名籍不甚高,当在十五 人之外,状首姓李,名合曳脚。”时有广文生朱俅者,时 议及第,监司所送,名未登科。宾于因问其非姓朱乎? 瑛曰:“三十三人无姓”朱者。时正月二十四日,宾于言 于从弟符,符书壁间。后月馀放榜,状头李郃,宾于名 在十六,即三十三人也。惟瑛又谓宾于曰:“君成名后, 当食禄于吴越之分,有一事甚速。”宾于不喻其意。及 从事于越,半年而暴终。

《前定录补》:邵武俞翁善相术,叶祖洽与邑友上官均 遇翁,翁曰:“状元榜眼何自来此?”二人曰:“宁有是?”翁曰: “又同年也。吾为选一题,可预作之。”二人未信,戏曰:“题 目谓何?”翁指高竹一束曰:“当作此。”二人笑而去。熙宁 三年,廷试,罢诗赋论易,以策问,祖洽遂首选,均次之, 方悟“竹一束”,策字也。

《录异记》:凤州宾佐王鄑员外时在相国满相府幕中, 筹画宾佐,最为相善。有客任三郎者在焉,府中僚属 咸与之相识,而独亲于王。居无何,忽谓王曰:“或有小 失意,抑吾子之福也。”又旬日,王忽失主公意,因称疾。 百馀日,主公致于度外,音问杳绝,任亦时来。一日谓 王曰:“此地将受灾,官街大树自枯,事将逼矣,叶陨之 时事行也,可速求寻医,以脱此祸。”王以主公之怒未 息,深以为不可。任曰:“但三贡启事,必有指挥。”如其言, 数日内三贡启,乞于关陇已来寻医。使人传旨相勉, 遽以出院,匹段相遗,倍厚于常。王乃入谢,留宴,又遗 彩缬锦绣之物及其家。不旬日,即促行北去,满相于 郊外宴饯,临岐之贶,仅二百馀。十五六日,至《吴山县》, 僦居而止。又十来日,《凤州人》言“已军变矣。”满公归褒 中,同院皆死于难,王独免于祸。任公问其所舍,再往 谒之,失其所在矣。

《北梦琐言》:广南刘仆射崇龟,常有台辅之望,某罢政, 便期直上罗浮,处士夏侯生有道,彭城重之,因问将 来之事,夏生言其不入相,发后三千里有不测之事。 洎归阙,至中路得疾而薨。刘山甫亦蒙夏生言,示五 年行止,事无不验,盖饮啄之有分也。

《辽史宗室传》:楚王元佐,废居南宫,不接人事,而事或 预知。帝尝遣术士管归真为醮禳,左右未及白,元佐 遽曰:“管归真至矣。”帝闻之曰:“岂非为物所凭乎?” 《笔录》:周朝驸马都尉张永德,轻财好施,喜延接方士。 尝遇一异人言及时事,且曰:“天下将太平,真主已出。” 永德曰:“其谁乎?”答曰:“天意所造,安能识诸。然而有一 事,庶几可验,公或睹紫黑色属猪人,善战、果于杀伐 者,善待之。”永德尝阴自求访。及太祖皇帝勋渐隆,永 德因潜识帝之英,表问其岁在亥,永德叹骇其事,倾 身亲附,相得甚懽。凡已之所玩好资用,子女玉帛,必 先恣帝择取,有馀乃以自奉。至国初,以旧恩,体貌富 贵与佐命勋戚同,太祖莫能替焉。

《宋史邵雍传》:雍疾病,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晨夕候 之,将终,共议丧葬事外庭,雍皆能闻众人所言,召子 伯温谓曰:“诸君欲葬我近城地,当从先茔耳。”

《书经说命》注:董五经隐者也。伊川闻其名,特往造焉至中途,遇之曰:“君非程先生乎?先生欲来,信息甚大。” 尹子问于伊川,伊川曰:“静则自明。”

《名臣言行录》:真宗既与契丹和亲,王文正问于李沆 曰:“和亲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 生侈心耳。”文正亦未以为然。及上晚年多事巡游,大 修宫观,文正乃潜叹曰:“李公可谓有先知之明。” 《东轩笔录》:陆经庆历中为馆职,一日饮于相国寺僧 秘演房,语笑方洽,有一人箕踞于㫄,睥睨经曰:“祸作 矣,仅在顷刻,能复饮乎?”陆大怒,欲捕之,为秘演劝免 而止。薄暮,饮罢上马,而追牒已俟于门,陆惶惧不知 所为,复见箕踞者行且笑曰:“无苦,终复故物。”既而陆 得罪,斥废累年。嘉祐初,乃复馆职。

《渑水燕谈录》:太子中舍于焘彭年,青州寿光人。博学 能文,喜言兵,富文忠公、丁文简公荐堪将领,以为武 学教授。庆历中,元昊数寇边北,敌乘衅聚兵,求关南 地。丞相吕文靖公召彭年计之,彭年云:“外国不可校 义理,今幸岁德在我,为主者胜。宜治西北行宫,若将 亲征者,以压其谋。”乃以大名府为北都。未几,西裔请 盟,敌亦通好,吕丞相称之,彭年谢不复见。庆历末,仁 宗春秋高,皇嗣未立,登州岠嵎山数震,郡以言,彭年 上疏曰:“岠嵎极东方,殆东朝未建,人心摇动之象,宜 早定储,以安天下之心。”且言宜以齐为节度。逮英宗 入继,乃由齐邸遂为兴德军,以先识称之。

《石林燕语》:“苏相子容,杜祁公极器爱之,每曰:‘子他日 名位当与老夫略同’。”不知以何知之也。杜公六十八 岁入相,八十二岁薨,不惟齿爵略相似。杜公在位百 馀日后,以太子少师致仕,末乃为太子太师。苏公在 位甫一年后,亦以太子少师致仕。太上皇即位,方进 太子太保。初,杜公告老,执政有不悦者,故特以东宫 三少抑之,当时以为非故事。而苏公告老在绍圣初, 亦坐章申公不悦,令具杜公例进呈。苏公闻之喜曰: “乃吾志也。”

《春渚纪闻》:昭州山水佳绝,郡圃有亭名“天绘。”建炎中, 吕丕为守,以天绘近金国年号,思有以易之。时徐师 川避地于昭,吕乞名于徐,久而未获,复乞于范滋,乃 以“清辉”易之。一日,徐策杖过亭,仰视新榜,复得亭记 于积壤中,亟使涤石视之,乃丘濬寺丞所作也。其略 云:“余择胜得此亭,名曰‘天绘,取其景物自然也。后某’” 年某日,当有俗子易名“清辉”,可为一笑。考范《易》名之 日,无毫发差也。

蒋颍叔为发运使,至泰州,谒徐神翁,坐定,了无言说。 将起,忽自言曰:“天上也不静,人世更不定。”叠蒋因叩 之曰:“天上已遣五百魔王来世间作官不定。”叠蒋复 叩其身之休咎,徐谓之曰:“只发运亦是一赤天魔王 也。”

《名臣言行录》:或问程先生:须得尧夫先知之术。先生 久之答曰:“吾之所知者惠迪,吉从逆凶,满招损,谦受 益。若是明日晴,后日雨,吾安能知耶?”

《玉照新志》《明清投辖录》所叙刘快活事,后来思索所 未尽者,今列于编外。曾祖空青,文肃之第三子也,快 活每以三运使呼之,后果终漕挽。舅氏宏父,谈天者 多言他日必为卿相,刘笑曰:“官职俱是正郎,去不得 矣。”文肃当国,先祖为郎中,一日忽见过曰:“我今日见 曾三女儿,他日当为公之子妇。”时先妣方五六岁,又 谓先人曰:“曾三女,汝之夫人也。”归见文肃,呼先祖字 云:“王乐道之子,三运使之婿。此儿他日名满天下,然 位寿俱啬,奈何?”已而文肃罢相,迁宅衡阳。北归后,先 祖守九江,遣先人访文肃于京口,一见奇之,遂以先 妣归焉。后所言一一皆合,不差毫厘。其他类此尚多, 不能悉记异哉!

《挥麈馀话》:刘跛子者,洛阳人。知人死生祸福,岁一至 京师,前辈杂说中多记之,至宣和犹在。蔡元长正炎 时闻其入都,即令其子绦屏骑从往访之,跛子以手 挥之,勿令前,且取一瓦砾,用土书一“退”字,更无他语。 绦归以告于元长,元长悟其言而不能用,遂至于败。 蔡元长帅成都,尝令费孝先画卦影,历历悉见,后来 无差毫之失。末后画小池,龙跃其中。又画两日两月。 一屋有鸱鸣,一人掩面而笑,不晓其理。后元长南窜, 死于潭州昌明寺,始悟焉。

《金史世纪》:世祖寝疾笃。元娶拏懒氏,哭不止。世祖曰: “汝勿哭,汝惟后我一岁耳。”肃宗请后事,曰:“汝惟后我 三年。”肃宗出谓人曰:“吾兄至此,亦不与我好言。”乃叩 地而哭。俄呼穆宗谓曰:“乌鸦束柔善,若办集契丹事, 阿骨打能之。”辽大安八年五月十五日卒。袭位十九 年,年五十四。明年,拏懒氏卒。又明年,肃宗卒,肃宗病 笃,叹曰:“我兄真多智哉!”

《琅嬛记》:应元少年悟道,恒曰:“天地内外前后百千万 亿劫事不知非圣人也。胸中有分毫之知,亦知圣人 也。”或曰:“胸中既无知,又安能得知?”应元曰:“汝知所以 不知,我不知所以知。”其人取十九史中最僻一人事 业试之,应元屈指历历言之,若亲识其人尚曰:“此大略耳。”若审言之,则自生至死,一日一时,无不可也。其 人即指《史传》曰:“此处多不合,何耶?”应元笑曰:“非我不 合史,乃史不合我也。子谓史可皆信乎?”其人尚犹豫, 因遣人觅平生不相识数人来面试之。应元即一一 言其往事,惟大过则为隐之。数人无不魂动股栗,叩 头不已。至问未来穷通得失,则曰:“勉之而已。”其后,应 元誓不言,日惟与人饮酒笑谈,而恒“在,山中觅药草 救人。”

前知部杂录

编辑

《吕氏春秋观表》“圣人之所以过人以先知,先知必审 征表,无征表而欲先知,尧舜与众人同等。征虽易,表 虽难,圣人则不可以飘矣,众人则无道至焉。”

《韩子解老篇》:先物行,先理动之谓前识。前识者,无缘 而忘意度也。何以论之?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 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蹄。”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 白在其角。”使人视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以詹子 之术,婴众人之心,华焉殆矣。故曰道之华也。尝试释 詹子之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黑牛而 以布裹其角也。故以詹子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 尺之愚童子同功,是以曰“愚之首也。”故曰:“前识者,道 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梦溪笔谈》:“人有前知者,数十百千年事皆能言之,梦 寐亦或有之,以此知万事无不前定。”予以为不然。事 非前定,方其知时,即是今日,中间年岁亦与此同时, 元非先后。此理宛然,熟观之可喻。或曰:“苟能前知,事 有不利者,可迁避之。”亦不然也。苟可迁避,则前知之 时已见所避之事,若不见所避之事,即非前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