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50

 卷四十九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五十
卷五十一 
本作品收录于:《乾隆西安府志

西安府志卷第五十

  大事志

魏书太武帝纪杨难当克汉中送雍秦流民七千家于长

 按事在元嘉十年

南齐书天文志六月十七日太白岁星塡星合于东井

 按事在泰始七年

天文志六月丁丑荧惑太白同在东井

 按事在建元四年

天文志六月戊辰太白荧惑合同在舆鬼度

 按事在永明二年又四年五月丙午白虹贯日在东井

 度六年四月甲戌荧惑辰星入东井

隋书天文志四月己丑岁星太白辰星合于东井

 按事在大建十一年

北魏

天𧰼志六月癸巳金木合于东井

 按事在永兴四年又五年二月丙午火土皆犯井又壬

 辰岁塡荧惑太白聚于井

太武帝纪魏师乘胜长驱遂入三辅夏主之弟助兴自长

安奔安定魏司空奚斤入长安秦雍氐羌皆降

 按事在始光三年

太武帝纪赫连昌遣其弟平原公定率众二万向长安帝

闻之乃遣就阴山伐木大造攻具遣高凉王礼镇长安

 按事在始光四年

十六国春秋赫连定据平凉僭即皇帝位魏宜城王奚斤

追定于平凉定分兵邀击魏兵大溃斤为定所执高凉王

礼弃长安奔蒲坂定复取长安

通鉴魏克平凉夏守将皆走关中悉入于魏以镇西将军

王斤镇长安

 按已上事并在神䴥元年

天𧰼志金火入东井

 按事在神䴥四年

太武帝纪诏乐安王范发雍秦兵万人筑小城于长安城

 按事在延和二年

太武帝纪发长安五千人浚昆明池

 按事在太平真君元年

天𧰼志二月太白荧惑岁星聚于东井

太武帝纪卢水胡盖吴聚众反于杏城长安镇副将元纥

率众讨之为吴所杀吴党遂盛民皆渡渭奔南山于是诏

发高平敕勒骑赴长安诏将军叔孙技乘传领摄并秦雍

兵屯渭北吴又遣兵西掠至长安叔孙技与战于渭北大

破之河东蜀薛永宗聚党西通盖吴受其位号吴自号天

台王署置百官

 按巳上事并在太平真君六年

崔浩传世祖西巡车驾济河前驱吿贼在渭北诏曰盖吴

在长安北九十里渭北地空谷草不备欲渡渭南西行何

如浩对曰盖吴营去此六十里贼魁所在击虵之法当先

破头头破则尾岂能复动宜乘势先击吴军往一日便到

平吴之后回向长安亦一日而至若从南道则盖吴徐入

北山卒未可平世祖不从渡渭南吴闻散入北山果如浩

言军无所克

太武帝纪二月丙戌幸长安丁亥幸昆明池丙申幸盩厔

诛叛民耿青孙温二垒与盖吴通谋者

通鉴魏帝至长安入佛寺沙门飮从官酒入其室见有兵

器岀以白帝帝曰此非沙门所用必与盖吴通谋者命有

司案诛阁寺沙门阅其财产大得酿具及窟室多妇女崔

浩因说魏帝悉诛境内沙门焚毁经像从之

陆俟传世祖以陆俟都督秦雍二州诸军事平西将军长

安镇都大将与高梁王那击盖吴于杏城大破之获吴二

叔诸将欲送京师俟曰长安一都险绝之土民多刚强类

乃非一清平之时仍多叛动况其党与乎若不斩吴长安

之变未巳若停十万之众以追一人亦非上策且吴一身

藏窜非其亲信谁能获之不如私许吴叔免其妻子使自

追吴擒之必也遂遣吴二叔后数日果斩吴以至

 按已上事并在太平真君七年

张灵符传咸阳郡民赵昌聚众作乱诏灵符宣旨慰民民

乃复业

 按事在和平三年

献文帝纪东平王道符谋反于长安杀副将驸马都尉万

古真钜鹿公李恢雍州刺史鱼元明诏司空平昌公和其

奴东阳公元丕等讨之道符司马段太阳攻道符斩之传

首京师兄弟皆伏诛

 按事在皇兴元年

天𧰼志四月癸丑月火金会于井甲戌火水又俱入井

 按事在太和十二年

通鉴北地民支酉聚众数千起兵于长安北遣使吿齐梁

州刺史阴智伯智伯遣兵应之秦雍七州民皆响震众至

十万魏河南王干及穆亮与战皆不利进至长安卢渊薛

引等破之降者数万渊唯诛首恶馀悉不问

 按事在太和十七年

天𧰼志六月庚申金木合于井

 按事在太和十九年

孝文帝纪四月辛未行幸长安亲见高年问所疾苦戊寅

幸未央殿阿房宫及昆明池丙戌遣使者以太牢祀汉帝

诸陵五月壬辰遣使者以太牢祭周文王于丰武王于镐

六月庚申车驾至自长安

 按事在太和二十一年

天𧰼志四月庚戌金火合于井

 按事在正光元年

崔延伯传时秦贼甚盛进屯黑水按水岀子午谷经盩厔入渭诏延伯

为使持节征西将军西道都督与行台萧宝夤讨之宝夤

与延伯结垒马嵬南北相去百馀步延伯先遣精兵数千

下渡黑水列阵西进以向贼营宝夤率众于水东寻原西

北以示后继于时贼众大盛水西一里营营连接延伯径

至贼垒扬威胁之徐而还退贼以延伯众少开营竞追众

过十倍临水逼蹙延伯不与战身自殿后抽众东渡须臾

济尽徐乃自渡贼徒夺气相率还营宝夤大悦谓官属曰

崔公古之关张也今年何患不制贼后日天生悉众来战

延伯申令将士身先士卒䧟其前锋于是勇锐竞进大破

之俘斩十万馀追奔及于小陇

 按事在孝昌元年

杨播传雍州刺史杨椿遇暴疾乞解诏以萧宝夤代椿为

刺史行台萧宝夤传宝夤除雍州刺史时宼贼充斥宝夤

自念岀军累年糜费内不自安朝廷颇亦疑沮乃遣中尉

郦道元为关中大使宝夤谓密欲图已道元行逹阴盘驿

宝夤密遣其将郭子恢等攻杀之遂反僭举大号称隆绪

元年诏尚书仆射行台长孙稚讨平之

 按事在孝昌三年

纲目 朱天光东下留其弟显寿镇长安召侯莫陈悦欲

与俱东贺拔岳知天光必败欲留悦共图显寿宇文泰曰

悦虽为将不能制物若先说其众必人有留心悦进失尔

朱之期退恐人情变动乘此说之事无不济岳从之悦与

岳袭长安欢以岳为关西大行台岳以泰为左丞事无巨

细皆委之

通鉴宇文泰讨侯莫陈悦诛之遂定秦陇长史于谨言于

泰曰明公据关中险固之地将士骁勇土地膏腴今天子

在洛迫于群凶若公陈恳诚请都关右挟天子以令诸侯

奉王命以讨暴乱此桓文之业千载一时也泰善之魏主

命泰引军而东泰使雍州刺史梁御入据长安魏主以泰

为关西大都督略阳县公承制封拜

周书文帝纪齐神武稍逼京师帝轻骑入关太祖备仪卫

奉迎谒见东阳驿按地在新丰太祖谢曰臣不能式遏宼虐使

乘舆迁幸请拘司败以正刑书帝曰公之忠节曝于朝野

朕以不德负乘致宼今日相见深用厚颜乃奉帝都长安

披草莱立朝廷军国之事咸取决焉仍受大将军雍州刺

史兼尚书令进封略阳郡公

周书文帝纪齐薛瑾守关太祖进军讨瑾虏其卒七千还

长安进位丞相

 按已上事并在永熙元年

周书文帝纪太祖讨曹泥于灵州迁其豪帅于咸阳

 按事在大统元年

周书文帝纪齐神武军于许原西太祖据渭南徴诸州兵

皆会乃召诸将曰高欢越山度河远来至此天亡之时也

吾欲击之诸将请待欢更西以观其势太祖曰欢若得至

咸阳人情转骇扰今及其新至便可击之即造浮桥于渭

令军人赍三日粮轻骑渡渭辎重自渭南夹渭而西至沙

苑齐神武引军来会大破之神武夜遁留其甲士二万收

其辎重兵甲献俘长安还军渭南

 按亊在大统三年

周书文帝纪大军之东伐也关中留守兵少而前后所虏

东魏士卒散在民闲乃谋为乱及李虎等至长安计无所

出乃与公卿辅魏太子岀次渭北关中大震于是沙苑所

俘军人赵青雀雍州民于伏德等反青雀据长安子城伏

德保咸阳与太守慕容思庆各收降卒以拒还师长安大

城民皆相率拒青雀每日接战魏帝留止阌乡遣太祖讨

之长安父老见太祖至咸相贺华州刺史导率军袭咸阳

斩思庆擒伏德南度渭与太祖会攻青雀破之太傅梁景

睿先以疾留长安遂与青雀通谋至是亦伏诛关中乃定

魏帝还长安太祖复屯华州

 按事在大统四年

周书文帝纪太祖以邙山之战诸将失律于是广募关陇

豪右以增军旅冬十月大阅于栎阳

 按事在大统九年

周书文帝纪独孤信平凉州迁其民六千馀家于长安

周书文帝纪七月太祖大会诸军于咸阳

 按已上事并在大统十二年

天𧰼志七月壬午火木合于井

 按事在兴和四年

北周

明帝纪六月幸昆明池

 按事在武成元年

武帝纪十月辛亥帝御大武殿大射公卿列将皆会戊午

讲武于少陵原

 按事在保定二年

隋书天文志六月甲戌彗星见东井

 按事在保定三年

武帝纪五月庚戌幸醴泉宫

 按事在天和三年又按四年五月庚戌五年四月甲寅

 并幸醴泉宫

隋书天文志七月丙午辰星太白合于井

武帝纪十一月丙午上亲率六军讲武于城南庚戌行幸

羌桥集京城以东诸军督尉以上颁赐有差乙卯还宫

 按已上事并在建德元年

武帝纪十一月辛巳帝亲率六军讲武于城东癸未集诸

军都督以上五十人道会苑大射帝亲临射宫大备军容

 按事在建德二年

武帝纪二月乙卯幸云阳宫

武帝纪七月庚申幸云阳宫乙酉卫王直在京师举兵反

尉迟运等拒守直败率百馀骑遁走尉迟运传帝幸云阳

令运以本官兼司武与长孙览辅太子居守俄而卫刺王

直作乱率其党袭肃章门览惧走行在所运时偶在门中

仅而得闭直不得入乃纵火烧门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

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直

乃退运率留守兵因其退以击之直大败而走

武帝纪八月丙申幸云阳宫

 按已上事并在建德三年又四年七月丙辰五年六月

 丁巳六年五月癸巳并行幸云阳宫

隋书五行志青城门无故自崩

 按事在建德七年

隋书天文志六月壬午木火金三星合在井

武帝纪𦊅厥入宼五月己丑帝总戎北伐发关中公私驴

马悉从军癸巳帝不豫止于云阳宫丙申诏停诸军事

 按已上事并在宣政元年

隋书天文志四月戊子太白岁星辰星合在井

宣帝纪咸阳有池水变为血

宣帝纪十一月己未幸温汤

 按已上事并在大𧰼元年

文帝纪二月甲子即帝位于临光殿是日京师庆云见

 按事在开皇元年

册府元龟二月京师醴泉岀

高帝纪诏左仆射高颎将作大匠刘龙钜鹿郡公贺娄子

干太府少卿高龙乂等创造新都册府元龟初帝嫌台城

制度窄小宫内多鬼妖夜与高颎苏威二人定议迁都通

直散骑常侍庾季才旦奏曰臣仰观天𧰼俯察图记龟兆

允袭必有迁都且尧都平阳舜都冀土是知帝王居止世

代不同汉营此城经今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愿陛

下协天人之心为迁徙之计帝愕然谓颎等曰是何神也

朕自今巳后信有天道矣太师李穆亦上表攺都邑帝曰

天道聪明已有应征太师民望复抗此请遂发诏施行

高祖纪名新都曰大兴城

通鉴帝初立待𦊅厥礼薄𦊅厥怒悉发五可汗控弦之士

四十万伐隋帝敕缘边修保障诏太子勇屯兵咸阳备之

文献通考兵制十二卫各分左右皆置将军以分统诸府

之兵有郎将副将坊主团主以相统治

 按已上事并在开皇二年

高祖纪三月景辰雨常服入新都五月乙巳梁太子琮来

贺迁都

高祖纪九月壬子幸城东观稼谷

 按巳上事并在开皇三年

高祖纪正月壬申梁王萧岿来朝二月乙巳上饯梁王于

灞上九月乙丑幸灞水观漕渠赐督役者帛各有差

 按事在开皇四年

高祖纪二月壬申车驾幸醴泉宫

 按事在开皇七年

高祖纪十月命晋王广秦王俊清河公素皆为行军元帅

伐陈十一月丁卯车驽饯师乙亥行幸定城按述征记定城去长安三

陈师誓众

 按事在开皇八年

册府元龟四月已亥幸骊山劳旋师也

 按事在开皇九年

高祖纪七月壬戌幸昆明池八月乙亥幸龙首池

 按事在开皇十二年

高祖纪七月丁巳幸昆明池

 按事在开皇十三年

文帝纪五月辛酉京师地震

 按事在开皇十四年

高祖纪收天下兵器敢有私造者坐之关中不在其例

高祖纪十一月辛酉幸温汤

 按已上事并在开皇十五年

高祖纪正月癸亥朔有盗数十人皆素冠练衣焚香持华

自称弥勒佛入自建国门监门者皆稽首既而夺卫士仗

将为乱齐王暕遇而斩之于是都下大索与相连坐者千

馀家

炀帝纪三月丁丑发丁男十万城大兴

 按已上事并在大业六年

五行志显阳门灾旧名广杨则帝之姓名也

 按事在大业十二年

唐书高祖纪高祖从父弟神通起兵于鄠柴氏妇高祖女

也亦起兵于司竹按隋书园在盩厔与世民会因略定鄠杜壬申

高祖次冯翊乙亥陇西公建成自新丰趋灞上丙子高祖

自下邽以西所经隋行宫籞苑悉罢之岀宫女还其家旧

唐书平阳公主传义兵将起公主与柴绍并在长安遣使

召之绍行公主归鄠县庄所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得

数百人起兵以应高祖时有胡贼何潘仁聚众于司竹园

自称总管未有所属公主遣家僮马三宝说以利害潘仁

攻鄠县陷之时京师留守颎遣军讨公主屡挫其锋公主

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得兵七万人及高祖义军

渡河遣绍将数百骑趣华阴傍南山以迎公主公主领精

兵与太宗军会于渭北与绍各置幕府号娘子军

唐书淮安王传淮安王神通大业末亡命入鄠南山举兵

应太原自署关中道行军总管从平京师纲目时右亲卫

段纶娶渊女亦聚徒于南田得万馀人遣使迎渊

唐书高祖纪十月辛巳次长乐宫有众二十万隋留守卫

文昇等奉代王侑守京城高祖遣使谕之不报乃围城下

令曰犯隋七庙及宗室者罪三族纲目京兆内史卫文昇

年老闻渊军至忧惧成疾独将军阴世师郡丞骨仪奉代

王侑乘城拒守渊如永丰仓劳军赈饥民进屯冯翊所至

吏民及群盗归之如流世民收其豪俊以备僚属营于泾

阳腾兵九万渊命刘宏基殷开山分兵西略扶风南渡渭

水屯长安故城城中出战宏基逆击破之十月至长安帅

新附诸军二十馀万命各依垒壁毋得入村落侵暴遣使

至城下谕卫文昇等不报命诸军进围城

唐书高祖纪十一月丙辰克京城命主符郎宋公弼收图

籍约法十二条遥尊隋帝为太上皇立代王为皇帝甲子

高祖入京师至朝堂望阙而拜隋帝授高祖假黄钺使持

节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姚思廉

传思廉仕隋代王侍读高祖定京师府僚皆奔亡独思廉

侍王兵将升殿思廉厉声曰唐公起义本安王室若等不

宜无礼众眙却布列阶下帝义之听扶王至顺阳阁下泣

辞去观者叹曰仁者有勇谓此人乎李靖传李靖为马邑

丞高祖击突厥靖观有非常志自囚上急变传送江都至

长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师将斩之靖呼曰公起兵为天下

除暴乱欲就大事以私怨杀谊士乎秦王亦为请得释引

为三卫

 按已上事并在大业十三年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