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先生文集 (李承煕)/續卷五

續卷四 大溪先生文集
續卷之五
作者:李承煕
1927年
續卷六

雜著

编辑

雲山說李斗勳所居雲山精舍○甲戌

编辑

行於天亦雲也。居於山亦雲也。而山而居。雲之藏也。天而行。雲之用也。藏主靜故畜之以山。用主不滯故變乎天。方其天也。括山澤行神龍。聲爲雷光爲電。雨下土潤。澤施無疆。仰而象之。莫有測其神者。斯壯矣。而非雲之所性也。至若棲巉巖寄林樾。夜與鹿宿。晝與鳥遊。浮於是非之表。處於有無之間。卽尋常一物耳。而亦非雲之失也。其于天與山也有時也。昔朱文公作雲谷詩。言其無霖雨之姿。得以自媚於幽獨。夫文公以天海之胸。抱雲牕枕泉之思。不能見御天之龍。作施雨之雲。而顧乃散漫山谷。得四時之閒。則雲之不能於天亦久矣。不能天則斯山矣。此雲所以多山居也。世之人稍有才氣。沾沾自喜。便欲一步天衢。騫翥雲路。如弱雲狼藉。隨風擺亂。非惟不能於天。亦不能於山矣。多見其貽笑於山雲也。余謂雲與山二形而氣一。故春山如雲。夏雲如山。雲山之氣也而山雲之根也。噓吸聚散。一於是資焉。無山殆不能雲也。然雲動物而少榦。引之而易妄。山之畜雲也。畜乎其止而不能畜其妄也。故畜之欲愈深也。雲之在山。又不若山而遂谷矣。願與子尋雲谷之源。講雲山之說。

張龍遠大卿字說

编辑

易以龍爲大人之象。大人者何。孟子曰養其大軆爲大人。養其小軆爲小人。夫耳目口鼻四軆之於聲色臭味。安富尊榮。形氣也私也。心之於仁義禮智。理也公也。苟形氣而私也。曠聰婁明牙味倕巧。陶猗之富。儀秦之貴。不害爲小人。苟理而公也。縕袍而佩玉。簞瓢而五鼎。衡宇而廣居。側陋而正位。亦大人而已。世之人。力求其小而猶患其不能。舍其大且易者而猶恐其害於小。至語之以小人則恥之。何異魚身而求龍名哉。如恥之。盍求諸我。其大固在矣。大卿有所養乎。其養者小歟大歟。大則斯大人矣。大哉大哉。

金養直字說

编辑

孟子論剛大之氣而必曰集義所生者。言其養之之方則曰以直。余甞推之而爲說曰義之於德。猶人身之有骨幹。骨幹直則竪立而不倚。四軆自然强大。不直則屈曲而自小。此義之所以爲直而能大者也。夫氣大者爲物大而做事亦大。人之能大其業者。皆氣爲之也。然有生而大者。有養之而乃大者。自大聖以下。皆待乎養也。老氏養之以專。佛氏養之以嗇。世之人又或弩目張拳使氣。以爲養者。其所養乎氣者。非不力矣。而比諸孟子所謂直養者。皆欿然而見其小也。盖氣只是物也。其爲主乎內生此氣者。乃理也。故欲養其氣以求大者。卒不能大其氣。惟能養其理義者始能之。此孟子之說也。吾友約泉翁名其子曰大洵。字之以養直。翁甞謁吾先子。深有契於主理之旨。是知所以養之矣。養直苟從事於此而講究乎亭亭當當之理。必求其所謂義者而保持之推擴之。以培養其本然之直。則其氣之根而日生者。將浩浩乎不窮。及其充之之極。亦將見其剛大而塞乎天地者矣。

沈建七字說

编辑

甘石家占斗七星之所建。定天地之位。步四時之運。吾儒占一心之所建。定百軆之則。審萬事之幾。心其人之北斗乎。夫建者能自立不徇物而枉。其動有常。可指以爲標極者也。聖人建人極。以正己以及四方。其極維何。卽人之心也。曰仁曰義曰禮曰智四德而已。其建之也何。卽心之主宰也。曰敬曰義。直內而方外者也。四德者其四時乎。敬其斗之魁乎。義其杓乎。建七乎。勿徇物而枉。勿踰常而動。主乎敬宰乎義。建此斗于心。可以建德。可以建事矣。吾其占之。

趙仲溫字說

编辑

趙君顯瑢。大笑軒先生之裔。質美而志端。其婦翁約軒河令。請余字而說之。

溫然者玉之容耶。是有其質焉。不琢不成質。不磋不成章也。人亦可以琢之乎。精其義以制其欲。可琢也。可磨之乎。敬而勿怠。可磨也。顯瑢乎。無以容。反爾質。惟義惟敬。溫其如玉。

金鍾震省哉字說

编辑

天地震而萬物作。人震于衷則萬事興。震之義大矣。然以震處震則又失之震矣。易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君子無時乎不戒懼也。尤於震加省焉。今君其亦有震乎。勿震以震。惟度爾心勵爾行。恐恐然如有失焉。慥慥乎如不及焉。迺曰予丕克有省。是知震義。亦可以震矣。

成甥樂聖學夫字說

编辑

聖不可學乎。聖人曰可學也。學之者亦多矣。卒不能聖。抑氣質乎。顔子春生。孟子幷秋殺。皆聖也。抑才智乎。曾子魯焉亦聖也。水之濁。膠而淸。鐵之柔。鍛而剛。驥一日千里焉。駑之進亦千里。然非積累而不息不能也。堯勤舜孶。禹惜陰湯待朝。文王不遑。周公無逸。孔子忘食。聖人猶然。人欲學須勤。一朝奮發。勵爾精硬爾脊。勤爾思勤爾身。日勤又勤。亦聖之徒也。

黃復性乃初字說

编辑

朱子題小學書曰德崇業廣。乃復其初。德如仁義禮智信之得於天而具於性。闕一理非人也。業如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本乎性而備乎身。闕一事則亦不能爲人也。崇之極其高。廣之盡其博。然後乃可以無闕。夫人之復其性。如周宣漢光之復王業。闕一典寸土非復也。朱子於此。下一乃字盡之矣。復之盡然後曰乃矣。不至乎乃而可已乎。

金士一哀辭

编辑

金君士一世於我舊。素業商販。今年丁未。本郡人士設國債報償義務會。推爲任員。君卽闢其室處事務。棄其商業。早夜籌會務。有熱血在心。忽一夜無疾而化。余悲其志。爲一哭于其室。其十月以葬告。其弟有繼而事者。謁余泣。痛其跡之湮沒也。辭以哀之。

人生義憤。得之天些。不干人不係地。惟性之然些。新安市上義務室外。國旗垂垂帶暮烟些。嗚乎士一死而視。曷忍去埋山之巓些。

慕淵書堂通一鄕文

编辑

右以通一鄕事。伏以吾鄕之有文獻古矣。况被兩岡先生陶鑄振作之化。禮俗之美。文學之盛。著於一邦。不幸鄕論中歧而世敎日下。俗尙漸變而士趍風頹。以至俎豆撤而寓慕無地。絃誦絶而勸奬無方。中間前輩之苦心導率。必欲保合而勉勵之者。亦旣至矣。如學契之倡。育英之設。養老之行。鄕約之立。皆所以紹儒賢之澤而爲後生之法者。但其規模未克大同而節目未盡修擧。因循變遷。漸至弛緩。此今日吾輩之所大懼者。今幸大議峻發。輿詢悉同。思所以通融消釋。擧未遑之儀。立後輩之程。一則曰兩地山堂堂宇改觀。寔吾鄕尊師衛道之一大機。則因之以修滄洲紙牌之禮。以寓高景之慕焉。一則曰各所物力頭項稍成。亦吾鄕勸學興禮之一好會。則因之以修藍鄕鵝湖之規。以盡導迪之方。且夫吾鄕之各自南北。要之非一鄕之好事。而不能軆兩先生之至意者也。今於時移事往之後。中間形迹。卽一水雲之流空。而今適有事于兩先生之堂。而講兩先生所講之道。念兩先生當日之情。寧不惕然動懷。吻然無彼此之間乎。從玆以往。期欲掃去舊迹。通調共濟。以爲偕之大道。永敦前誼之地。玆敢歷陳而悉暴之。其節目則敬具左方。伏惟僉君子留心而俯采焉。千萬幸甚。

節目

编辑

一。兩先生俎豆之闕。今有年矣。吾輩之彷徨而永歎者。旣各有不能已之思。此紙牌議之所由起也。不惟滄洲之儀在古可據。近日諸鄕亦或有不約而興行者。今擬略設奠需。以二籩二豆一俎一爵爲定。其禮數則一依朱子故事。以少寓羹墻之慕事。

一。牌儀當設于兩本所之書堂。而考槃武屹。適當重新之會。於此地講此禮。亦爲允合。故姑因來歲契會日字。以爲先創兩本所。則待再回圓議。歲一定行。以重事軆事。

一。獻官以山長帶行。而禮祝諸執事。若參事諸員。山長議于都約正。前期抄請事。

一。吾鄕之有學契。亶出於前輩奬學之至意。而兩所育英。亦以養士而設者也。今擬學契置一講長。通主一鄕學事。兼管兩所育英。要以講學興禮。奬進後生爲務。而各處書堂但置堂長。掌本所諸務。不別立講長事。

一。講長必極擇一鄕之德望文學足爲鄕內一時之表率者。要以久任責成。非大故不許輕遞事。

一。講規切不可依樣挨過。苟取好名目而已。今擬四十歲以下儒生。各以所讀書。自願一帙。抽栍背講。質問疑義。考其勤慢。以爲奬罰之地。參講諸員。又或別持一書。互相辨難。務歸實地事。

一。每歲講會。直月前期禀于都約正。抄請參講諸員。申董赴講儒生。專達于講長。以敦講事之地事。

一。今此南北通同之論。乃所以軆二先生之意。而爲保合一鄕之地者也。此會之議。旣已圓滿。而其未與此席者。待月川會爛熟通議。務歸大同之地事。

以國債義務事通本鄕文

编辑

嗚乎。我星一郡人民。亦皆我列聖朝五百年仁涵義育之遺黎。我聖上五十年恩勤于惠之民也。亦粤我仁賢所化。父兄所敎。忠君愛國之遺裔後生也。嗚乎。今日天下。强呑弱肉。乃四千年初有之變局也。我國家今日。又五百年宗社存亡之會。二千萬生靈死生之辰也。今萬事去矣。萬命盡矣。萬亡中最急其亡者。卽一千三百萬圓國債也。此債不報則土地非我土地。軀命非我軀命。能於此萬亡中僥倖於一存者。其不在於報債之道耶。然今國庫已枵腹矣。廟堂盡縛手矣。我聖上乙夜熱淚。無誰與語。惟有幾箇人民。尙妻其妻子其子。將衣掩肌。將食救命於我聖上疆域之內。獨不可思所以合涓埃之積。補溟岱之缺。以爲萬分一圖存之地乎。嗚乎。忠義之性。有生所同。軀命之計。常情無異。見今禁烟報債之議。創自萊港。起於達府。而關西義務之會。適與同時。京城紳士旣設所而組織之。至於婦女童稚。亦皆奔趨。義捐雲集。新紙飈颺。未知上天尙眷顧我東韓。庶幾爲支保之會耶。我星雖僻弊。亦同此義理也。同此軀命也。顧今雖欲自外而岸觀。有不可得。况此義理。豈可待人指揮而强趨之哉。今自邑治會中發議。定以來月初六日。定會于邑塲。克敦事務。嗚乎。古之爲國也。或國亡而民存。今之爲國也。國亡則民與亡。古之爲民也。不能於國則尙足以家。今之爲民也。不能於國則無以爲家。卽此三千里封域。存則俱存。亡則俱亡。只是一家而已。一身而已。夫生得天地之氣。秉綱常之性。雖亡家而存國。尙可爲也。雖滅身而保國。尙可爲也。况今存國卽所以存家。保國卽所以保身。雖至愚極劣。猶尙有身有家矣。安得不同此義務乎。伏惟我人民大小僉位。各自奮發。趁右日濟濟來臨。聽此論說。爲此大同義務之地。千萬幸甚。

大浦義社條約

编辑

一。立社之意。將以奉公恤私。勸善懲惡。利用厚生。興禮惇俗。凡我同約大小老少。務自惕念。一心一力。痛抑己私。恢拓公議。愼始圖終。永歸于好。

一。極選德學俱優地望通隆一人。爲都約正。次二人爲副約正。專掌敎戒。彰善癉惡。凡係社事。大者禀正焉。擇廉公有威能榦事務二人爲都監。專掌錢糓出納。次二人爲書記掌文書。差下有司四人。以備使喚。約正非大故限八十不改。餘亦視其能否。勿許輕改。

一。立社之始。必須出義以鳩財。勿立限格。隨戶低昂。稍免艱窶者。從優出本。下者以二百錢補本。幷從自願許入。但饒者反以小本求利己則勿許。窶者欲入而不能納本者。姑先題案。待次會帶息納本。又患不敷者。待再次。新入洞與新析戶。待次會分等納本。移去與黜案者。待一年給本。新入不知踪跡者。待詳知後納本。逋亡出洞者。後雖來索勿給本。未納本者凡係貢納。依戶例別付。慶吊不相通。

一。會社之期。每歲以四月初一日臘月二十三日。前一日。都監二人入會所。檢簿書辦會事。當日早食。約正以下赴座。約正堂中坐。副正分左右坐。約正南。都監書記以次南。班首二人分坐約正左右。餘皆以年次一左一右。兩下曲折序坐。小民亦以年次分東西坐堂下訖。考視文案。校其虛實。因裁定應行事目。乃進酒一巡。不敢復請命都監退坐別處。幹當錢糓。大者禀定。餘則任處。班首以下共擧善惡之著者。命書記書付案中名下。以爲勸懲。惡之愈甚者黜案。善之益著者隨宜施賞。乃罷。約正以下及班首二人午供。自社中辦下。事未有刷則都監因宿留。

一。社中錢糓。必須子母。以資用下視久遠。每一會取息十一。春夏秋三次臥母納子。若自願納母及不可仍置者。幷納其母。歲末則一切都納。契中同議出納而聽决於都監。出債者雖饒。非納券則必立保券以田垡之共知者。過期則雖報勿退券。非共知者則納券。又須立保以徵其虛實。饒而不報則收其物斥賣以還。若無實則徵於保者。契內出債者。於立本數內。不須券保。或錢本多而出債者。少則當日公議買糓物。待時賣用。用敷則隨衍買田。待糓敷可須幷錢本買田。以爲永圖。

一。待財本稍敷。各樣公納以戶出秩者。自契中通同劃納。凡有本排戶者。一齊納其本於契中。收子劃納。惟結錢則自辦。稍有剩餘。凡冠婚科壽喪葬水火。量宜劃助。如凶荒賑救。盜賊警備則臨時裁定。以爲上下。

一。洞內社祭。先自契中立定一規。以爲致虔之地。

萬國大同議院私議

编辑

今天下輪航相交。萬國分爭。相奪相滅而莫之止。其故何哉。嗚乎。仁義之敎不行。天下只知有功利。而人類將盡劉矣。仁者以天下爲一軆。故於天下之人。無所不愛。義者以天下萬民爲一法。故於天下之人。無所不宜。夫自一身而言則百骸四肢。皆吾一體也。自一家而言則父子夫婦。皆吾一軆也。自一國而言則君民師友。皆吾一軆也。自天下而言則凡父天母地。同此形於兩間者。皆吾一軆也。我人也。人人也。天下萬國之人皆人也。旣同一人矣。則宜同一法矣。今有人於斯。騁頭目之智而欺其肢軆。用手足之强而打其腹腰。又有人焉。爲父而欺幼子之愚。爲夫而凌其妻之弱則可謂仁且義乎。今也欲人之愛其國宜其家。初若無異於仁義之實。至於天下之各國其國者。忽然去却一愛字。却曰弱肉强呑。天之理也。奪之殺之。亦其義務也。何其相反也。是其當初智見。爲功利所痼。其所謂愛其家者。非愛其家也。只以其家之利於身也。其所謂愛其國者。非愛其國也。只以其國之利於家也。所謂治家之義務者。非爲家也。實爲身也。所謂治國之義務者。非爲國也。實爲家也。只於國與國之交涉則只見其奪之滅之之爲利於其國。而更不見仁義之爲可利。則傀儡手脚。當塲綻露。遂甘心於不仁不義之擧而忍爲此滅人奪人之事者也。在昔中華盛時。惟仁義是行。揖遜雍煕。或累世不識兵革。周道之衰。天下以功利相爭。名曰戰國。後更數千餘年。大抵一轍。或能假借仁義。以致少康。然其戰途風雨。未嘗有長久之晴景也。西歐之俗。素以戰爭相雄。屢經大戮。轉至近日。器械日毒。忿爭日劇。紅種黑奴之蠢蚩自泯。尙或矜憫。彼埃及波蘭之民。亦復何辜。其禍之發。如火燎原。西歐將燼。東陸復燃。越南觸而爲糜。日本化而爲倀。弱者爲蛙。瞬目而入呑。大者如鯨。僂背而受斲。其衝激之勢。必將流血爲海。嗚呼。是獨不可以已乎。且夫鷸之所持者蚌而漁人收其功。雀之所目者蟬而彈者在其後。未知天下善滅人國者。能終保其功利耶。夫以智力之優劣而必期乎相呑則畢竟一智之外。皆可愚也。一强之外。皆可弱也。其勢必至於嬴秦之幷呑六國。不盡則不止。是豈獨東洋之禍哉。將見西歐名都巨港。在在於荒烟敗葉之中矣。昔吾聖賢憂功利之害世敎也。其論平天下之道。首發絜矩之義。其言曰所惡於上。無以使下。所惡於下。無以事上。其於前後左右。無不皆然。要使天下皆得其平。其論交隣國之道。只曰講信修睦。救災恤患而已。於諸侯則曰懷之而已。遠人則曰柔之而已。其有昏弱無道之甚而民不能堪其命者。亦不過曰誅其君吊其民而已。未甞使之欺其孤弱。幸其昏亂而誘之以利。脅之以威。奪其權而滅其類耳。今天下有所謂平和會者。雖未知其所講者何策。然其名已美矣。其施設又有所矣。或者天心將悔禍而人情有轉移之機歟。竊以爲宜因此會。刱立一所。名曰萬國大同議院。推選萬國理學政治家名士。隨邦國人民之衆寡。排定議員。如共和諸國議會之規。大講天下義理。必求萬國第一程式。定作萬國公法。編立規則。布告天下萬國。次第通行之。以一天下之政敎。如有一國狃於積習。執迷不化。以私虐于其人民者。自議院爬定人員。使之審喩于其國。期得通曉。勸告其政府而革新之。又有頑然不服。以逆萬國之命者。於是乎萬國共討之。慰諭其人民。改善其政治。俾得均霑其德化。庶幾天下萬國。皆入於仁義之域。上天所生之人命。永蒙壽康之福。泰平萬世矣。

事例

编辑

一。通攷萬國文字。音讀而參訂之。選其最精最粹者。以同天下之文。以分敎萬國賢俊。其各國國文國語之宜於國音習於國諺者。姑各自便其俗。而其交涉於各國者。只以天下所同之文。不得以方音亂公際。

二。通攷萬國倫理德行而參究之。取其大中至正合於人性者。以同天下之道。以分敎萬國之人民。其各人所學之殊塗異趨者。姑各自由其敎。而其通行於萬國者。必以天下所同之道。毋得以私敎亂公德。

三。通攷萬國憲法典章而參采之。取其至公無私。合於人情者。以同天下之制。以分敎萬國之政府。其各國身章儀物之通乎國俗者。姑各因其舊貫而其通行於萬國者。必以天下所同之制。毋得以私俗害公法。

四。通攷萬國兵戎戰爭之由而參察之。取其至仁至義完保民命者。以同天下之約。以節制萬國之兵事。其各國所用討亂戢暴之隨時制權者。姑各因其自制。而其通行於萬國者則必以天下所同之約。毋敢以私怨害公義。

五。通攷萬國工作器械之度而參試之。取其至便至要而利於民事者。以同天下之用。以分敎萬國之工匠。其各國所需禮器燕什之隨形異宜者。姑各因其舊俗。而其通行於萬國者則必以天下所同之度。毋得以私便妨公用。

六。通攷萬國商賈錢貨之式而參定之。取其至信至簡而通於世交者。以同天下之利。以分敎萬國之商。其各國所行泉貨市廛之隨物異例者。姑各因其所慣。而其通行於萬國者。必以天下所同之程。毋得以私利妨公約。

蜜山府鮮人居留民約

编辑

民約大義

编辑

一曰德業相勸。

德謂孝悌忠烈信睦婣恤之類。

業謂士農工商之類。

二曰過惡相糾。

惡謂不孝不悌無義無別。老少無分。儕類詬打。騙財背信。憑權侵弱。匿跡造誣。酗酒賭技之類。

過謂違背約規。慢失約務之類。

三曰事役相助。

事謂冠婚葬祭慶壽之類。

役謂新居建築。新移搬運之類。

四曰患難相救。

患謂死亡疾病凍餒孤弱之類。

難謂水火盜賊傷害枉屈之類。

規則

编辑

一。立約案。隻身客留者。別錄付下。

一。(案式)姓名字▣▣貫韓國郡名。生甲▣居道名郡名。時居府名里名。

凡追後入約者。約員保證。先通知約規後。呈請願書。因會議入錄。約員子弟追入。不須保證請願。

(書式)仰瀆僉鑑。本人竊因本約員某。獲覩良規。猥有末附之願。敢呈賤名。伏惟鑒裁。年月日姓名上。

一。凡約員皆有約標。

一。凡約員皆納入約金一元。

一。定約所。

一。今定鮮人居留元興洞。待約事稍完。別建約堂。

一。約員多則隨在添定。

一。選立約任。分掌職務。

約正一人。摠理約務。

副約正一人。佐約正。約正有故則代攝。

總務一人。遵約正指揮。董約中事務。

事務員二人。掌周旋內外事務。

財務員二人。掌約中財政。

書記二人。掌約中文簿。

評議長一人。掌約中事務議案。考收善惡之蹟。評定賞罰以贊約事。

評議員。隨便選定佐約中議案。采詢善惡。以贊賞罰。

學務員一人。專掌學中事務。

救濟員一人。專掌約中患難救濟之方。

糾察員一人。掌約中糾察善惡之務。及會時儀節。禁止違犯。

贊成員。隨便薦定掌贊成約中事務。勸導入約人員。

一。薦約正開座。推首班三人。臨時書記二人。首班呼薦約正三望。以年次公布會中。使各圈點。取圈多爲定。次者爲副正。

一。選任員。使會員呼薦。得再薦者。約正公布會中。無異辭則定。

一。約正以下皆有任帖。又合錄爲任案。

(帖式)民約任名姓名年月日。民約會中。約正則三班首聯名着署。諸任則約正着署。

一。約中有圖章。約正掌之。

(圖章式)民約之章。

一。任期以半年。堪事者再薦。有故當徑遞者。呈請願書。不許則還

(書式)仰瀆尊鑑。本人有某事。不能忝本約某任之務。乞賜遞免。下同

(還書式)頭辭同竊惟某事未害某任之務。乞仍察任。下同

一。約正不協衆望。評議長以物議進告約正。呈請願書。書如上只稱病

一。任員有過當徑遞。評議員禀約中。議决遞差。

一。立約法。

一。約中公行事務。皆恪遵大淸憲俗。私傳規範。毋忘大韓禮敎。一心遵約。

一。約中公私大事大役大患難。皆進告約正。稍遠者以書。

(書式)頭尾同上某地某人。公事則不書某人。有某事專告。

一。約中田宅經劃。道路橋梁修立。皆聽約正議决指揮。

一。約中公益建設。如學堂事役。一聽議决。待生業稍完。第次合立農工商業醫局等所及婚葬大具。豫先開議講究。

一。學堂敎科。本之以先王綱常德藝之敎。兼習當世農工兵商之業。此邦文字言語之俗。俾有所開發。

一。約中諸戶銃刀防守之具。尤當恪遵官旨。急速措置。待生業稍立。議决指揮。有警則刻期赴防。

一。約中事役患難助救之方。以至本國常禮常俗疑難等事。亦皆議决指揮。

一。官府令甲。皆錄置會中。因會時對衆讀諭。俾無違犯。

一。約中有爭訟。告該近評議員參證。達于約正議决。約正不能私决者。具由禀官司。

一。約員有橫罹誣枉者。約正詢考公議。合辭辨明。

一。約中有客員來留者。皆錄報約所。

(帖式)頭尾同上某日辰某地某人。有某事來留。專告。

一。韓人客死無親戚者。自約中合資具衣衾厚埋。錄其姓名貫居年甲。容貌事狀。書記掌之。

一。定會規。

一。通常會以每月十五日上午十點。待約員半數開會。

一。評議會以十四日下午六點。惟評議員會。

一。有特別事。約正通帖開會。評議員亦有特會。

(帖式)頭尾同前有某事。以某日特會。乞賜齊臨。

一。任員有故不參。呈請願書。

(書式)頭尾同前本人有某事。不克赴本約會期。專告。

一。會時書記錄會員。以年次導之。陞席畢。布告元數。後入者無席次無寒暄。

一。凡開座。評議一員進席南。讀五倫六行八刑畢。糾察員進前。讀會中禁令曰。吸烟行酒。私談亂言徑出。有犯者。糾察告會中。犯者退座。

凡會員有故出入。必告糾察員得請。

一。凡約中事務及賞罰議案。評議員起身進前。說明一塲畢。約正起身。向會中公布。請議决。

學制規則

编辑

十戶爲一統。有家塾。百戶爲一里。有書堂。堂傍有下舍。以處童蒙。舍傍有醫局一。工肆匠冶各一。商廛食貨各一。千戶爲坊。有書院。或祀其所尊之先賢。院傍有外舍一。又有醫局一。工肆匠冶各一。商廛食貨各一。演武塲一。萬戶爲郡。有鄕校。外舍曰樂農譯。又有醫局一。工廠隨宜。演武塲一。各府則別立府學。其外舍曰樂兵農譯算。又有醫局一。工廠隨宜。國則有太學。外舍曰禮樂兵農天文地理筮算譯。又有醫局一。工廠隨宜。演武塲一。漢城視諸道。其分部視郡。分坊分里。視外郡坊里。

家塾里堂坊院。皆有訓長。皆圈點薦定。坊院則先使各里圈點。復使坊院生圈點薦定。郡校曰敎授。合坊院圈點。府學曰敎官。合各郡圈點。皆作初仕之窠。道臣啓聞點下。除肅拜赴職。凡公事不參。迎送不出學外。無故不遞。其有陞遷及他罪故則別用圈點。視此例。凡訓長非四十以上不圈。里下舍有蒙學之師。坊外舍有農師兼訓農之職。郡校則樂農譯。府學則樂兵農算譯醫工。太學則禮樂兵農天文地理筮算譯醫工商。譯每坊一師。工每廠一師。亦皆自學生圈點。學長保明然後定。太學曰敎官。府學曰敎員。皆作初仕之窠。啓聞點下。

人生七歲。始入家塾。八歲則皆入之。九歲始升下舍。十歲畢升之。十一歲以上。選每統一人。升之書堂。其十五歲未升者退學。里學生十三歲以上升坊院。限每里二人。十五歲以上曰學生。其二十歲未升者退學。坊院生十五歲以上升郡校。每坊四人。其二十五歲未升者退。郡校曰儒生。十七歲以上升府學。限每郡幾人。三十歲未升者退。府學曰選士。十九歲以上升太學。限每府幾人。三十五歲未升者退。凡退學者。皆從自願籍農工兵商。或自願入專門學者聽。太學曰進士。二十一歲以上通仕籍。或依古湖堂之規。今列國師範大學校之例。更願展三年之暇。究自由理學者聽。其四十歲未升仕者退。仕于該府。隨窠調用。里學生以上除丁役。坊學生分四番。其赴課試者。自坊有日料。郡校生分四番。其上番及赴課試者官有料。下番者自願留學則聽。府學太學皆有常料。歲給暇三朔。使從自願習專門之課。外舍生坊院不限數。郡校曰某學生。一師二人分番。府學曰某學選士。一師四人。國學曰某學進士。一師六人。皆有料。其選升皆如內舍。其自願入者無定數。又無料。

規則表

编辑
漢城府同 漢城分部視此
太學 府學今擬 鄕校 書院 書堂 家塾
舘長自有官制 敎官今擬 敎授復舊制 訓長 訓長 訓長
進士依舊制二百人。排各府幾人選升。 選士今擬百人。各郡部幾人選升。 儒生四十人。每坊四人選升。 學生二十人。每里二人選升。 學生十人。每統一人選升。 童蒙八歲皆入。無定數。
外舍禮樂兵(有塲)農天文地理筮算 外舍樂兵(有塲)農譯醫(有局)(有廠) 外舍樂農譯(隣國)(有局)(有廠)演武場 外舍農醫局工肆商廛演武場 下舍醫局工肆商廛
敎官今擬每舍一師譯工隨宜 敎員今擬每舍一師譯工隨宜 敎師每舍一師工隨宜 農師兼掌訓農○醫工商無師 學師兼掌書畫算○農工商無師
外舍生一師六人自入者無定數 外舍生一師四人自入者無定數 外舍生一師二人自入者無定數 外舍生自願無定數 下舍童蒙十歲皆入無定數

學案規則

编辑

仁禮義智信。五常之性也。人禀木之氣。其理曰仁。禀火之氣。其理曰禮。禀金之氣。其理曰義。禀水之氣。其理曰智。禀土之氣。其理曰信。此仁字。言人之能全此理者。恭勇知誠。五性之德也。木火土金水之氣。有剛柔偏駁之異。而其理之發見者。有過不及之殊。惟聖人得中正和粹之氣則有以全夫慈敬勇知誠之德。此則以氣質之別也。仁以仁。禮以恭。義以勇。智以知。信以誠者。人心之全德也。心者此理之主宰者也。故能制其氣質之偏而使合於中正之德。中庸所謂雖愚必明。雖柔必强者也。愛懼惡哀欲。五性之情也。西山蔡氏五行性情圖。木喜火樂金怒水哀土欲。按懼亦火之情也。惡乃怒之本也。盖皆五性之所發也。和敬宜別公。五情之德也。人有愛懼惡哀欲之情。則形氣之私。亦有以雜之。而聲色臭味安佚之便利者。或不能順其自然也。惟仁者能和。有禮者能敬。義者能宜。知者能別。誠者能公。此又賢知之異於凡庸者也。愛而節於和。懼而節於敬。惡而節於宜。哀而節於別。欲而節於公者。人心之中德也。舜之授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人能制其形氣之私而節之以仁義禮智信之用。則自然無失乎和敬宜別公之德矣。此所謂中節者也。故君子貴心學也。此五德者。學之本原也。

頭容直。目容端。口容止。手容恭。足容重。身之則也。視思明。聽思聰。言思從。貌思恭。思思睿。事之則也。君子之學。必先乎威儀動作之間。此二者。學之大則也。

父子君臣長幼夫婦朋友。人之五倫也。親義序別信。五倫之道也。父爲子綱。君爲臣綱。夫爲妻綱。三綱也。兄之於弟。師之於生。亦此類也。父止於慈。君止於義。兄止於友。夫止於正。上之道也。子止於孝。臣止於忠。弟止於悌。妻止於貞。下之道也。師友止於誠。此五倫九道者。學之大經也。

士農工兵商。五民之業也。農以厚生。工以利用。兵以防患。商以平施。士以立敎。有國之大務也。惠之以仁。度之以禮。嚴之以義。權之以智。帥之以誠。所以道之也。此五者。學之大務也。

德行者。人之所以爲人之道理也。其書爲經子。政治者。國之所以爲國之統紀也。其書爲史傳。名業者。人之所以通事物之理者也。各有其理。技藝者。人之所以成事物之用者也。各有其術。文學者。所以述德行政治名業技藝之理而施諸敎者也。此五科者。學之大全也。

規則表

编辑

 

 

學課規則

编辑

凡諸學生。晨八鍾。一鼓學必有鼓以警衆。戒。二鼓作。三鼓入學。序齒北面立定。再拜師長唱萬福。師長立揖。諸生又序齒分左右相揖畢。掌掃者凡學生皆有所掌。分錄一案。以趨其事。無有違越。灑掃堂宇。掌設者鋪席整案。仍分等排列如受一字課者同一列。受二字課三字課者。皆各一列。坐。掌笏者唱五德五容五思。諸生肅聽。各省心整容厲精。旣朝九鍾一鼓。各掩册端坐。寫呈舊課。通本國文者並寫呈音義。師長考點。其有違者。使之更寫。最下一等。先進受新課。家塾字書。如韻書之類。或類書一册。必楷字大書。使可暎寫。旁用本國文。以方言寫音義。又分註隣國文及諸大國文。次訓蒙一書。下舍孝經曲禮內則弟子職小學等書。里堂大學語孟中庸詩書元文。坊院儀禮戴禮春秋易等經。郡校以上。輪課四書六經。大學止誦寫。但課講讀。最下一人進受音義。餘人嘿聽。有疑則問。退輪讀以次。其上一等。以次進受課如上畢。起序齒立。掌笏者唱五倫五業。諸生肅聽畢。唱喏揖退。

上午十鍾。一鼓食。二鼓作。三鼓入序齒。北面揖師長。又分左右作揖。耦唱詩歌歌用俗語製成。道愛親忠君隆師親友之道。勸學尊敎之意。舞蹈。童蒙徒歌手舞。十三歲以上文舞用帔。十五歲以上調琴瑟。今世樂敎尤絶。最宜講究。郡校以上合樂笙磬。舞用羽。分等揖就坐。寫所課字。童蒙暎寫。下舍以上移寫受書訣。加本國文寫所課音義一次。里堂以上加外國一文。寫音義一次呈考。府學以上除寫課。講禮書訖揖退。

上午十一鍾。一鼓入。分等序齒。各面册坐。每等最下一人。先就師長前讀一次。餘人靜聽。有誤則師長爲正句讀。退以次傳讀。限二十遍。最下一人說義。餘人靜聽。其不合者。師長提諭之。並起身揖退。

上午十二鍾。一鼓入。分等序齒就坐。受新課如朝儀。家塾本國文。次隣國文。下舍隣國文。次遠國一文。書堂本國史。坊院中國史。次各國史。郡校以上不受課。課講讀。郡校周程張邵朱諸子書。府學樂農工商等書。太學輪讀諸史。受畢揖退。

下午一鍾。一鼓食。二鼓作。三鼓入序齒。北面揖師長。又分左右作揖。耦唱軍歌如出軍行凱歌之類。或以俗語道自主自强衛國禦侮之意。舞蹈。童蒙徒歌手舞。十三歲以上武舞用釰訖。分等就列。童蒙投壺一次。只用矢耦投。不必罰飮慶爵。下舍加投石一次。里堂十五歲以上習射砲。坊院兼習騎步。郡校兼習坐作旗鼓。府學以上砲射一次。迭講兵書訖揖退。

下午二鍾一鼓入。分等序齒。揖就座。習文藝寫所課字。童蒙暎寫。下舍以上移寫受書訣。次畵名物。童蒙暎畵。下舍以上移畵。里堂以上暎圖山川。坊院移圖。次習算。童蒙手算。只屈指計一二下舍以上以籌。里堂以上加筆算。漸進六法。各呈考能否。郡校以上止文藝。講讀本國憲章法律。府學考證各國典章法律。太學講說時務國典各一次。揖退。

下午三鍾一鼓入。分等序齒。揖就坐。讀習所課書。如上午十一鍾。里堂坊院先經次史。郡校以上止讀習考證地誌物理。府學加化學。太學講說物理化學各一次訖。揖退。立冬以後立春以前。此一分入夜學。

夜四鍾。一鼓食。二鼓作。三鼓入序齒。北面揖師長。又分左右相揖。分等就坐溫習。家塾以上輪讀幾次訖。釋義一次。如上午讀習。又習本國文一次。下舍加各國文。里堂以上加史書訖。箚記日事。郡校以上加講說所課義理一次訖。序齒立唱安置。揖退。

朔望上下弦爲休學日。晨三鼓入。拜揖就坐如儀訖。師長就諸生一休間所課中抽栍占一段。命各掩册坐。具音義寫呈。以次考審音義。俱合格者下二圈。惟義合格者下一圈。惟音合格者下一點。音義俱失下二點。命二點者進前。詳告以音義。當人拜受訖。貼其圈點於各人案下訖揖退。上下弦則仍各任便。朔望上午十鍾三鼓入。揖進如儀訖。命題試製。童蒙則題卽事。或三言五言三兩句。或文二三行隨宜。里堂所課疑義。或卽事古詩古賦。坊院疑義史論。郡校加時務策。府學太學普試各軆呈考。合格者就券頭下圈。不合者下點。亦貼圈點表於各人案下。望日則仍占便。朔日下午一鍾三鼓入。揖進序立。師長陞座。爲說學綱音義一通。又推說一段義理。諸生恭聽拜訖。一列立。師長下座。起身肅立。命掌笏者中立抗聲讀律文。時頒律令各恭聽訖。皆北向再拜退。

每歲時放學。太學限歲除前後各十五日。各府限一旬。各郡前五日後一旬。各坊前三日後七日。各里前二日後五日。其日諸生三鼓入學。禮謁如儀訖。師長陞座。說學綱一通。又推說當時一副義理。諸生恭聽拜退。上午十鍾食罷。諸生分等序齒立。耦唱詩歌一闋。或別作詩。叙惜年進學之意。仍散去。

孔子降生日。庚戌十一月二十四日。放學唱讚揚孔敎歌。祀先聖先賢。其堂所祀放學二日。唱笏習儀。我太祖登極日。壬申七月十六日。放學唱愛國歌。皇帝乾元日。放學唱愛君歌。師長生辰。放學唱勸學歌。

每日師長考察諸生言行。以爲勸戒。其顯著者因諸生課退時。使之整列。爲說一通。其未然者許諸生辨明。其無異辭者。善則復奬說一過。仍書貼其實於案中而圈之。惡則招立面責。其甚者及三責不悛者。書貼於案中而點之。

師長每日所試文藝武技。亦有記籍。以考進止能否。

每晦日。師長通考一朔德行課製技藝圈點之表。列錄一副。定其等第。夜四鍾。諸生將退。命一列坐。使之輪覽。將惡籍之著者面責之。其不肯悛改者及三點不悛者。命退學。其改過有實。得諸生保明者。別有表識。待三次保明始解點。

每朔日上午十鍾。諸生揖進。師長陞座。命揭前朔賢能圈等第表於堂楣。分等行賞畢。命題試製。外舍專門敎師。亦通錄每日諸生善惡著者。課試學藝皆如儀。每朔早晨。報于本學。使之一同行賞。

每歲終。師長考閱一歲圈點之數。定其等第。里報于坊。坊報于郡。郡報于府。府報于太學。凡有闕員。必按其闕員所在之府若郡若坊若里而第次升補。凡以德行有罰未解者。雖業藝高等。不許錄選升之案。

每三年孟春一日。坊訓長大比坊里士。試課製及文武技藝。通考德行善惡之籍。升其賢能。郡校則通坊士。府學則通郡士。太學則通府士而大比之亦如儀。仲春一日。行飮禮而賓之。

規則表

编辑
八鍾 九鍾 上午十鍾 上午十一鍾 上午十二鍾 下午一鍾 下午二鍾 下午三鍾 四鍾
家塾 禮謁拜師長 受課字書 文藝詩歌舞蹈寫所課字一次 讀習所課書限二十遍 受課本國文次隣國文 武技軍歌舞蹈投壺一次 文藝寫字一次畵名物一次手筭一次 讀習所課字書 溫習輪讀一次釋義一次本國文一次
休日朔望二弦 禮謁同上 試課七日所課 朔望試製或句或行 聽講講說學綱
下舍 禮謁同上 受課孝經曲禮內則弟子職小學之類 文藝同上加諺書所課一次十三歲以上文舞用帔 讀習同上 受課隣國文次遠國一文 武技同上十三歲以上武舞用釰投石之類 文藝同上筭以籌 讀習所課經書 溫習先經次史加各國文一次
休日 禮謁同上 試課同上 朔望試製同上 聽講同上
書堂 禮謁同上 受課大學語孟中庸詩書以次 文藝同上加外國文寫字一次十五歲以上琴瑟 讀習同上 受課本國史 武技同上十五歲以上加射砲 文藝同上筭以筆圖山川 讀習先經次史 溫習先經次史加箚記日事
休日 禮謁同上 試課同上 朔望試製所課疑義或古詩古賦 聽講律令
書院 禮謁同上 受課禮春秋易等經 文藝同上 讀習同上 受課中國史次各國史 武技同上兼習騎步 文藝同上 讀習同上 溫習同上
休日 禮謁先拜所奉先賢 試課同上 朔望試製疑義史論 聽講讀律
郡校 禮謁拜師長 受課輪讀六經四書 文藝同上合樂笙磬舞干羽 讀習同上 講讀周程張邵朱諸賢書 武技同上兼習坐作旗鼓 講讀本國憲章法律 考證地誌物理 講說所課義理箚記同上
休日 禮謁先詣聖廟焚香禮拜 試課同上 朔望試製疑論策 聽講讀律
府學 禮謁拜師長 受課同上 講禮絃歌一次迭講禮書 讀習同上 講讀樂農工商等書之類 講武砲射一次迭講兵書 考證萬國典章法律 考證地誌物理化學以次 講說箚記並同
休日 禮謁先揭先聖像禮拜 試課同上 朔望試製各體以次 聽講讀律
太學 禮謁拜師長 講讀書同上 講禮同上 讀習同上 講讀輪讀諸史 講武同上 講說時務國典 講說物理化學 講說箚記同上
休日 禮謁先拜先聖廟 試講質辨所講 朔望試製各軆以次 聽講讀律

學則

编辑

一曰立志。爲天地立心。爲父母立身。爲吾生立道。爲生民立極。爲萬世立範。其事明人倫。踐人形。修人職。達人事。成人德。所以爲學也。

二曰致知。原乎天道。本乎物性。究乎吾心。推乎人情。參乎世敎。其事博古訓。尊師敎。遜友志。察邇言。驗卽事。所以擇善也。

三曰正心。愛而止於仁。惡而止於義。懼而止於禮。哀而止於順。欲而止於公。其事頭容直。目容端。口容止。手容恭。足容重。所以居敬也。

四曰修身。視曰明。聽曰聰。言曰從。貌曰恭。思曰睿。其事勤行業。謹威儀。廉嗜欲。儉衣食。公物我。所以正己也。

五曰齊家。事父母以孝。處兄弟以友。率妻子以正。恤奴婢以恩。奉祭賓以誠。其事勤作業。謹禮法。廉貨利。儉用度。同心力。所以行己也。

六曰處世。事君忠。事長恭。取友端。御下寬。處衆謙。其事勤職任。謹憲章。絶勢利。量出處。公議論。所以推行也。

七曰治國。制衆命以仁。化衆性以禮。齊衆情以義。通衆業以智。合衆心以信。其事正經界。興學校。愼兵刑。通工商。立紀綱。所以益推也。

八曰平天下。軆天地以仁。治神人以禮。平邦國以義。開民物以智。公天下以信。其事一道德。因水土。討逆亂。通伎業。明約信。所以推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