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2 (1700-1725).djvu/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以致賊犯殺傷官兵,應將兩廣總督趙於此二案每案各降一級,戴罪圖功。查趙有加三級,應銷去加二級抵降二級,免其降級仍戴罪圖功。謹題奉。

旨:「林皋著革職,餘依議。」

又十月十一日,准咨一吏部為據實報明事:先經安徽巡撫劉光美疏稱:「本年六月十六日,拜發三疏,遞送河間縣瀛海驛,送至任丘地方,本箱遺失無存,疏失官役,請行直撫嚴查」 等因。本部移咨直隸巡撫,將疏失本章之該管官查明去後。今據直撫趙咨稱:「瀛海驛馬夫戴保堅稱,康熙四十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遞送安徽撫院本箱至任丘縣石門橋地方,「陡遇風電交作,馬匹驚奔,以致本箱遺失,委無別情。該驛丞王圖盛因公出境,其僉差不慎,職名,咨請邀免」 等因前來。應將河間縣瀛海驛驛丞王圖盛,照例罰俸一年。

《刑部則例》
康熙四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日一刑

部覆「江撫于」《疏》稱:「胡七」子等,俱係行劫崇明縣王明德家強盜各犯,又供有行劫常熟縣朱公錫家案內。有名關提質審,久羈常邑。崇明縣知縣曹鐸嗣赴常邑,就便審擬。飭令典史僉差袁信等十六名,押解臬司,審明發回。於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路由無錫縣經過,該縣添差陳明等,并移常州營撥兵方紹良等護送。因犯眾差多,分船乘坐。是日風狂雨驟,各盜乘機脫逃,將長解袁信等擬徒,短解陳明等營兵方紹良等擬杖,具題前來。查押解盜犯,誠恐疏虞。長解之外,沿途添差兵役防護,若將長解擬以重罪,而護解兵役擬以杖罪,將來必致怠惰。嗣後應將短解及護送營兵俱照長解治罪,俟

命下之日,通行直隸各省遵行。再該撫疏稱:「僉差不」

慎之、「崇明縣典史毛有倫、無錫縣知縣李繼善、常州營守備王章相應附參崇明縣知縣曹鐸嗣赴常熟縣查審盜案,因公出境,合併聲明,聽候部議。查僉解不慎,俱論逃犯罪之輕重,照例分別議處。」今盜犯胡七子等。該撫既稱「俟汪有濠一案審明從重歸結,逃犯李鎖等嚴緝獲日另結」等語。是此案逃犯尚未定擬何罪,其僉差不慎之崇明縣典史毛有倫等,難以遽議。至崇明縣知縣曹鐸嗣,雖係赴常熟查審盜案,因公出境,但常熟縣盜案亦係胡七子等行劫,非與承審別案因公出境可比;且疏內又未聲明公出日期,其中不無捏報之處,均應行令該撫作速查明定擬,到日一併再議可也。奉

旨:「知道了。」

一、「江撫郎」 題為《欽奉》

《上諭》事:「該臣看得廣東遞解免死減等賊犯黃聖賓。」

梁亞平等二起共二十四名打死解役船戶脫逃一案,據解官周發等供稱:黃聖賓等強悍不法,不肯分行,擁擠一船。時值黃昏,風雨驟至,後船被淺,曠野天黑,各犯扭解肘鎖,即取船上劈柴、鐵器、柴棍毆斃解役船戶,俱皆逃走等情。所有僉差不慎,係太和縣竇如适等武職係萬安營把總郭大宗、守備李斌也。理合題參。奉

旨:「竇如适等著議處具奏。該部知道。」

一、吏、兵二部議:「劉勝係入官謝日勝家人,同伊主自京逃出,隨被江西巡撫拿獲,解至銅陵地方脫逃。銅陵知縣馬得禎,差姚太、徐貴二役管押,劉勝俱有家產正役,無受賄故縱情弊,應照例免議。千總李汝澤沿途少撥護兵,以致脫逃,此無定例,應比照護解兵丁與逃人同逃者該管官罰俸一年之例,李汝澤應」 罰俸一年。奉

旨:「依議。」

一、保定府知府李紳文覆看得清苑縣賊犯李二明等奪驢傷人一案,業已審擬招解矣。復蒙批令覆勘,此誠慎重刑獄之至意也。職府遵復,行據清苑縣審解前來,更加逐一研訊。據李二明等供稱:初意原止暗竊驢頭,未敢公然為盜。迨次晚王年子驅驢出村,冀往他處貨賣,不意為失主等三人遇見,因王繼明等㩦有棍棒,二明年子力難相持,棄驢奔走,併伊自有之被套亦為繼明等奪獲。于是二明年子歸村,謂非獨驢被奪去,而且反失被套,遂復邀同夥竊驢之霍二,並未同行竊之霍四、魏超樑,各持器具防身,追奪驢頭,因見失主動手,致相拒敵。二明先將陳文聚手棍擊落,傷及臉指,年子打倒,繼明比霍贊行上前救援,而霍二、霍四、魏超、樑三人共為拒擊,不記下手先後,此各犯之供吐如是也。職府細繹搶奪」 之與強劫,形跡相似,而情事不同,似未可拘泥。「《搶奪條註》,稱「人多而有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