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72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

 第七十八卷目錄

 律令部彙考六十四

皇清康熙一則

祥刑典第七十八卷

律令部彙考六十四

皇清

康熙四十九年

《吏部則例》
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二十八日准咨

一、刑部為呈報事:貴州清吏司案呈准直撫趙咨稱,任丘縣張允中於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十八日刺死來祿一案,該令於八月十二日調往固、永二縣會勘地畝,又調赴古北口辦理。

《皇差》係因公出境,應以該縣九月二十日回署之日。

「扣限審結」 等因前來。查該撫既稱「該縣因公出境,以回署之日扣限」 等語。據此,應如該撫所請,作速照限審擬具題可也。

又四月,一吏部為《條例應行事宜》等事,覆江督噶疏稱,常熟縣降調知縣黎龍虧空錢糧一案,承審遲延。據該督疏稱:「定例承審虧空四個月限滿不結,將承審州縣照例議處。如再違限四個月不完,將承審州縣官並知府俱照易結不結例革職」 等語。查此例內所開初參、覆參,似係指一官承審者而言。或有前後「兩官接手承審之案,例內未經分別。臣請嗣後兩官接手承審案件,後官雖屆覆參之限,仍照初參議處。其該管上司係據屬官審解核轉,遇有接任屬官覆參遲延之案,亦應例得畫一」 等語。查《定例》:承審虧空四個月限滿不結,將承審州縣官仍照遲延例議處。如再違限四個月不完者,將承審州縣官併該知府俱照「易結不結例革職」 等語。至承審官四個月限滿不結被參後,如遇別案有離任等事交與接任官,又四個月限滿不結者,該督撫以後到任日期扣限四個月題參,臣部止照初參例議處在案,並未將該管上司一併議處。應將該督所請接任承審官併題「督催上司照初參議處」 之處,均毋庸議。又《疏》稱:「已經定案題報、奉駁行覆審者,其間多係情節未確、勢難依限完結,亦隨照常參展一次」 等語。查此等已定題報之案雖經部內以一、二處不明覆行駁審者係伊等原行審明具題之舊案並非初參之案可比即可得明若再展限一次,案件必致久稽應將該督所請展限一次之處,亦毋庸議可也。奉

旨:「依議。」

又七月二十一日准咨:「一、刑部《為貪酷官員等事》:陝西清吏司案呈,據直撫趙咨稱,參革慶雲縣知縣曹文衡貪劣奉部發審一案,於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初四日,隨委景州知州周越與署慶雲縣事南皮縣知縣沈曾懋會同審擬。今周越已經別案降調離任,署州事獻縣知縣楊希魯於五月二十六日到任,應俟楊令到任之日,扣限審結」 等因前來。據此,應如該撫所請,以楊希魯到任之日扣限審結具題可也。

《戶部則例》
康熙四十九年二月一戶部題為運

丁藐法等事。該臣等會議得《蘆鹽齊》疏稱:玉田營把總張大成呈稱:「旗丁單福德等私販拒捕,捆打官兵」 一案,臣即批令通永道嚴提審擬,併查取疏防各官職名去後。據該縣詳稱:屢移提審,而東昌衛守備田維寧乃以交卸陵糈為辭,不即解審;又經差提回,稱「平山幇船隻併守備俱已起程回去」 等情。似此藐法抗解,顯有縱丁私販,懼罪潛回情弊。所有疏防玉田縣知縣沈中桂、典史李文標,理合題參。查知縣沈中桂、通永道白為璣,奉調查捕飛蝗,俱係因公出境,合併聲明。至守備田維寧、旗丁《單福德》等,伏乞

「敕下總漕迅速提拿,移該直撫嚴審究擬」等因前來。

查定例,知縣、典史失察私鹽一次者,降二級留任;道、府失察二次者,降職一級等語。此例內並無因公出境官員免議之條。再查四十五年十一月內,江南揚州府同知周在都失察私鹽題參一案,稱係周在都因公出境等語,臣部仍照例議處在案,應將玉田縣知縣沈中桂、典史李文標,均照例降三級留任。典史李文標,無級可降,應革職留任;通永道白為璣,照定例降一級。其管船同知、通判,例有處分,應令該御史查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