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6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異,斯亦殆近之矣。間敕二千石,各尚寬明,而今富姦 行賂于「下,貪吏枉法于上,使有罪不論,而無過被刑, 甚大逆也。夫以苛為察,以刻為明,以輕為德,以重為 威,四者或興,則下有怨心。吾詔書數下,冠蓋接道,而 吏不加理,人或失職,其咎安在?勉思舊令,稱朕意焉。」 秋七月庚子,詔曰:「律,十二月立春,不以報囚。《月令》,冬 至之後,有順陽助生之文,而無鞫獄斷刑之政。朕咨 訪儒雅,稽之典籍,以為王者生殺,宜順時氣。其定律 無以十一月、十二月報囚。 按《陳寵傳》,寵為尚書,漢 舊事,斷獄報重,常盡三冬之月。是時帝始改用冬初, 十月而已。元和二年旱,長水校尉賈宗等上言,以為 斷獄不盡三冬,故陰氣微弱,陽氣發泄,招致災旱。事 在于此。」帝以其言下公卿議。寵奏曰:「冬至之節,陽氣 始萌,故十一月有蘭射於芸荔之應。《時令》曰:『諸生蕩, 安形體,天以為正,周以為春;十二月陽氣上通,雉雊 雞乳,地以為正,殷以為春;十三月陽氣已至,天地已 交,寓物皆出,蟄蟲始振,人以為正,夏以為春;三微成 著,以通三統。周以天元,殷以地元,夏以人元。若以此 時行刑,則殷周』」歲首,皆當流血,不合人心,不稽天意。 《月令》曰:「孟冬之月,趣獄,刑無留罪。」明大刑畢在立冬 也。又仲冬之月,身欲寧,事欲靜。若以降威怒,不可謂 寧;若以行大刑,不可為靜。議者咸曰:旱之所由,咎在 改律。臣以為殷周斷獄,不以三微,而化致康平,無有 災害。自元和以前,皆用三冬,而水旱之異,往往為患。 「由此言之,災害自為他應,不以改律。秦為虐政,四時 行刑,聖漢初興,改從簡易。蕭何草律,季秋論囚,俱避 立春之月,而不計天地之正。三王之春,實頗有違。陛 下探幽析微,允執其中,革百載之失,建永年之功,上 有迎承之敬,下有奉微之患。稽《春秋》之文,當《月令》之 意,聖功美業,不宜中疑。」書奏,帝納之,遂不復改。

章和元年四月減死罪詣金城戍七月又減死罪詣金城戍九月減死罪兼聽自贖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章和元年夏四月丙子,令郡國 中都官繫囚減死一等,詣金城戍。秋七月壬戌,詔曰: 『朕聞明德之君,啟迪鴻化,緝熙康乂,光照六幽,訖惟 人面,靡不率俾,仁風翔于海表,威霆行乎鬼區,然後 敬恭明祀,膺五福之慶,獲來儀之貺。朕以不德,受祖 宗弘烈。乃者鳳凰仍集,麒麟並臻,甘露宵降,嘉穀滋 生,芝草之類,歲月不絕。朕夙夜祗畏上天,無以彰於 先功。今改元和四年為章和元年』。」秋令是月養衰老, 授几杖,行糜粥飲食。其賜高年二人共布帛各一匹, 以為醴酪。死罪囚犯,法在丙子赦前而後捕繫者,皆 減死勿笞,詣金城戍。九月壬子,詔郡國中都官繫囚, 減死罪一等,詣金城戍;犯殊死者,一切募下蠶室,其 女子宮。繫囚鬼薪、白粲已上,減罪一等,輸司寇作。亡 命者贖。死罪縑二十匹,右趾至《髡鉗》城旦舂七匹,完 城旦至司寇三匹。吏民犯罪未發覺,詔書到自告者, 半入贖。

章和二年,以《遺詔》罷鹽鐵之禁。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章和二年「夏四月戊寅,皇太后 詔曰:『昔孝武皇帝致誅胡越,故權收鹽鐵之利,以奉 師旅之費。自中興以來,匈奴未賓,永平末年,復修征 伐。先帝即位,務休力役,然猶深思遠慮,安不忘危,探 觀舊典,復收鹽鐵,欲以防備不虞,寧安邊境。而吏多 不良,動失其便,以違上意。先帝恨之,故遺戒郡國罷』」 鹽、鐵之禁,縱民鑄煮,入稅縣官如故事。

和帝永元五年二月詔長吏實覈貧民徵會失農作者坐三月詔敕選舉不簡擇訖無糾察者顯明其罰按後漢書和帝本紀永元五年春二月丁未詔曰去

「年秋麥入少,恐民食不足,其上尤貧不能自給者,戶 口人數。往者郡國上貧民以衣履釜鬵為貲,而豪右 得其饒利,詔書實覈,欲有以益之。而長吏不能躬親, 反更徵召會聚,令失農作,愁擾百姓。若復有犯者,二 千石先坐。」三月戊子,詔曰:「選舉良才,為政之本;科別 行能,必由鄉曲。而郡國舉吏,不加簡擇,故先帝明敕」 在所,令試之以職,乃得充選。又德行尤異,不須經職 者,別署狀上。而宣布以來,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 奉,恣心從好,司隸刺史,訖無糾察。今新蒙赦令,且復 申敕,後有犯者,顯明其罰。

永元六年,陳寵鉤校律令。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不載。 按《陳寵傳》,永元六年,寵 代郭躬為廷尉。性仁矜。及為理官,數議疑獄,常親自 為奏,每附經典,務從寬恕。帝輒從之,濟活甚眾。其深 文刻敝,於此少衰。寵又鉤校律令條法,溢於甫刑者 除之,曰:「臣聞禮經三百,威儀三千,故甫刑大辟二百, 五刑之屬三千。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相 為」表裡者也。今律令,死刑六百一十,耐罪千六百九 十八,贖罪以下二千六百八十一,溢於《甫刑》者千九 百八十九。其四百一十大辟,千五百七耐罪,七十九 贖罪。《春秋保乾圖》曰:「王者三百年一蠲法。」漢興以來, 三百二年,憲令稍增,科條無限。又律有三家,其說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