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6 (1700-1725).djvu/15

此页尚未校对

朱淊之舉耳,豈至此而始覘人心之向背哉。

古呼治獄參軍為長流,人多不知。按《帝王紀》云:「少昊 崩,神降於長流之山,於祀主秋,秋官司寇,主刑罰也。」 故取秋帝所居為嘉名也。

明陳繼儒《群碎錄》《爰書》,爰,換也。以文書換口辭也。 明張鼎文《校核韓非子序》:「夫非之學,專於刑名,非之 意主於刻核。考其學術,與荀卿、李斯、商鞅、尸佼、李悝、 申不害之徒,共為師友,各以智術相勝。當時不知李 斯之害己,是不智也;卒墮於斯之術中而不能出,是 無術也;為灋之弊,反中其身,非斯則同,特後先耳。非 之」書未行,止於獄死。斯之術已用。遂至車裂。天道之 報昭昭哉。

《讀書鏡》:開元間,刺史楊濬坐贓當死,上命杖之六十。 左丞相裴耀卿上疏云:「決杖贖死,恩則甚優,解體受 笞,事頗為辱。止可施之徒隸,不當及於士人。」上從之。 唐明皇時,監察御史蔣挺坐法,敕令朝堂杖之。張守 珪奏曰:「御史,憲司清望耳目之官,有犯當殺即殺,當 流則流不可決杖士可殺而不可辱也。」我朝秦襄毅 公紘總督兩廣軍務時,因發總兵官安遠侯柳景贓, 反為所誣。朝廷命錦衣衛官校逮公至京訊之。官校 至,公治事自若。凡兵食軍務,檢處既畢,然後就道,軍 容騶從,略不少損。官校以其大臣重望,不敢肆言。及 度嶺,公乃謂官校曰:「吾今可以就逮矣。」遂白衣囚首 堅請自繫,曰:「頃者吾非故違朝廷旨,不就囚服。顧兩 廣總制,其責任甚重,軍民之所承奉,蠻夷之所具瞻, 一旦至此,吾一身焉足惜?苟囚首就繫,正自恐損朝 廷威,故優游至此者,存大體耳。」乃就繫而去。正德間, 朝官有罪,輒命錦衣衛官校擒拏。霍文敏上疏曰:「天 下刑獄,付三法司足矣。錦衣衛復兼刑獄,橫撓之,越 介冑之職,侵刀筆之」權,脫冠裳以就鎖梏,屈禮貌以 聽武夫,朝列清班,暮幽污獄,剛氣由此折盡矣。或又 暮脫污獄,朝列清班,解下拘攣,便披冠帶,使武夫捍 卒指之曰:「某也吾辱之矣,某也吾得辱之矣。」小人遂 無忌憚,君子遂昧良心,豪傑所以多山林之思,變故 所以少節概之士也。余嘗謂國家忠厚,立國久無此 事,如有之,當如何?已發在臺省力爭,未發在閣臣密 救。至於平日調養聖心,尤在士大夫奏疏間,勿得輕 易動稱「某可拏、某可斬耳。」

祥刑總部外編

晉王琰《冥祥記》:「劉度,平原聊城人也。鄉里千餘家並 奉大法,造列形象,供養僧尼。值魏主木末時,此縣常 有逋逃,末欲盡滅一城,眾皆洶懼,分必殄盡,度乃潔 誠率眾,歸命觀世音。頃之,末見物從空下,繞其屋柱, 驚視,乃《觀世音經》。末大歡喜,因省刑戮,於是此城即 得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