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66 (1700-1725).djvu/1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罪者下之所犯。斷者,定其輕重而施刑也。決謂決遣

之不收繫也。

季秋之月,乃趨獄刑,毋留有罪。

《東方令》曰:「休罰刑」,《北方令》曰:「斷罰刑。」

《季夏德畢》,季冬刑畢。

主《術訓》篇:「昔者,神農之治天下也,神不馳於胸中,智 不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時降,五糓蕃殖,春 生夏長,秋收冬藏,月省時考,歲終,獻功,以時,嘗糓祀 於明堂。明堂之制,有蓋而無四方,風雨不能襲,寒暑 不能傷,遷延而入之,養民以公。其民樸重端慤,不忿 爭而財足,不勞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資而與之和同」, 是故威厲而不殺,刑錯而不用,法省而不煩,故其化 如神。其地南至交阯,北至幽都,東至暘谷,西至三危, 莫不聽從。當此之時,法寬刑緩,囹圄空虛,而天下一 俗,莫懷奸心。末世之政則不然,上好取而無量,下貪 狠而無讓,民貧苦而念爭,事力勞而無功,智詐萌興, 盜賊滋彰,上下相怨,號令不行,執政有司不務反道, 矯拂其本而事修其末,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 為治,無以異於「執彈」《來鳥》。梲而狎犬也,亂乃逾甚。 《兵略訓》篇:「凡物有朕,惟道無朕。所以無朕者,以其無 常形勢也。輪轉而無窮,象日月之運行,若春秋有代 謝,若日月有晝夜。終而復始,明而復晦,莫能得其紀。 制刑而無刑,故功可成;物物而不物,故勝而不屈。刑, 兵之極也,至於無刑,可謂之極矣。」

《泰族訓篇》:「所以貴聖人者,非貴隨罪而鑒刑也,貴其 知亂之所由起也。若不修其風俗,而縱之淫辟,乃隨 之以刑,繩之以法,雖殘賊天下,弗能禁也。」

古者「法設而不犯,刑錯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 工維時,庶績咸熙」,禮義修而任賢德也。

《說山訓》篇:「刑者多壽,心無累也。」

《說苑貴德篇》孫卿曰:「夫鬥者,忘其身者也,忘其親者 也,忘其君者也。行須臾之怒,而鬥終身之禍,然乃為 之,是忘其身也。家室離散,親戚被戮,然乃為之,是忘 其親也。君上之所致惡,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乃犯之, 是忘其君也。今禽獸猶知近父母,不忘其親也。人而 忘其身,內忘其親,上忘其君,是不若禽獸之仁也。」 《政理》篇:「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彊 者之政脅之。夫此三者各有所施,而化之為貴矣。夫 化之不變而後威之,威之不變而後脅之,脅之不變 而後刑之。夫至於刑者,則非王者之所得已也。是以 聖王先德教而後刑罰,立榮恥而明防禁,崇禮義之 節以示之,賤貨利之弊以變之,修近理」內政,橛機之 禮,壹妃匹之際,則莫不慕義禮之榮,而惡貪亂之恥。 其所由致之者,化使然也。

季孫問於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 「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也;小 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風必偃。言明其化而已也。治國 有二機,刑德是也。」王者尚其德而希其刑;霸者刑德 並湊,強國先其刑而後德。夫刑德者,化之所由興也。 德者,養善而進闕者也;刑者,懲惡而禁後者也。故德 化之崇者至於賞,刑罰之甚者至於誅。夫誅賞者,所 以別賢不肖,而列有功與無功也。故誅賞不可以謬, 誅賞謬則善惡亂矣。夫有功而不賞,則善不勸;有過 而不誅,則惡不懼。善不勸而能以行化乎天下者,未 嘗聞也。《書》曰:「畢協賞罰」,此之謂也。

《雜言篇》:孔子曰:「鞭扑之子,不從父之教;刑戮之民,不 從君之政。言疾之難行,故君子不急斷,不意使,以為 亂源。」

《反質篇》:魏文侯問李克曰:「刑罰之源安生?」李克曰:「生 於奸邪淫泆之行。凡奸邪之心,饑寒而起。淫泆者,久 饑之詭也。彫文刻鏤,害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傷女工 者也。農事害,則饑之本也;女工傷,則寒之源也。饑寒 並至,而能不為奸邪者,未之有也。男女飾美以相矜, 而能無淫泆者,未嘗有也。故上不禁技巧,則國貧民」 侈。國貧窮者為奸邪,而富者為淫泆,則驅民而為邪 也。民以為邪,因以法隨誅之,不赦其罪,則是為民設 陷也。刑罰之起有原,人主不塞其本而替其末,傷國 之道乎?文侯曰:「善。」以為法服也。

《漢書董仲舒對策》曰:「王者欲有所為,宜求其端於天。 天道之大者在陰陽。陽為德而陰為刑,刑主殺而德 主生。是故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為事;陰常居 大冬,而積於空虛不用之處,以此見天之任德不任 刑也。天使陽出,布施於上而主歲功;使陰入伏於下 而時出佐陽。陽不得陰之助,亦不能獨成歲終。陽以」 成歲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從事,故任德教 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猶陰之不可任以成 歲也。為政而任刑,不順於天,故先王莫之肯為也。今 廢先王德教之官,而獨任執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 之意與?孔子曰:「不教而誅謂之虐。」虐政用於下,而欲 德教之被四海,故難成也。

「聖王之治天下也,少則習之學,長則材諸位,爵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