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1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損》之《萃》。大都王市,稠人多寶。公孫宜賈,資貨萬倍。 困之未濟,光休出城,陳寶雞鳴。

《淮南子精神訓》:「夫有夏氏之璜者,匣匱而藏之,寶之 至也。」

《鹽鐵論力耕》篇:「汝漢之金,纖微之貢,所以誘外國而 釣羌胡之寶也。」

揚子《法言》:或問:「國寶九鼎寶乎?」曰:「器寶也。器寶待人 而後寶。」

蔡氏《化清論》:「寶者,眾之所利也。苟利其利,害必存焉。」 《三國魏志韓國傳》:「其俗以瓔珠為財寶,或以綴衣為 飾,或以縣頸垂耳,不以金銀錦繡為珍。」

阮子:「雖金玉滿堂,明珠滿室,飢不為寶,非國之用。」 陸機《辨亡論》:「巨象逸駿,優於外廐;明珠瑋寶,耀於內 府。」

郭璞奏:「臣以為珍奇靡麗之物,誠是玩弄之所寶,然 而非經國之至寶。」

《傅子》:「夫齎不貲之寶,獨宿曠野,其危甚於累卵。比之 秦,猶有泰山之安也。」

《梁書海南諸國傳》中:「天竺國俗出犀、象、貂、鼲、瑇瑁、火 齊,金銀,金縷織成,金皮罽細摩白疊好裘毾㲪。火齊 狀如雲母,色如紫金,有光耀,列之則薄如蟬翼,積之 則如紗縠之重沓也。」

《梁簡文帝七勵》:「天不愛寶,地無隱瑞,百神受職,三苗 奉義。」

《唐書西域傳》:「康國人嗜酒,好歌舞於道。王帽氈飾金 雜寶。」

《師子》國在《西海》之中,出奇寶。商賈到,則不見人,但置 寶物價值於洲,上賈依價質之而去。以能養師子,故 以為國名。

《明皇雜錄》:「公主玉葉冠、虢國夫人夜光枕、楊國忠鎖 子帳,皆希代之寶,莫能計直。」

《雲仙雜記》:「山中有蔥,下必有銀;有薤下必有金;有薑 下必有銅錫。山中有玉者,木旁枝下垂,謂之寶苗。」 《金史禮志》:「凡天子大祀,則陳八寶及勝國寶於庭,所 以示守也。」

寶貨總部外編

《瑯嬛記》:「河伯宴伯禹於河上,獻亥既之珠,透山光、玳 瑁五灰,陳兆大龜延螭翥鳳鮫綃百兩,宜土四時寶 華,珊瑚樹五十株,人間所無,奇寶不可勝數。禹悉不 受,惟受《河圖》及大龜珊瑚樹兩株而行。」大龜者,以桃 柳松柏榆樹灰藏於竹櫝中。欲卜,先齋戒三日,加 灰於龜背,穆布於壇上。主人具圭璧史策,祝曰:「某祗 告於玉靈大君,厥有某事,未知吉凶,惟爾有靈,其實 圖之,昭格時命。」禮畢,視龜,吉凶之辭,已在灰上矣。珊 瑚樹,禹樹舜朝堂左右。及禹受禪,樹上五色氣,光明 燭天。禹崩,啟踐祚,四時花開如故。至大康荒逸,勿恤 國事。樹死《亥既珠》者,夜中宴樂,懸於殿中,光澈如白 日,客甫持觴,而珠中眾音互作,《宴罷》音亦已。玳瑁者, 其光能隔山照見五丈,山之小大不論,即隔牆亦只 五丈而已。

《列子周穆王》篇:「周穆王執化人之袪,騰而上天,暨及 化人之宮,搆以金銀,絡以珠玉,出雲雨之上,望之若 屯雲焉。」

《太康地志》:秦文公時,陳倉人獵得獸若彘,不知名,牽 以獻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為媦媦。」亦語曰:「二童 名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陳倉人乃逐之,化為雌 雉,上陳倉北阪為石,秦祀之。

《宋史于闐國傳》:太平興國中,澶州卒王貴,晝忽見使 者召與偕行,即命馬乘之,騰虛而去。頃之,駐馬見屋 室宏麗,乃引貴入見其主,容衛制度悉如王者,謂貴 曰:「汝年五十八,當往于闐國北通聖山,取一異寶,以 奉皇上,宜深志之。」遂復乘馬,凌虛而旋,軍中失貴已 數日矣。

《智度論》:「昔人有五百估客下海採寶,值摩伽羅魚王, 開口見三日出,白山羅列,一是實日,兩是魚眼,白山 是魚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