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1 (1700-1725).djvu/93

此页尚未校对

《地鏡圖》

《寶物》

財在丘墟者為木變,故木有折枯者,其旁有財,折所 向在焉。其在南方,去木八尺;其在東方,去木六尺。 錢銅之氣,望之如有青雲。

《山畜財》物氣蔥盛,

行沙出金。

《斷岡伏礦》。小

蘊玉有積輝。

黃金之氣,赤黃,千萬斤以上,光如大鏡盤。

「銀氣夜正白流散」,在地撥之隨手合。

草青莖赤,秀下有鉛。

銅氣之精見為「禺。」

「欲知寶所在地」,以大鏡夜炤見影,若光在鏡中者,物 在下也。

寶貨總部總論

《管子》。

《國蓄》

玉起於禺氏,金起於汝漢,珠起於赤野,東西南北距 周七千八百里,水絕壤斷,舟車不能通。先王為其途 之遠,其至之難,故託用於其重。以珠玉為上幣,以黃 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三幣。握之則非有補於煖 也,食之則非有補於飽也,先王以守財物,以御民事, 而平天下也。

《山權數》

桓公問《管子》曰:「請問權數。」管子對曰:「天以時為權,地 以財為權,人以力為權,君以令為權,失天之權,則人 地之權亡。」桓公曰:「何謂失天之權,則人地之權亡?」管 子對曰:「湯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無𥼷賣子者;湯以 莊山之金鑄幣,而贖民之無𥼷賣子者,禹以歷山之 金鑄幣,而贖民之無𥼷賣子者。故天權失,人地之權」 皆失也。故王者歲守十分之參,三年與少半成歲,三 十一年而藏,十一年與少半藏參之一不足以傷民。

原闕詳考證

寶貨總部藝文

《原寶》
唐·皮日休

或問:或者曰:「物至貴者曰金玉焉;人至急者曰粟帛 焉。夫一民之饑,須粟以飽之;一民之寒,須帛以暖之。 未聞黃金能療饑,白玉能免寒也。民不反是,貴而貴 金玉也,何哉?」曰:「金玉者,古聖王之所貴也。其在《舜典》, 則曰修五玉也。」一作焉其在《春秋》,則曰:「九牧貢金,禹所 以鑄鼎象物,玉所以飾禮,金所以備貢。」以斯為貴,貴 不多乎?曰:舜取五玉以備禮,禹鑄一作取《九》「金以為鼎」, 由自舜禹。文粹作由言其禮不為諸侯乎?不為人民乎。苟無 粟與,文粹無帛,是無諸侯與人民也。則五玉九金豈徒 貴哉?如舜不修五玉,禹不鑄九金,三代之祭祀不以 玉,貨賄不以金矣。由是言之,金玉者,王者之用也。苟 為政者,下其令曰:「金玉不藏於民家,如有藏者以盜 法」法之,民不藏矣。法既若是,民必貴粟帛,棄金玉,雖 欲男不耕,女不織,豈可得哉?或曰:「然。」

《咸陽獲寶符賦》
闕名

「君生人者在乎寶位,守寶位者在乎靈符。鎮四海而 攸重,臨萬方而作孚。」時或遘迍,暫淪精於甸邑;道將 昭泰,旋應德於皇衢。日者兇師犯順,賊臣附進,隨黃 鉞以外遷,與翠華而西幸。苟遇運之云否,將隨時而 匿影。忽影脫於金繩,遂沈埋於土梗。既而寇盡天府, 駕旋京師,衣冠再朝於紫殿,文物重布於丹墀。聖上 愍茲符之闕遺,恆寤寐以求之。結精誠而仰望,契幽 昧以思惟。皇心退修,已聞於其政;神器大集,又葉於 其期。其形欲「呈,其氣先覿。何五色之可愛,與三光而 相射。光凝渭濱之苑,宜玉樹之青青;媚貫王都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