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1 (1700-1725).djvu/91

此页尚未校对

本末相當,用為來歲之經制故爾。至於水旱不虞之至,則必有儲蓄以待之。「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三十年耕必有十年之儲,則謂之太平。」 故曰「歲獻民數穀數,最為太平之要務者此也。」 嘗攷古之民數,實見於九官之所治,九功之所歌,《大禹謨》之於用,周公書之於冊,仲尼式其版,孟子陳其道。觀其所以諷齊、梁、滕、魯之君,與夫荅宮錡之問,畢戰之問者,率此志之。然則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其所以經綸圖回,以富邦國而生萬民者,其要實在乎此。孰謂其可忽而不思,以坐視天民之窮哉 ?孫氏曰:「知所當守而不知守之之道,則猶不足以守。曰賢書能書,曰民數穀數,曰治中,曰盟約,皆所以守是器也。不知任賢使能,孰與先治其國?不知憂民足食,孰與翼戴厥位?官府鄉州都鄙之治中,所以挈持是器之法;邦之大盟約,所以維持是器之具。皆於天府登之,使與玉鎮大寶並藏。庶乎繼體守成之君知所守在此,不徒擁虛器以為安矣 。」 鄭鍔曰:「說者謂鄉大夫賢能之書獻之天王,王登於天府,不言於此,何邪?」 余以為民穀者,所資以為守寶鎮之具,而賢能之書,特見其尊之以與寶鼎等,非所以為守之之具也。

成王顧命於東西序坐北列玉五重又陳先王所寶之器物

按《書經》《周書顧命》:「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璧、琬 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引之舞衣,大 貝、鼖鼓,在西房;兌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東房。」

蔡傳於東西序坐,北列玉五重。又陳先王所寶之器物,赤刀赤削也。大訓,三皇五帝之書,訓誥亦在焉。文武之訓,亦曰大訓。弘璧,大璧也。琬琰,圭名。夷,常也。球,鳴球也。《河圖》,伏羲時龍馬負圖出於河,《易大傳》所謂「河出圖」是也。引國名,引國所制舞衣,大貝如車渠,鼖鼓長八尺,兌、和,皆古之巧工。垂舜時,共工舞衣,鼖鼓、戈、弓、竹矢,皆制作精巧中法度,故歷代傳寶之。孔氏曰:「弘璧、琬琰、大玉、夷玉、天球,玉之五重也。」呂氏曰:「《西序》所陳,不惟赤刀、弘璧,而《大訓》參之。《東序》所陳,不惟大玉、夷玉,而《河圖》參之,則其所寶者斷可識矣。」愚謂寶玊器物之陳,非徒以為國容觀美,意者成王平日之所觀閱手澤在焉,陳之以象其生存也。楊氏《中庸傳》曰:「宗器於祭陳之,示能守也。於《顧命》陳之,示能傳也。」大全陳氏大猷曰:「玉一雙曰重,古雙玉為玨。圓玉曰璧,銳上曰圭,琰有鋒芒,琬無鋒芒。大玉,華山之玉。夷玉,東夷之美玉。」

後漢

後漢設少府卿,掌中諸寶貨。

按:《後漢書百官志》:「少府卿一人,掌中服御諸物寶貨。」

齊王正始元年以百姓不足出御府金銀雜物銷冶供軍

按《三國魏志齊王本紀》:正始元年「秋七月詔曰:『方今 百姓不足,而御府多作金銀雜物,將奚以為?今出黃 金銀物百五十種,千八百餘斤,銷冶以供軍用』。」

中宗嗣聖十年即武后長壽二年周置七寶於廷

按《唐書武后本紀》,長壽二年九月乙未,加號金輪聖 神皇帝,大赦,賜酺七日,作七寶。 按《后妃傳》:高宗則 天順聖皇后,自加號「金輪聖神皇帝,置七寶於廷,曰 金輪寶,曰白象寶,曰女寶,曰馬寶,曰珠寶,曰主兵臣 寶,曰主藏臣寶,率大朝會則陳之。」

肅宗寶應元年楚州獻定國寶

按《唐書肅宗本紀》。「寶應元年建巳月壬子,楚州獻定 國寶玉十有三。」 按《代宗本紀》。上元三年即寶應元年是年四 月改元肅宗詔皇太子監國,而楚州獻定國寶十有三, 因曰:「楚者,太子之所封,今天降寶於楚,宜以建元。」乃 以元年為寶應元年。

按:《酉陽雜俎》:「代宗即位日,慶雲見,黃氣抱日。初,楚州 獻定國寶一十二,乃詔上監國。詔曰:『上天降寶,獻自 楚州。神明生曆數之符,合璧定妖災之氣。初,楚州有 尼真如,忽有人接去天上,天帝言下方有災,令此寶 鎮之,其數十二,楚州刺史崔侁表獻焉。一曰元黃,形 如笏,長八寸,有孔,辟人間兵疫。二曰玉雞毛白玉也』。」 王者以孝理天下則見。三曰「穀璧」,白玉也,如粟粒,無 雕鐫之跡,王者得之,五穀豐熟;四曰「西王母白環」,二 枚,所在處外國歸服。五曰闕名六曰「如意寶珠」,大如雞 卵;七曰紅靺鞨,大如巨栗;八曰琅玕珠,二枚逾常,珠 有逾,徑一寸三分;九曰玉玦,形如玉環,四分缺一;十 曰玉印,大如半手,理如鹿形,啗入印中;十一曰「皇后 採桑鉤」,細如箸,屈其末;十二曰「雷公石斧」,形無孔。諸 寶寘之,日中皆白氣連天。

太宗   年詔諸蕃寶貨非出官庫者無得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