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1 (1700-1725).djvu/78

此页尚未校对

一張,福州左衛三十六張,福州右衛三十張,福州中 衛三十張,興化衛十五張,漳州衛十五張,泉州衛二 十五張,湖廣五十九張,武昌府十六張,鄖陽府十四 張。黃州府十三張,郴州十六張。河南二百三張。彰德 府七十二張。衛輝府六張。開封府六十二張。南陽府 六十三張。山東一千九百七十九張。濟南府三百二 張。兗州府六百一十四張。東昌府一百八十四張。青 州府一百六十八張。登州府六百七十三張。萊州府 三十八張。順天府四十六張。直隸真定府二百九張, 保定府二百七十八張,河間府三百十六張,《順德府》 三十三張,廣平府四百二十七張,大名府三百九十 三張,直隸池州府五張,安慶府十七張。

羊皮四百一十八張。解本色「河南開封府三十六張。 山東萊州府十七張。山西大同府」三百六十五張。 虎豹皮十四張。解本色直隸廬州府虎皮十張。豹皮 一張。和州虎皮三張

馬皮:凡進貢馬及各衛所馬倒死皮張,俱發皮作局 收貯。

武宗正德六年奏准順天等處該解皮作局煎水膠倒死馬皮聽令賣銀解部召商收買水膠備用

按《明會典》:「正德六年奏准,順天府、山東、河南等處,三 年一次,該解皮作局煎水膠倒死馬皮,聽令賣銀。每 馬皮一張四錢,駒皮一張三錢。該府州縣一年二次 解部,召商收買水膠備用。該局煎膠柴炭等項,俱免 派。」

世宗嘉靖四十年奏准內靈臺等官每員給狐狸皮張數

按《明會典》、「嘉靖四十等年奏准、內靈臺官、及更鼓房 官、五年一次關翎狐帽披肩等件。每員給狐狸皮三 十五張」

嘉靖四十三年奏准、各處歲額麂皮、照例徵解本色。 每年限八月以裡差官解京

按《明會典》云云。

穆宗隆慶五年奏准各處歲額狐狸皮派徵本色折色之例

按:《明會典》:隆慶五年奏准,各處歲額狐狸皮,照例徵 解本色,仍間歲派徵折色,每張銀五錢,以備本折兼 用。

隆慶六年,令歲辦麂皮,盡行折銀解部打造軍器。 按《明會典》:歲辦麂皮,隆慶六年題准盡行折銀,每張 銀六錢,解部打造軍器支用。

皇清

國初,許王公採捕貂鼠。

《大清會典》。工部虞衡司採捕。凡採捕

國初,王以下、公以上,許遣壯丁于烏喇地方採捕。

東珠、貂鼠、人參等物。

順治四年

《大清會典》。「工部虞衡司採捕,凡折徵。順治四年題准」

上好東珠重八分者,折貂皮八十張。每一分折十張。重七分五釐者,折貂皮六十七張半。重七分者,折貂皮六十三張。已上每一分折九張重六分五釐者,折貂皮五十二張。重六分者,折貂皮四十八張。已上每一分折八張自五分五釐以至一分,每一分折貂皮五張,每五釐折二張半,照數計筭重五釐東珠折貂皮二張,珍珠一分折貂皮一張,不足半分小東珠俱作「珍珠筭。」此外,黯色有帶東珠,酌量折算。 猞《猁猻》頭號每張折貂皮六張,二號折貂皮五張,三號折貂皮四張,四號折貂皮三張。《水獺》頭號每張折貂皮三張,二號折貂皮「二張半,三號折貂皮二張,四號折貂皮一張半,五號折貂皮一張,末等每兩張折貂皮一張」 ;「《豹皮》頭號每張折貂皮五張,二號折貂皮四張,三號折貂皮三張 ;『《虎皮》頭號每張折貂皮四張,二號折貂皮三張,三號折貂皮二張,四號折貂皮一張, 狐皮每張折貂皮二張 ;《狼皮》頭號每張折貂皮三張,二號折貂皮二張,末等折貂皮一張。 貉皮每兩張,折貂皮一張。 薄毛貂皮每二張,折一張。 《豺狼》皮每張折貂皮一張。上好灰鼠皮每二十張,折貂皮一張。 薄毛灰鼠皮每二十五張,折貂皮一張』。」 《虎斑鵰翎》、芝麻鵰翎每副折貂皮二張。 鸛翎、團鵬翎每副折貂皮一張。已上皮翎損傷者,不許解送。 每年解牲壯丁,夏季遲誤一月者,每名除貂皮二張;冬季遲誤一月者,每名除貂皮三張。 又議准重八分以上至一錢上好東珠,每一分俱折貂皮十張

順治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