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1 (1700-1725).djvu/58

此页尚未校对

窗下繡床前。」

李商隱《安平公》詩:「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紅玉攲烏 紗。」

溫庭筠詞:「寒玉簪秋水,輕紗掩碧煙。」

陸龜蒙詩:「蟬雀參差在扇紗,竹襟輕便籜冠斜。」 唐彥謙詩:「麝炷騰香燎,鮫紗覆綠蒙。」

崔道融《西施灘》詩:「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宋《劉筠詩》:「珍簟裁湘竹,輕巾覆越紗。」

歐陽修《元夕》詩:「黃金絡馬追朱幰,紅燭籠紗照玉顏。」 梅堯臣詩:「競收青篛焙,不重漉酒紗。」

蘇軾詩:「雲母透蜀紗,瑠璃瑩蘄竹。」豈知乘槎天女 側,獨倚雲機看竹紗。

劉子翬詩。「一時風物堪魂斷,機女猶挑韻字紗。」 陸游詩。「剪紗新製簪花帽,乞竹寬編養鶴籠。」

楊萬里詩:「淡染鵝黃剩素紗。」「陳生贈我紺葉紗」,乃 是金鴉腳底扶桑花。

蔣捷詞。《銀紅裙》皺宮紗。 《謝翱詩》「寒雲冉冉護巾紗。」

元《楊載詩》:「閤靜褰珠箔,窗虛閟綠紗。」

薩都剌詩:「綠紗虛窗春霧薄,隔窗蛾眉秋水活。」 楊維楨詩:「美人睡起袒蟬紗,照見臂釵紅肉影。」 張昱《宮詞》:「頒賜三宮端午節,金絲纏扇繡紅紗。」 顧瑛詩:「題詩好為護蟬紗。」《天寶宮詞》「五家第宅近 天家,侍女都封繫臂紗。」

紗部紀事

《漢書江充傳》:「初,充召見犬臺宮,自請願以所常被服 冠見上,上許之,充衣紗縠襌衣。」師古曰:「紗縠,紡絲 而織之也。輕者為紗,縐者為縠。」

《拾遺記》:漢武帝思李夫人,問少君曰:「朕思李氏,其可 得乎?」少君曰:「可遙見而不可同帷幄耳。」暗海有潛英 石,色青,質輕如毛羽,寒盛則石溫,暑盛則冷,刻之為 人像,不异真人。使石像往,則夫人至矣。乃遣人至暗 海,經年而還,得此石。命工依李夫人形刻成,置于輕 紗幕裡,宛若生時,帝大悅。

《後漢書章帝紀》建初二年:「夏四月,詔齊相省冰紈方 空縠,吹綸絮。」紈,素也。冰,言色鮮潔如冰。《釋名》曰:「縠, 紗也。」方空者,紗薄如空也。或曰:空孔也,即今之方目 紗也。綸,似絮而細。吹者,言吹噓可成,亦紗也。前書,齊 有三服官,故詔齊相罷之。

《馬融傳》:「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 融好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 生徒,後列女樂。」

《晉書·輿服志》:「釋奠先聖則皂紗袌,絳緣中衣,絳褲襪, 黑舄。其雜服有青、赤、黃、白緗、黑色介幘,五色紗袌。 皇太子朝服,遠遊冠,介幘,翠緌,佩瑜玉垂組,朱衣,絳 紗襮,皂緣白紗。」

《后妃傳》:胡貴嬪,名芳。泰始九年,帝多簡良家子女以 充內職,自擇其美者,以絳紗繫臂,而芳入選。

《輿服志》:成帝咸和九年制:聽二宮直官著烏紗幍。 《拾遺記》:「江漢之民,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招祗之祠, 或結五色紗囊盛食,沈於波中以食蛟龍,水蟲畏之, 不侵食也。」

《晉書列女傳》:韋逞母宋氏,其父授以《周官音義》。後逞 仕苻堅為太常。堅嘗幸太學,問博士經典。時博士盧 壼曰:「惟《周官禮注》未有其師,自非逞母無可以傳授 後生。」於是就宋氏家立講堂,置生員百二十人,隔絳 紗幔而受業。

《梁書王僧孺傳》:「僧孺幼貧,其母鬻紗布以自業。」 《述異記》:「夜郎縣者,其先有女子浣紗,忽三節竹流入 足間,聞中有號聲,剖竹視之,得一男,歸而養之。及長, 有武略,自立為夜郎侯,以竹為姓。」

《魏書游明根傳》:「明根以年踰七十,表求致仕。高祖命 之令進,言別慇懃,仍為流涕,賜青紗單衣、委貌冠、被 褥錦袍等物。」

《北齊書瑯琊王儼傳》:「儼字仁威,武成第三子。拜京畿 大都督、領軍大將軍,領御史中丞,遷大司徒。初從北 宮出,將上中丞,凡京畿步騎領軍之官屬,中丞之威 儀,司徒之鹵簿,莫不畢備。帝與后在華林園東門外 張幕,隔青紗步障觀之。」

《北史周高祖紀》,「宣政元年三月甲戌,初服常冠,以皂 紗為之,加簪而不施纓導,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 《隋書禮儀志》:「六司六典及皇太子三司三典,掌青紗 公服助祭從蠶、朝會,凡大事則服之。」

《舊唐書輿服志》:「弁冠通用烏漆紗為之,象牙為簪導。」 《職官志》:「御史大夫、中丞押大事,則冠法冠,衣朱衣纁 裳,白紗中單以彈之。」

《貞懿皇后傳后》「素紗列位,黼帟周庭。」

《摭言》:王播少孤貧,嘗客揚州木蘭院,隨僧齋飧。僧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