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1 (1700-1725).djvu/57

此页尚未校对

綾部雜錄

漢傅毅《七激》,列觴酌醴。妖靡侍側,被華文,曳綾縠。 《魏略》:「大秦國有金縷繡雜色綾,其國利得中國絲素, 解以為文綾。」

《唐書·地理志》:「滑州靈昌郡,土貢方紋綾。蔡州汝南郡, 土貢四窠雲花、龜甲、雙距鸂鶒等綾。徐州彭城郡,土 貢雙絲綾。兗州魯郡,土貢鏡花綾、雙距綾。海州東海 郡,土貢綾。定州博陵郡,土貢紬綾、瑞綾、兩窠綾、獨窠 綾、二包綾、熟線綾。揚州廣陵郡,土貢獨窠綾。潤州丹 陽郡,土貢魚口繡、葉花紋等綾。蘇州吳郡,土貢八蠶」 絲、緋綾。湖州吳興郡,土貢:御服馬眼綾。杭州餘姚郡, 土貢:白編綾、緋綾。越州會稽郡,土貢:白編交梭、十樣 花紋等綾。明州餘姚郡,土貢:吳綾、交梭綾。

《曰帖》:蛇皮、竹枝、柿蔕,皆今時綾名。

《三餘贅筆》:「吳綾為裳,暗室中力持曳,以手摩之,良久, 火星直出。蓋吳綾俗呼為『油叚子,工家又多以脂發 光潤,人服之體氣蒸鬱,宜其致火也』。」

《蓉塘詩話》:白樂天《杭州春望》詩有「紅袖織綾誇柿蔕, 青旗沽酒趁梨花」之句,所謂柿蔕,指綾之紋也。《夢華 錄》載:杭土產綾,曰柿蔕狗腳,皆指其紋而言。後人不 知,改為柿業,妄矣。

綾部外編

《漢武帝內傳》:「西王母侍女年可十六,服紺綾之褂,容 眸流盼,神姿清發。」

《瑯嬛記》:沈世坦謝美人製魚書甚旨,中有云:「製楚江 之鯉,裁越國之綾。」昔楊隱之女有仙術,與父爭衡。 女以素綾翦小魚,一沾水即躍去,共為笑樂。

紗部彙考

《周禮》:

《天官》

《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 衣、素紗。」

訂義鄭康成曰:「素紗,今之白縳六服,皆袍制,以白縳為裡,使之張顯。」今世有紗縠者,名出於此。

《玉篇》

《釋紗》

紗縠也。

《廣韻》

《紗》

紗絹屬。一曰「紡纑也。」

紗部選句

魏劉楨《魯都賦》:「妖服既工,刻畫綺紗,和顏揚眸。」《風 長歌》。

梁任昉文「青絇丹繶辰,衣素紗。」

《簡文帝內人晝眼詩》:「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 《元帝詩》:「縠衫迴廣袖,團扇掩輕紗。」

劉孝威詩:「籠籠隔淺紗,的的見粧華。」

《隋盧思道詩》,「微津染長黛,新溜濕輕紗。」

唐·褚亮詩:「靨星臨夜燭,眉月引輕紗。」

《李嶠詩》:「月宇臨丹地,雲窗網碧紗。」

王維詩:「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王昌齡《浣紗女》詩:「吳王在時不敢出,今日公然來浣 紗。」

李白荅《贈烏紗帽》詩:「領得烏紗帽,全勝白接䍦。」《烏 夜啼樂府》:「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 李嘉祐《和杜相公》詩:「夢蝶留清簟,垂貂坐絳紗。」 錢起詩:「日陪鯉也趨文苑,誰道門生隔絳紗。」

劉方平詩:「誰知如昔日,更浣越溪紗。」

《王建》詩:「十年一夢歸人世,絳縷猶封繫臂紗。」

柳宗元詩:「春衫裁白紵,朝帽挂烏紗。」

李賀詩:「符因青鳥送,囊用絳紗縫。」

《元稹詩》:「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麴塵。」《石榴 詩》:「新簾裙透影,疏牖燭籠紗。」《燈詩》:「洛陽晝夜無車 馬,漫挂紅紗滿樹頭。」

白居易詩:「蕉紗暑服輕。」青筇竹杖,白紗巾。晝堂 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簷。白粉牆頭花半出, 緋紗燭下水平流。《鄰女詩》:「何處閒教鸚鵡語,碧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