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1 (1700-1725).djvu/56

此页尚未校对

杜佑《通典》:「北齊中,尚方領涇州、雍州絲局,定州細綾 局丞。」

《舊唐書輿服志》:隋代帝王貴臣多服黃文綾袍。 《大業拾遺記》:越溪進耀光綾,綾紋突起有光彩。越人 乘樵風舟,泛於石帆山下,收野繭繰之。繰絲女夜夢 神人告之:「禹穴三千年一開,汝所得野繭,即江淹文 集中壁魚所化也。絲織為裳,必有奇文。」織成,果符所 夢,故進之。帝獨賜司花女洎絳仙,它姬莫預。

《隋遺錄》:吳絳仙善畫長蛾眉,帝每倚簾視之,移時不 去,顧內謁者云:「古人言秀色可餐,如絳仙,真可療飢 矣。」時越溪進耀光綾,帝獨賜司花女洎絳仙,他姬莫 預也。

《唐書車服志》:「高祖制,六品以上服雙紃綾,色用黃。 武德四年,螣蛇褲褶之制,五品以上細綾及羅為之, 六品以下小綾為之。」

太宗時,命七品服龜甲雙巨十花綾,色用綠;九品服 「絲布維綾,色用青。」

《韓思復傳》:「思復篤學,舉秀才高第。永淳中,家益窶。歲 饑,京兆杜瑾以百綾餉思復。思復方併日食,而綾完 封不發。」

《韋堅傳》:堅,陜郡太守,水陸運使,每舟署某郡,以所產 陳于上。若廣陵則官端綾,會稽則吳綾,吳郡方紋綾。 《代宗紀》:大曆六年,禁吳綾為龍鳳麒麟天馬辟邪者。 《段秀實傳》:「初,秀實自涇州被召,戒其家曰:『若過岐,朱 泚必致贈遺,慎毋納。至岐,泚固致大綾三百,家人拒 不遂。至都,秀實怒曰:『吾終不以汙吾第。以置司農治』』」 堂之梁間。吏後以告泚,泚取視,其封帕完新。

《韓休傳》:「休子滉,為度支諸道轉運鹽鐵等使,劉元佐 不朝,帝密詔韓滉以綾二十萬端犒軍。」

杜佑《通典》:尚書郎入直,官供白綾被,或以錦紲為之。 《摭言》:「楊汝士尚書鎮東川,其子知溫及第。開宴,汝士 命營妓人與紅綾一匹。詩曰:『郎君得意及青春,蜀國 將軍又不貧。一曲高歌綾一匹,兩頭娘子拜夫人』。」 《唐書·李德裕傳》:「德裕為浙西觀察使。敬宗立,詔索盤 絛繚綾千匹。德裕奏言:『立鵝天馬,盤絛掬豹,文彩怪 麗,惟乘輿當御。今廣用千匹,臣所未諭。願陛下裁賜 節減,則海隅蒼生畢受賜矣』。」優詔為停。

《文宗紀》:太和三年十一月,「詔焚絲布撩綾機杼。」 《舊唐書。文宗紀》:「大和四年九月,內出綾三千匹,賜宥 州築城兵士。」

《唐書車服志》:「文宗袍襖之制:三品以上服綾,以鶻銜 瑞草,鴈銜綬帶及雙孔雀;四品、五品服綾,以地黃交 枝;六品以下服綾,小窠無文及隔織獨織。」

《洛中紀異》:「僖宗方食餅餤,時進士在曲江有聞喜宴, 上命御廚依人數各賜紅綾餅餤。」

《杜陽雜編》:「女蠻國貢龍油綾。」

《雲仙雜記》:鄴中老母村人織綾,必三交五結,號「八梭 綾」,匹直米陸筐。

《唐六典》:「凡賦役之制,若當戶不成四端屯綾者,皆隨 近合成,其調六兩為屯。」

凡大駕行幸,設三部帳幕,皆烏氈為表,朱綾為覆。 《五代史雜傳》:「王峻為樞密使,兼領平盧之鎮,請借左 藏庫綾萬匹,太祖勉從之。」

《宋史·儀衛志》:「王公麾以紫綾袋,進賢車中設朱漆床 香案,紫綾案衣。」

《輿服志》:「太宗太平興國以後,京官殿直以下,皆賜紫 大綾。」

《侍兒小名錄》:寇萊公有妾曰蒨桃,公因會贈歌姬以 束綾,蒨桃作二詩呈公曰:「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 自意嫌輕。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風勁 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臘天日短不盈尺,何 似妖姬一曲歌。」公和曰:「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 似奔梭,人間萬事何須問,且向樽前聽艷歌。」

《宋史孫道夫傳》:「道夫知資州,宣撫鄭剛中薦其治行 第一,移知蜀州,盜不敢入境。州產綾,先是守以軍匠 置機買絲虧直,民病之,道夫斷其機。」

《輟耕錄》:「宋御府所藏書畫,青紫大綾為褾。」

《金史百官志》:「吏部為簿,列百司官名,更有所更代,則 以小黃綾書更代之期及所以去就之故,而制其銓 擬之要領焉。」

《元史裕宗本傳》:裕宗為皇子,服綾袷,為瀋所漬,命侍 臣重加染治。侍臣請織綾,更製之,太子曰:「吾欲織百 端,非難也。顧是物未敝,豈宜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