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1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古今自鑒,有以益國家者,朕當與共府庫,何至以貪

冒聞乎?」因賜帛數十,媿切之。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 以賂破法,不可赦,奈何又賜之。」帝曰:「使有恥者得賜 甚於戮。如不能,乃禽獸也,殺之何益?」

《舊唐書太宗紀》:「貞觀十一年九月,賜瀕河遭水之家 帛十五匹半,毀者八匹。」

《唐書諸公主傳》:長樂公主下嫁長孫沖。帝以長孫皇 后所生,故敕有司裝齎視長公主而倍之。魏徵曰:「昔 漢明帝封諸王曰:『朕子安得同先帝子乎?然則長公 主者,尊公主矣。制有等差,渠可越也』?帝以語后,后曰: 『嘗聞陛下厚禮徵,而未知也。今聞其言,乃納主于義, 社稷臣也。妾于陛下,夫婦之重,有所言,猶候顏色,況 臣下情隔禮殊,而敢犯嚴顏,陳忠言哉!願許之,與天 下為公』。」帝大悅,因請齎帛四十匹,錢四十萬,即徵家 賜之。

《談賓錄》:「太宗嘗以金帛購王羲之書跡,天下爭齎古 書,詣闕以獻。」

《太平御覽》:「太宗召太子舍人陸敦信勞之曰:『爾所錄 古先太子善惡事,多所規諷,誠可喜』。因賜帛五十段。」 《唐書。狄仁傑傳》:仁傑以地官侍郎同鳳閣彎臺平章 事,會為來俊臣所搆,捕送制獄。守者寖弛,丐筆書帛, 置褚衣中,好謂吏曰:「方暑,請付家徹絮。」仁傑子光遠 得書上變,因免死。

《唐國史補》:長安中,爭為碑誌。裴均之子,將圖不朽,積 縑帛萬匹,請于韋相。貫之舉手曰:「寧餓死,不苟為此 也。」

《唐書隱逸傳》:「白履忠,汴州浚儀人。開元十年,刑部尚 書王志愔薦履忠博學守操,召赴京師,詔拜朝散大 夫。乞還,手詔許游京師,徐返里閭。吳兢,其里人也,謂 曰:『子素貧,不霑斗米匹帛,雖得五品,亦何益』?履忠曰: 『往契丹入寇,家取排門夫,吾以讀書縣為免。今終身 高臥,寬徭役,豈易得哉』!」

岑參《詩序》:「太白胡僧,不知幾百歲,眉長數寸,身不製 繒帛,衣以草葉。」

《唐國史補:裴佶常話》:少時,姑夫為朝官,有雅望。佶至 宅看其姑,會其朝退,深嘆曰:「崔昭何人,眾口稱美,此 必行賄者也,如此安得不亂?」言未竟,閽者報壽州崔 使君候謁,姑夫怒,呵閽者將鞭之。良久,束帶強出。須 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饌,又令秣馬飯僕。姑曰:「前何倨 而後何恭也。」及入門,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學院中。」佶 未下階,出懷中一紙,乃昭贈官絁千匹。

陳諫者,市人,強記。忽遇染人,歲籍所染綾帛尋丈尺 寸,為簿合圍,諫泛覽,悉記之。

《唐書太宗諸子傳》:「曹王明子皋為荊南節度使,賜實 封三百戶。性勤儉,庫帛皆印署,以杜吏謾。」

《馮伉傳》:「伉為睦王等待讀。李抱真卒,伉持節臨弔,歸 之帛不受。又致京師,伉上表固拒。」

《列女傳》:賈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貶嶺南,以妻少,乃訣 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無須也。」董不荅,引繩束 髮,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直言貶二十年 乃還,署帛宛然,及湯沐,髮墮無餘。

《酉陽雜俎》:「今閤門有宮人垂帛引百僚,或云自則天, 或言因後魏。」

《唐書崔融傳》:「融曾孫從為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 事,官吏奉帛常加倍以給,獨節度使則否,從皆與之 同。」

《舊唐書蕭俛傳》:俛弟俶,授楚州刺史。辭日,文宗謂俶 曰:「蕭俛先朝名相,筋力未衰,可一來京國。朕賜俛詔 書匹帛,卿便賫至濟源,道吾此意。」蕭俶宣示,俛竟不 起。

《同昌公主傳》:同昌公主下嫁,一日,大會韋氏之族于 廣化里,玉饌俱陳,暑氣將甚,公主命取澄水帛以蘸 之,掛于南軒,滿座則皆思挾纊。澄水帛長八九尺,似 布輕細明薄可鑑,云其中有龍涎,故能消暑也。 《雲仙雜記》:張寶凡衣服采帛,皆以所任官印印之,嘗 曰:「此印賢于掌庫奴遠矣。」

伊處士從眾人求尺寸之帛,聚而服之,名曰「斂衣。」 《道山新聞》:李後主宮嬪窅娘,纖麗善舞。後主作金蓮, 高六尺,令窅娘以五色帛繞素襪舞蓮中,回旋有凌 雲之態。

《宣和書譜》:江南後主李煜,其作大字,不事筆,卷帛而 書之,皆能如意,世謂「撮襟書。」

《鐵圍山叢談》:江南李重光染帛多為天水碧。天水,國 姓也。當是時,藝祖方受命,未幾,王師果下建業。 《宋史樂志》:「諸侯執帛,天后當陽。」

《王彥超傳》:彥超依鳳翔重雲山僧含暉道人為徒。暉 善觀人,謂彥超曰:「子富貴人也,安能久居此。」資帛遣 之。

辟寒寇萊公鎮北門,有善歌者至庭,公取金鍾獨酌, 令歌數闋贈之。束綵侍兒倩桃自內窺之,為詩呈公 云:「夜冷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臘天日短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