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01 (1700-1725).djvu/13

此页尚未校对

何慚兒子。」

《晉書烈女傳》:「孟昶妻周氏,家豐財產。劉裕將建義,與 昶定謀,周氏傾資產以給之,所有絳色者,悉斂置帳 中,潛自剔綿,以絳與昶,遂得數十人,被服赫然,悉孟 氏所出。」

辟寒酒泉南有銅駝山,言虜犯者有大雪。沮渠蒙遜 之時,命工取之,得綿數萬斤。

《南史循吏傳》:「阮長之,元嘉十一年,除臨海太守,在官 常擁敗絮至郡。」

《宋書孝義傳》:「郭世道子原平,父喪既終,自起兩間小 屋,以為祠堂,每至節歲蒸嘗於此數日中哀思,絕飲 粥。父服除後,不復食魚肉於母前,示有所噉,在私室 未曾妄嘗。自此迄終,三十餘載。高陽許瑤之居在永 興,罷建安郡丞,還家,以綿一斤遺原平,原平不受,送 而復反者前後數十。瑤之乃自往曰:『今歲過寒,而建 安綿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隱逸傳》:朱百年隱跡避人,唯與同縣孔凱友善。凱亦 嗜酒,相得輒酣,對飲盡歡。百年家素貧,母以冬月亡 衣並無絮,自此不衣綿帛。嘗寒時就凱宿,衣悉裌布。 飲酒醉眠,凱以臥具覆之,百年不覺也。既覺,引臥具 去體,謂凱曰:「綿定奇溫。」因流涕悲慟。凱亦為之傷感。 《南史孝義傳》:何子平事母至孝,母喪,年將六十,有孺 子之慕,晝夜號叫,暑避清涼,冬不衣絮。

《宋書沈懷文傳》,「懷文遷尚書吏部郎,齋庫上絹,年調 鉅萬匹,綿亦稱此。期限嚴峻,民間買絹一匹至二三 千,綿一兩亦三四百。貧者賣妻兒,甚者或自縊死。懷 文具陳民困,由是綿絹薄有所減。」

《孔覬傳》:覬弟道存,從弟徽,頗營產業。二弟請假東還, 覬出渚迎之,輜重十餘船,皆是綿絹紙席之屬。覬見 之偽喜謂曰:「我比困乏,得此甚要。」因命上置岸側。既 而正色謂道存等曰:「汝輩忝預士流,何至還東作賈 客邪?」命左右取火燒之,燒盡乃去。

《南史宋顏延之傳》:「延之子竣,丁父憂。裁踰月,起為右 將軍,丹陽尹如故。竣固辭,表十上,不許,遣中書舍人 戴寶明抱竣登車,載之郡舍,賜以布衣一襲,絮以綵 綸,遣主衣就衣諸體。」

《齊高祖紀》,建元元年「冬十月,荊州天井湖出綿,人用 與常綿不異。」

《南齊書祥瑞志》:「建元元年,郢州監利縣天井湖水色 忽澄清,出綿,百姓採以為纊。」按郢州南史作荊州未知孰是姑並存之 永明二年,護軍府門外桑樹一株,並有蠶絲,綿被枝 莖。史臣按:漢光武時,有野蠶成繭,百姓得以成衣服。 今則浮波幕樹,其亦此之類乎?

《南史·文學傳》:「卞彬不得仕進,乃著《蚤虱賦》,序曰:『余多 病,起居甚疏,縈寢敗絮,不能自釋』。」

《隱逸傳》:「阮孝緒年十六,父喪,不服綿纊,雖蔬菜有味 亦吐之。」

《齊·劉懷珍傳》:「懷珍從孫訏,家甚貧苦,併日而食。隆冬 之月,或無氈絮,訏處之晏然。」

《雲仙雜記》:「沈休文多病,六月猶綿帽溫爐,食薑椒飯, 不爾則委頓。」

《隋書禮儀志》:「六等之冕,皆有黈,纊以黃綿為之,大如 橘。」

《食貨志》:「其課丁男調布絹各二丈,絲三兩,綿八兩,祿 絹八尺,祿綿三兩二錢。」

《何稠傳》:「稠歷太府丞,博覽古圖,多識舊物。波斯嘗獻 金綿錦袍,組織殊麗,上命稠為之,踰所獻者。」

《舊唐書食貨志》賦役法:「每丁歲入租粟二石,調則隨 鄉土所產,綾、絹、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輸綾、絹、絁 者兼調綿三兩,輸布者麻三斤。」

《唐書地理志》:「太宗因山川形便,分天下為十道,一曰 關內道,厥賦絹、綿、布、麻。」

《儒學傳》:「歐陽詢子通,儀鳳中累遷中書舍人。居母喪, 詔奪哀。每入朝,徒跣及門,夜直藉槁以寢,非公事不 語。居廬四年,不釋服。冬月,家人以氈絮潛置席下,通 覺即徹去。」

《舊唐書憲宗紀》:元和五年六月,「應給食實封,例節度 使兼宰相,每食實封百戶,歲給八百端匹。若是絹,加 給綿六百兩。」

《唐書李師道傳》:「田弘正之度河也,禽其將夏侯澄等 四十七人,有詔悉赦之,給繒絮,還隸魏博、義成軍,賊 皆感慰。」

《同昌公主傳》:「同昌公主出降,有火蠶綿,云出火洲,絮 衣一襲,用一兩,稍過度則熇蒸之氣不可近云。」 《聞見雜錄》:廣東老嫗江邊得巨蚌,剖之得大珠,歸而 藏之絮中,夜輒飛去,及曉復還。

《無錫縣志》:興寧鄉之寺頭初,其土人多以務本自殖。 有某氏者,以彈綿花起家,久遂殷富。知浮慕文墨,造 請名士會作堂成。祝枝山為題聯句云:「三尺冰絃彈 夜月,一天飛絮舞春風。」其家甚愛重之,而不知其嘲 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