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56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令崇尹新明倫堂、文會堂及兩序。齋舍四,東曰「尚義」、 「親仁」,西曰「務本、好禮。」嘉熙庚子,季令義山復新大成 殿及兩廡戟門,作亭青雲之巔,以暢閒適眺望之趣。 淳祐己酉,趙令必英又市民居,拓其境,作外門,而學 宮完美矣。國朝因前代尚文之治,汲「汲以勉勵作養 為務,由至元、元貞、大德至大,詔旨丁寧,有隆無替。皇 慶、延祐貢舉既行,則雖中人以下皆知所勸,文治可 謂盛矣。」而臨川之學,迨今又將百年,未有重修者也。 成都馬祖壽來為令,周視學宮,意有弗稱,亟命學官 葺理,躬率邑士,不憚勞費。材木之朽腐者易,瓦甓之 缺壞者增,牆壁之破者補之,楹柱之欹者正之。蓋覆 比密,杇墁煇炳,學計不損一毫,而王祀之宮、群官之 室,煥然一新。既落其成,眾士咸喜。教諭鄧文以學宮 舊無碑刻,懼事跡永遠湮沒,欲備始終、傳久遠,而屬 記於澄。予竊謂文儒之尚,此聖世之厚恩;廟學之修, 此賢令之善政。雖然,有治有教,今日文治浸盛,而文 教獨有當明者焉。前黃文肅公以朱子之學教臨川 之士,流風未泯。朱子之學,宗程而祖孔,孔子之道,皦 如日月,人心所同得也。究其理,踐其事,以吾心之所 同得,契聖人之所先得,知必真知,行必實行,豈徒剽 掠《四書》《五經》之緒言,以趨時干進而已哉?臨川之士, 繼自今勇猛奮發,洗濯刮磨,以革舊染,以涉聖涯。一 旦丕變,士習與學宮俱新,雖俾臨川為洙泗可也。夫 如是,其可無負於聖世長育之仁矣!其可無戾於賢 令承宣之美矣!

《無錫縣梁谿義塾記》
前人

「梁谿義塾」者,湖廣等處儒學提舉強以德之所建,以 淑其里中之子弟者也。塾在無錫州西南隅「梁谿之 東,屋以間計,三十而贏;田以畝計,一千而贏;歲入以 斛計,五百而贏。燕居有申申夭夭之儀,報祀有濟濟 鏘鏘之禮。延請名儒以施其教,招集後進,以受其教。 務俾講習其間者,皆能明經修行,以稱時需。」此其意 也。侯嘗教授於南劍、福州,又提舉江浙湖廣,其在官 也,政教所被,亦云廣矣。其居家也,乃於里塾之教,拳 拳若是。予竊證之以古,古者國有國學,鄉有鄉學,二 千五百之州,五百之黨,既莫不有學,而二十五家之 閭猶必有塾,里中有道有德之老,朝夕教焉,何也?蓋 教必自近始,始於塾而升之黨,升之「州而達於國,然 後考論其材而官之,培其根本者深厚,而非晨種暮 穫之比,古之人材所以後世莫能及也。」今日有路府 州縣儒學,有舊設新創書院,不為不多,視古者鄉術 州黨之學,豈有異乎?然教官例從省部注擬,何能一 一得其人哉?學校之教,有虛名而無實效,往往由此。 義塾之教不然,選擇師儒,在己識鑑而無所牽掣,雖 未必有如淳古道德之師,夫苟得耆艾博碩之彥,引 導有其方,熏漬有其漸,不壞之以速成,不害之以小 利,亦庶幾乎古焉爾。凡游處義塾之子弟,勿卑污其 志,斷斷以古之人才自期,此心此理必通貫體用而 無闕遺,所言所行,對越天地而無愧怍。若夫淺末於 口耳,葩華於筆墨,以釣譽媒身而已,寧不負義塾所 以教之意也夫?強侯又捐山四百畝為義塚,凡貧而 無地可葬者得葬焉,侯之用心亦仁矣。至治三年,當 路以其事轉聞於朝,立門旌表,以示勸云。

《重修常州路儒學碑記》
張伯淳

皇帝踐祚之初,制詔天下郡學完葺如法,養士,無田 者官給,凡皆尊孔子之道,德至渥也。然則學宮崇飾, 宜不在諸名山大川常祀之下。常州故有學,刱於唐 刺史李栖筠,迨宋陳襄為守,移置郡治西南地,踞重 河之會,占金斗之勝,毀於乙亥歲。惟禮殿講堂,巋然 如魯靈光,斯文有相如。是夫二十年間,葺未易完,且 「廟與學混,非所以肅觀瞻,昭禮敬。此固有志於道所 為歉然而未能遂也。」總管安豐呂侯師聖戾止,當詔 下之歲十二月,祗若德意,獨能視為先務,以其狀白 於廉訪副使王侯,侯意同議合。既得請,於是審曲面 勢,計工度材,修大成殿,龕帳鼎新,塑十哲像,繪從祀, 逮階序一改舊觀,廟與學始各得所。昔以為病者,易 而整齊。既又剪榛蕪,增建四齋室,俾學者克廣德心。 先賢有祠,聽事有堂,儲糧有廩,闢兩廡而弘之,凡刱 屋為間者四十有三,即其故而完葺者不與焉。如鑄 祭器,置書籍,惟事事備。先是,學有田二十六頃,隸宜 興之從善鄉,歲入米二千石有奇,久為僧舍豪家所 奪,求直有司十年不能決。至是事徹,中朝,尋報可,侯 之有功於學大矣,而猶以為未也。一日,語教授天台 吳君宗彥曰:「殿有儀門,冠帶所集,摧腐將壓,盍更諸 必崇必敬。」乃稽古式,市大木作門五間,簷牙森聳,輪 奐翬飛,學舍於是大備。是役也,經營於侯下車之始, 落成於元貞二年十月。公餘督勵必躬,凡費則撙學 廩以給。工樂趨事,農不知役。郡文學不有其勞,歸之 太守,太守不自有,而歸工部使者,猗歟盛哉!會伯淳 謁告還里,文掾敘修建本末,願紀其實。於戲!井田廢 而阡陌,封建廢而郡縣,肉刑廢而鞭笞,銅冶廢而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