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35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有以發焉。淳熙戊戌季夏閏月,新安朱熹謹書。

《跋張忠確公家問》
前人

熹嘗銘張忠文公之廟曰:「得讀其遺書而歎慕其風 烈。」今又得觀公子忠確公汾州《家問》,尤深敬仰。竊惟 國家承平百年,德隆澤茂,世臣喬木,不為無人。而一 旦危難之際,忠義之節乃獨萃于張氏之一門,其亦 盛矣。公之大節,青天白日,固不待贊述而後明。而熹 獨于其筆札之精謹,見其神氣之安閒,於其家人父 子之間,見其誓死之外,唯以收恤遺孤為寄,而無一 毫內顧,下流之私也。嗚呼!非其胸中有以大過人者, 何以及此!先覺有言:「慷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若公之死,其真所謂從容就義者邪!公孫行儉因友 人余克忠以此軸見視,三復以還,為之感涕,因敬識 其後云。慶元丙辰十月己巳

《跋曾裘父艇齋師友尺牘》
前人

此編皆諸前輩所與艇齋曾公往來書疏也。其子濰 錄以成書,乃亦置予言於其間,非其倫矣。紹熙甲寅, 經由臨川,得而觀之,深以愧歎。嗚呼!艇齋既不幸即 世,而卷中人亦往往逝去,獨陸務觀與予在耳,此又 重可悲也。八月二十七日熹記。

《還鄉謝人惠書啟》
前人

遠勤車蓋,已欣獲奉於清標;寵被函書,復喜與聞於 雅趣。第慚衰陋,莫稱揄揚。雖請誦其所聞,蓋嘗自竭; 尚敬修其可願,式副深期。過是以還,未知所報。

《跋朱文公所與任伯起樞密柬》
魏·了翁

《前帖》論處己接物之要,曰:「循理而行,自然中節。」《後帖》 論讀書作文之要,曰:「平心熟看,自見滋味。」嗚呼,旨哉 斯言!聖賢所謂「勿正勿忘勿助長」,所謂「欲其自得之。」 「自得之則居安資深」者,皆是義也。覽者宜有以精體 而篤踐焉。

《跋張忠獻公與外舅帖》
周必大

張忠獻公忠君憂國勸學為善之心,造次顛沛,未嘗 少忘,凡見於手書者皆是也。近世浮辭謬敬,盈於尺 牘,觀此得不見賢思齊乎?茲八幅者,外舅御史王公 彥先紹興庚辰守公鄉郡及移瀘帥答書也。德人士 風之褒,期待甚厚。蓋聞名於過平江之日,知非溢美。 外舅季子嘉賓藏之有年,今傳其子紹祥,而屬某題 其後。慶元戊午五月庚辰

《跋虞丞相尺牘》
前人

陳孟公口占私書數百封,親疏各有意,河南大驚。韋 郇公命侍史答牋記,惟書名若「五朵雲」,時人慕之。翰 墨之貴,古今一也。

《跋韓忠獻王帖》
前人

右韓忠獻王《答司馬文正公手書》,其前二幅蓋熙寧 四年春文正自雍移許時也,後二幅則歸洛矣。二公 在嘉祐中,固已忠義相許,及治平初,忠獻畫陝西義 軍之策,文正肆論其非,略無假借。已而自劾,至於三 奏六申中書。前輩「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大抵如此。暨 王介甫得政,時異事變,尺牘酬答,孜孜以為國為宗」、 社,為天下為禱,大忠大義,執鞭欣慕,忠獻豈受辭相 悅哉?使當時見之,可以動悟人主,後世觀之,可以廉 貪立懦。彼為「無使齊年知,無使上知」之語者,讀此,顙 其泚矣。竇君即舜卿也。淳熙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奉 敕同文正曾孫權吏部侍郎伋齋祠璿璣觀。出示此 帖,敬題其後。

《題宋景文家書》
前人

前輩謂「文章當如作家書。」今觀《景文公家書》,皆成文 章,是固一理也。淳熙丁未二月二十三日。

《跋邢氏慶國夫人手書》
陳傅良

余與天台謝傑、景英為忘年交,謝、趙出也,為余言外 氏丞相家法甚悉。今見邢氏趙夫人手書戒婦子一 紙,往往與景英語合。邢尚書、趙丞相事具《國史》。至其 故家典型,要自令人起敬。

《跋東坡與章子厚書》
前人

予來湘中,見故家遺帖為多,而有二異。此書與趙潭 州所藏《黃門論章子厚罷樞密疏》也。諫疏在省中,不 知何年流落人間,固可異。此書傷觸大臣,宜不為藏, 而亦存於今,則尤異耳。書作於元豐元年,於是西方 用兵,後四十七年王蔡為燕山之役,京師遂及於禍, 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信哉,信哉!又後 六十七年,《永嘉陳傅良書》。

《跋孟蜀王書後》
前人

予讀漢文《賜南粵王趙佗書》,知西都之所以興也。周 世宗一世英主,而昶以偏方通上國,方哆然自大,其 語多諷刺不遜,其能免乎?後而蜀亡,諸君子顧以文 詞取之,何哉?

《朱文公與方耕道帖》
劉克莊

吾里前輩方耕道耒,乾道三年擢第,歷仕有廉直聲, 受學朱、張之門,嘗從官公辟為湖北帥屬。文公與之 書云:「既為辟客,有見聞當密言。」又云:「當斟酌量度,有 益而後言。」又云:「若一言不契,即欲忿然去,則不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