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4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次顯宗。太和十四年,尚書李沖奏:「昺河右碩儒,今子 孫沈屈,未有祿潤,賢者子孫,宜蒙顯異。」於是除其一 子為郢州雲陽令。正光三年,太保崔光奏曰:「臣聞太 上立德,其次立功。立言。死而不朽,前哲所尚。思人愛 樹,自古稱美。故樂平王從事中郎燉煌劉昺,著業《涼 城》,遺文茲在,篇籍之美,頗足可觀。如或愆釁,當蒙數 世之宥。況乃維祖逮孫,相去未遠,而令久淪皁隸,不 獲收異,儒學之士所為竊歎。臣忝職史,敢冒以聞奏。 乞敕尚書推檢所屬,甄免碎役,用廣聖朝旌善繼絕, 敦化厲俗,於是乎在。」四年六月,詔曰:「昺德冠前世,蔚 為儒宗,太保啟陳,深合勸善。其孫等三家,特可聽免 河西,人以為榮。」

索敞

按《魏書》本傳,「敞字巨振,燉煌人。為劉昺助教。專心經 籍,盡能傳昺之業。涼州平,入國,以儒學見拔,為中書 博士。篤勤訓授,肅而有禮。京師大族貴遊之子,皆敬 憚威嚴,多所成益。前後顯達位至尚書牧守者數十 人,皆受業於敞。敞遂講授十餘年。敞以喪服散在眾 篇,遂撰比為《喪服要記》。其名字論文多不載。後出補」 扶風太守,在位清貧。未幾卒官。時舊同學生等為請。 詔贈平南將軍、涼州刺史,諡曰「獻。」

敞子僧養,中書議郎、京兆太守。

僧養子演貴,征東府參軍。

演貴子懷真,字公道,武定末,侍御史。初,敞在州之日, 與鄉人陰世隆文才相友。世隆至京師,被罪徙和龍, 屆上谷,困不前達,土人徐能抑掠為奴。五年,敞因行 至上谷,遇見世隆,語其由狀,對泣而別,敞為訴理得 免。世隆子孟貴,性至孝,每向田耘耨,早朝拜父,來亦 如之。鄉人欽其篤於事親。

陰仲達

按《魏書》本傳:仲達,武威姑臧人。祖訓,字處道,仕李暠 為武威太守。父華,字季文,姑臧令。仲達少以文學知 名,世祖平涼州,內徙代都,司徒崔浩啟仲達與段承 根云:「二人俱涼土才。」華同修國史,除祕書著作郎,卒。 華次子周達,徐州平南司馬、太山太守。

按《十六國春秋?西涼錄》,「仲達以文學知名西土。」

崔浩

按《魏書》本傳:「浩字伯淵,清河人也。白馬公元伯之長 子。少好文學,博覽經史,元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 綜,研精義理,時人莫及。弱冠為通直郎。天興中,給事 祕書,轉著作郎。太祖以其工書,常置左右。太祖季年, 威嚴頗峻,宮省左右多以微過得罪,莫不逃隱,避目 下之變。浩獨恭勤不怠,或終日不歸。太祖知之,輒命」 賜以御粥。其砥直任時,不為窮通改節,皆此類也。太 宗初,拜博士祭酒,賜爵武城子。常授太宗經書,每至 郊祠,父子並乘軒軺,時人榮之。太宗好陰陽術數,聞 浩說《易》及《洪範五行》,善之。因命浩筮吉凶,參觀天文, 考定疑惑。浩綜覈天人之際,舉其綱紀,諸所處決,多 有應驗。恆與軍國大謀,甚為寵密。是時,有兔在後宮, 驗問門官,無從得入。太宗怪之,命浩推其咎徵。浩以 為當有鄰國貢嬪嬙者,善應也。明年,姚興果獻女。神 瑞二年,秋穀不登,太史令王亮、蘇坦因華陰公主等 言讖書國家當治,鄴應大樂五十年,勸太宗遷都。浩 與特進周澹言於太宗曰:「今國家遷都於鄴,可救今 年之飢,非長久之策也。東州之人,常謂國家居廣漠 之地,民畜無算,號稱牛毛之眾。今留守舊都,分家南 徙,恐不滿諸州之地。參居郡縣,處榛林之間,不便水 土,疾疫死傷,情見事露,則百姓意沮,四方聞之,有輕 侮意;屈丐、蠕蠕,必提挈而來。雲中、平城,則有危殆之 慮,阻隔恆、代千里之險,雖欲救援,赴之甚難。如此,則 聲實俱損矣。今居北方,假令山東有變,輕騎南出,燿 威桑梓之中,誰知多少?百姓見之,望塵震服,此是國 家威制諸夏之長策也。至春草生,乳酪將出,兼有菜 果,足接來秋。若得中熟,事則濟矣。」太宗深然之,曰:「唯 此二人,與朕意同。」復使中貴人問浩、澹曰:「今既餬口, 無以至來秋。來秋或復不熟,將如之何?」浩等對曰:「可 簡窮下之戶,諸州就穀,若來秋無年,願更圖也,但不 可遷都。」太宗從之。於是分民詣山東三州食,出倉穀 以廩之,來年遂大熟。賜浩、澹妾各一人,御衣一襲,絹 五十匹,綿五十斤。初,姚興死之前歲也,太史奏:「熒惑 在匏瓜星中,一夜忽然亡失,不知所在。」或謂下入危 亡之國,將為童謠妖言,而後行其災禍。太宗聞之大 驚,乃召諸碩儒十數人,令與史官求其所詣。浩對曰: 「按《春秋左氏傳》說,神降於莘,其至之日,各以其物祭 也。請以日辰推之,庚午之夕,辛未之朝,天有陰雲。熒 惑之亡,當在此二日之內。庚之與未,皆主於秦,辛為 西夷。今姚興據咸陽,是熒惑入秦矣。」諸人皆作色曰: 「天上失星,人安能知其所詣,而妄說無徵之言。」浩笑 而不應。後八十餘日,熒惑果出於東井。留守盤旋,秦 中大旱,赤地昆明池水竭。童謠訛言,國內諠擾。明年, 姚興死,二子交兵。三年國滅。於是諸人皆服,曰:「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