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24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除奉朝請。先是,均表求撰《齊春秋》,書成奏之,高祖以」

其書不實,使中書舍人劉之遴詰問數條,竟支離無 對,敕付省焚之,坐免職。尋有敕召見,使撰《通史》,起三 皇,訖齊代,均草《本紀》《世家》。功已畢,唯《列傳》未就。普通 元年卒,時年五十二。均注范曄《後漢書》九十卷,著《齊 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唐先賢 傳》五卷,《續文釋》五卷,《文集》二十卷。先是有廣陵高爽、 濟陽江洪、會稽虞騫,並工屬文。爽,齊永明中贈衛軍 王儉詩,為儉所賞。及領丹陽尹,舉爽郡孝廉。天監初, 歷官中軍臨川王參軍,出為晉陽令,坐事繫治,作《鑊 魚賦》以自況,其文甚工,後遇赦獲免,頃之卒。洪為建 陽令,坐事死。騫,官至王國侍郎,並有文集。

劉峻

按《梁書文學傳》,「峻字孝標,平原平原人。父珽,宋始興 內史。峻生期月,母攜還鄉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峻 年八歲,為人所略。至中山,中山富人劉寔愍峻,以束 帛贖之,教以書學。魏人聞其江南有戚屬,更徙之桑 乾。峻好學,家貧,寄人廡下,自課讀書。常燎麻炬,從夕 達旦。時或昏睡,爇其髮,既覺復讀,終夜不寐。其精力」 如此。齊永明中,從桑乾得還,自謂所見不博,更求異 書,聞京師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謂之「書淫。」時 竟陵王子良博招學士,峻因人求為子良國職,吏部 尚書徐孝嗣抑而不許,用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明 帝時,蕭遙欣為豫州,為府刑獄,禮遇甚厚。遙欣尋卒, 久之不調。天監初,召入西省,與學士賀蹤典校祕書。 峻兄孝慶時為青州刺史,峻請假省之,坐私載禁物, 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學,及遷荊州,引為 戶曹參軍,給其書籍,使抄錄事類,名曰《類苑》。未及成, 復以疾去。因遊東陽紫巖山,築室居焉。為《山栖志》,其 文甚美。高祖招文學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進,擢以 不次。峻率性而動,不能隨眾沉浮。高祖頗嫌之,故不 任用,乃著《辨命論》以寄其懷曰:「主上嘗與諸名賢言 及管輅,歎其有奇才而位不達。時有在赤墀之下預 聞斯議,歸以告余。」余謂士之窮通,無非命也。故謹述 天旨,因言其略云:「臣觀管輅,天才英偉,珪璋特秀,實 海內之髦傑,豈日者卜祝之流?而官止少府丞,年終 四十」八。天之報施,何其寡歟?然則高才而無貴仕,饕 餮而居大位,自古所歎焉,獨公明而已哉!故性命之 道,窮通之數,夭閼紛綸,莫知其辨。仲任蔽其源,子長 闡其惑。至於鶡冠甕牖,必以懸天有期;鼎貴高門,則 曰唯人所召。譊譊讙咋,異端俱起。蕭遠論其本而不 暢其流,子元語其流而未詳其本。嘗試言之曰:「夫道 生萬物則謂之道;生而無主謂之自然。自然者,物見 其然,不知所以然;同焉皆得,不知所以得,鼓動陶鑄 而不為功,庶類混成而非其力,生之無亭毒之心,死 之豈虔劉之志?墜之淵泉非其怒,昇之霄漢非其悅。 蕩乎大乎,萬寶以之化;確乎純乎,一化而不易。化而 不易,則謂之命。命也者,自」天之命也。定於冥兆,終然 不變,鬼神莫能預,聖哲不能謀,觸山之力無以抗,倒 日之誠弗能感。短則不可緩之於寸陰,長則不可急 之於箭漏,至德未能踰,上智所不免。是以放勛之代, 浩浩襄陵,天乙之時,焦金流石,文公疐其尾,宣尼絕 其糧,顏回敗其叢蘭,冉耕歌其《芣苡》,夷叔斃淑媛之 言,子輿困臧倉之訴,聖賢且猶若此,而況庸庸者乎? 至乃伍員浮屍於江流,三閭沈骸於湘渚,賈大夫沮 志於長沙,馮都尉皓髮於郎署。君山鴻漸,鎩羽儀於 高雲;敬通鳳起,摧迅翮於風穴。此豈才不足而行有 遺哉?近代有沛國劉瓛,瓛弟璡,並一時之秀士也。瓛 則關西孔子,通涉《六經》,循循善誘,服膺儒行;璡「則志 烈秋霜,心貞琨玉,亭亭高竦,不雜風塵,皆毓德於衡 門,並馳聲於天地,而官有微於侍郎,位不登於執戟, 相繼徂落,宗祀無饗。」因斯兩賢以言古,則昔之「玉質 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斥於當年,韞奇才而莫用。候草 木以共凋,與麋鹿而同死。膏塗平原,骨填川谷,湮滅 而無聞者,豈可勝道哉?」此則宰衡之與皁隸,容彭之 與殤子,猗頓之與黔婁,陽文之與敦洽,咸得之於自 然,不假道於才智。故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其斯之 謂矣。然命體周流,變化非一,或先號後笑,或始吉終 凶,或不召自來,或因人以濟,交錯紛糾,循環倚伏,非 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驗。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 無形可以見,無聲可以聞,必御物以效靈,亦憑人而 成象。譬天王之冕旒,任百官以司職。而或者睹湯、武 之龍躍,謂龕亂在神功;聞孔、墨之挺生,謂英睿擅奇 響;視彭、韓之豹變,謂鷙猛致人爵;見張、桓之朱紱,謂 明經拾青紫。豈知有力者運之而趨乎?故言而非命, 有六蔽焉,余請陳其梗概。夫靡顏膩理,哆噅顣頞,形 之異也;朝秀辰終,龜鶴千歲,年之殊也;聞言如響,智 昏菽麥,神之辨也。同知三者,定乎造化,榮辱之境,獨 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識於十,其蔽一也。龍犀日角, 帝王之表;河目龜文,公侯之相。撫鏡知其將刑,壓紐 顯其膺錄。星虹樞電,昭聖德之符;夜哭聚雲,鬱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