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11 (1700-1725).djvu/16

此页尚未校对

按《岳州府志》:「毛友誠,字伯明,號竹閒。初居平江,後聞 良佐高弟康叔臨得伊洛之傳,避世岳陽,遂徙家巴 陵,往從之,遂謝去科舉之學,閉戶讀書,尤邃於《易》。岳 陽教授龔安國聞其名,延為學正。李蟠以晦翁高弟 分教岳陽,尤加敬禮。所著有《玩易手抄》。」

鍾震

按《長沙府志》:「鍾震,湘潭人。家南嶽山下,築主一書院, 師事晦菴朱先生,講學於中,湘南學者,一時嚮風。後 真景元守長沙,延典郡教,稱為主一先生。」

唐人鑑

按《零陵縣志》:唐人鑑,字德明,居瀟崖,好學能文。楊誠 齋始至,即與納交。一日,誠齋假爐香以問卜人,鑑以 小詩送之曰:「聞爇爐香要決疑,決疑何以卜蓍龜。聖 人自有韋編在,進退存亡豈不知。」誠齋得詩歎服。常 築室於州學之西,植竹萬竿,扁曰「玉立齋。」

吳倫

按《零陵縣志》:「吳倫,字子常,孝宗時人。穎悟善屬文。南 軒之帥江陵也,倫從受業,至於《易》簀,惟倫侍側。蟬蛻 人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蓋以告倫也。」

簡克己

按《廣東通志》:簡克己,南海人也。少習舉業,已而厭之, 嘆曰:「言行未寡尤悔,遽投牒事干祿,豈古人意哉?」遠 遊湖湘,師事南軒張栻者數年,講性理之學,以真知 實踐為功,胸中群疑渙如也。栻亦稱其精確有守。既 得其傳,退歸杜門,不妄與人交。所知詢之,則曰:「吾方 治吾身心,藥未暇也,而敢騖外乎哉?」書南軒之言,為 《座右銘》曰:「人之性,仁義禮智四德具焉。其愛之體則 仁也,是乃天地生物之心,而其所由生者也,故仁為 四德之長。人惟己私蔽之,以失其性之理,是以為仁 莫要乎克己。己私既克,愛之理無蔽,則與天地萬物 血脈貫通,而用亦無不周矣。」故顏子在聖門,尼父教 以非禮勿視聽言動,而即請事斯語。況吾儒修身理 性,而可不勉強從事乎?其取名「克己」者,蓋顧名思義 之意也。

陳葵

按《處州府志》:「陳葵,字叔向,青田人。自少篤學,至老不 倦。舉隆興進士,知平陽縣。居官廉介,父病不解衣數 月,兄弟相友愛。師事魏益之,因教以盡棄所懷,獨立 于物之表。未久,忽大悟,洪纖大小,高下曲直,若有見 焉。且疑呂伯恭讀書徒多,朱元晦修方不療時證。又 嘗自言用功益難,進道愈遠。古人今人皆未可輕議。」 晦翁每重其學術,士有志者必使往從之,曰:「可以寡 過也。」又《與其子在書》曰:「過青田不可不見陳叔向。」

劉炎

按《處州府志》:「劉炎,字子宣,松陽人。少事父遯齋先生。」


習聞庭訓,專事程、朱之學,因慶元黨籍,隱居不仕。從 真文忠遊,著《劉子邇言》十二卷,其略曰:「中天地而立, 與天地參者人也。天命以人,不物之矣。天不物之,而 自待以物始也。人終去禽犢不遠矣。然則人之性,天 地之性也。孔以為貴,孟以為善,天地予人之正也。荀 卿謂之惡,主血氣言之也。揚雄謂之混雜,人與物言 之也。韓愈品分之,是猶以清濁之氣、高下之質言之 也。荀卿、韓子言性,皆非天地,予人之正也。君子保天 地之性之謂仁,成天地之性之謂學。」其言行于世。

謝璡

按《祁門縣志》:「謝璡,字公玉,朱子門人,見朱子《師友淵 源圖》。環谷先生嘗表其墓,略云:『公嘗從朱夫子講性 命之旨,其學始于格致而篤于齊家,始于成己而通 于成物,才識足臻遠大,官不配其德,不得展其蘊。散 亂以來,典籍廢壞,其嘉言善行不可備見,語錄、目錄 僅存一二。嘉泰初,嘗佐邑侯休仕謙興建廟學,碑記』」 其事:庠北舊有文公祠,以公配享,拜瞻遺像,尚可想 見其人。嗚呼!當朱子倡道時,海內豪傑景附,祁士得 及其門者,唯公一人。數世之下有興起者皆自公。公 今仍從祀文公,又祀襲州名宦,又祀于郡。

馮夢得

按《延平府志》:「馮夢得,字初心,將樂人。篤志嗜學,博洽 經史。登嘉熙二年進士第,歷給事中,累官禮部尚書。 居官不私薦拔,時名臣嘗奏立龜山書院,請賜田養 士,復其後以主祀事。時謂扶植道南之一脈,公之力 居多云。」其《序羅仲素遺稿》曰:「豫章羅先生潛思力行, 任重詣極,上接伊川龜山之傳,下授延平晦菴之學」, 東南學者未能或之先也,可謂「知《道脈》之源流,而得 理學之宗旨者矣。」

楊迪

按《延平府志》:「楊迪,字遵道,將樂人。龜山先生長子髫 時,已能力學,指物即賦。既冠,益貫穿古今。平居無喜 慍色,孝友和易。」

中外無閒言少遊,伊川之門多士咸。

斂手推先伊川。嘗答龜山書曰:「令子名迪者,好學質 美,當成遠器,其于《易》《春秋》尤精。」登進士第,官至奉議 大夫。崇寧三年疾卒。遺文數百篇,後朱晦翁得而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