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3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養氣之端。」

英曰:夫戲謔,所以動盪神爽,而宣洽情況者也。故武公善戲,而詩人美之。夫子於子游,亦曰:「前言戲之耳。」 顧予豈敢惡絕此哉?第慮或匪其人,或匪其時,漫然謔浪而至於虐,無益也。不戲不猶愈乎?

《戒直言》

晉伯宗每朝,其妻戒曰:「子好直言,必及於禍。」

《賈山》曰:「言切直則不用而身危。」

《嵇叔夜》曰:「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甚不可也。」 顏延之性褊激,肆意直言,人多忌之。

《劉道原》曰:「吾有一失,直言自信,不遠嫌疑。」

或問:「人於議論,多欲直己無含容,是氣不平否?」程子 曰:「亦是量狹。」

張南軒曰:「狃於能直者,所發多弊。」

司馬溫公曰:劉道原與王介甫有舊,方介甫用事,呼 吸成禍福,道原獨奮厲不顧,直言其事,不合眾心。或 面刺介甫,至變色如鐵。或稠人廣坐,介甫之人滿側。 道原公議其得失,無所隱,惡之者側目,愛之者寒心。 張天祺請罷條例司,因詣中書直陳其事,詞氣甚厲。 介甫以扇掩面而笑,天祺怒曰:「參政笑戩,戩亦笑參」 政。豈惟戩笑,天下無不笑之者。暘叔解之曰:「察院不 須如此。」天祺顧曰:「只相公得為無過耶?」

英曰:論說「和平不枉,天下之公是公非,斯則古之直道,而君子尚焉。乃若太厲聲色,靡恤顧忌,徒激怨怒,無益事功,直固有時乎?不必然哉!」 此《道原》天祺之直,予不敢取之也。

或曰:「直言人過失固不可,若人有善焉,直言以揄揚之,其可哉?」 英曰:「此亦當知顧忌。」 因憶昔在里居時,縣令丞皆刻薄,簿獨長者。一日宴集,酒半,簿亡酒。予因贊簿長者,令變色謝曰:「我何嘗敢薄德耶?」 丞亦愀然不悅,予皇恐無辭以對。後又聞寮友某守處州日,有當路者檄其佐非法殺人,佐執不可,當路者怒叱之,守因言佐平日賢可嘉,當路者怫然曰:「我獨蔽賢者耶?」 乃并劾之。夫善善長,乃自古記之矣。然予與守皆直言人善,而適逢忌者之不悅,於善人何利焉?近見《元城語錄》載:東坡下御史獄,張安道上書,遣子恕救之,恕愚懦,徘徊不敢投。後東坡出獄,見之,吐舌色動。蓋安道書云:「蘇軾文學,實天下之奇」 才,豈不激人主之怒乎?救東坡者,但當言「本朝未嘗殺士大夫,今乃開端後世子孫殺賢士大夫,必援陛下為例。神宗好名畏義,疑可以止之。」 予於是益嘆古人之慮,真有見哉!

《戒盡言》

《韓文公》曰: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所以見殺於齊 也。

新安陳氏曰:「出言有時,而不敢盡,保身之道也。」 蔡居安在祕書省,會館職食瓜,令客徵瓜事,每一條 食一片,坐客不敢盡言,居安所徵為優。將畢,校書郎 董彥遠連徵數事,皆所未聞,眾歎服之。識者謂彥遠 必不能安,後數日果外補。

古人《座右銘》曰:「言語不可說盡。」

薛文清公曰:「小人不可與盡言。」

或曰:「子於人概不盡言,非忠也。且子不欲盡言於人,人亦將不盡言於子,以是求益,不亦難乎?」 英曰:「古稱惟善人能受盡言,予於親厚之能委心者,何敢不盡言哉?第愧無可盡言者耳。」 許魯齊曰:「凡求益之道,在於能受盡言。或議論經旨,或撰述文字,以至凡在己者,或有未善人,能為我盡言之,則終身服膺而不失。」 予於親厚者,固嘗求其盡言以益我矣。況有言焉,敢不虛以受邪?

《戒漏言》

《詩》曰:「無《易》由言,耳屬于垣。」

《韓非子》曰:「事以密成,語以洩敗。」

《劉道原》曰:「吾有一蔽,慎密而漏言。」

唐充之曰:「聞人密論,不能容受,而輕洩之者,不足以 為人。」

漢有司劾賈捐之、楊興漏洩省中語,捐之棄市,興減 死。

《石顯》言「京房張博漏洩省中語,博腰斬,房棄市。」曹操 與劉備言,「備洩之於袁紹,紹知操有圖己之意,操自 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後世。」

宋真宗得風疾,事多決於皇后,寇準以為憂。一日請 閒,曰:「皇太子人望所屬,願陛下傳以神器。」丁謂、錢惟 演乃佞人,不可以輔少主。帝然之。已而準被酒漏言, 丁謂聞之,準竟以是罷相。

誠齋楊氏曰:唐高宗告武后,以上官儀「教我廢汝」,此 君不密而失臣也。陳蕃乞《宣臣章》以示宦者,此臣不 密而失身也。

《劉勰》曰:「韓昭侯與棠磎公謀,而終夜獨寢,慮夢言洩 於妻妾也。孔光不對溫室之樹,恐言之洩於左右也。」 吳明卿曰:「韓魏公為陝西招討時,師魯與英公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