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603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一時之儁,甚相知賞。 《顧悅之傳》:「悅之與簡文同年,而髮早白,帝問其故,對 曰:『松柏之姿,經霜猶茂;蒲柳常質,望秋先零』。」簡文悅 其對。

《顧愷之傳》:愷之為殷仲堪參軍。桓元時與愷之同在 仲堪坐,共作了語。愷之先曰:「『火燒平原無遺燎』。元曰: 『白布纏頭樹旒旐』。仲堪曰:『投魚深泉放飛鳥,復作危 語。元曰:『矛頭淅米劍頭炊』。仲堪曰:『百歲老翁攀枯枝』』。」 有一參軍云:「『盲人騎瞎馬臨深池』。仲堪眇目驚曰:『此 太逼人』。」

《苻堅載記》:「王猛隱於華陰山,歛翼待時,候風雲而後 動。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虱 而言,旁若無人。」

《世說舊註》:鄧燦《晉紀》曰:「周伯仁應答精神,足以蔭映 數人。」

《宋書王惠傳》:「惠幼而夷簡,為叔父司徒謐所知,恬靜 不交游,未嘗有雜事。陳郡謝瞻,才辯有風氣,嘗與兄 弟群從造惠,談論鋒起,文史閒發,惠時相酬應,言清 理遠,瞻等慚而退。」

《鄭鮮之傳》:鮮之歷御史中丞,盡心高祖。高祖少事戎 旅,不經涉學,及為宰相,頗慕風流。時或言論,人皆依 違之,不敢難也。鮮之難必切至,未嘗寬假,要須高祖 辭窮理屈,然後置之。高祖或有時慚恧,變色動容。既 而謂人曰:我本無術學,言義尢淺,比時言論諸賢,多 見寬容,唯鄭不爾,獨能盡人之意。甚以此感之。時人 謂為「格佞。」

《袁湛傳》:「湛弟豹,善言雅俗,每商較古今,兼以誦詠,聽 者忘疲。」

《南齊書劉繪傳》:繪父勔,宋末權貴,門多人客,使繪與 之共語,應接流暢。勔喜曰:「汝後束帶立朝,可與賓客 言矣。」時張融、周顒並有言工,融音旨緩韻顒辭。綺 捷,繪之言吐,又頓挫有風氣,時人為之語曰:「劉繪貼 宅,別開一門。」言在二家之中也。後北虜使來,繪以辭 辯,敕接虜使事畢,當撰語辭。繪謂人曰:「無論潤色未 易,但得我語亦難矣。」

《周顒傳》:「顒音辭辨麗,出言不窮,宮商朱紫,發口成句, 汎涉百家,長於佛理。每賓友會同,顒虛席晤語,辭韻 如流,聽者忘倦。兼善《老》《易》。與張融相遇,輒以元言相 滯,彌日不解。」

《王融傳》:上以融才辯,十一年使兼主客接魏使房景 高、宋弁。弁見融年少,問主客年幾,融曰:「五十之年,久 踰其半。」因問在朝聞主客作《曲水詩序》。景高又云:在 北聞主客,此製勝於顏延年,實願一見。融乃示之。後 日,宋弁於瑤池堂謂融曰:「『昔觀相如封禪,以知漢武 之德。今覽王生《詩序》,用見齊主之盛』。融曰:『皇家盛明, 豈直比蹤漢武!更慚鄙製,無以遠匹相如』。」上以魏獻 馬不稱使,融問曰:「秦西冀北,實多駿驥,而魏主所獻 良馬,乃駑駘之不若,求名檢事,殊為未孚。將旦旦信 誓,有時而爽,駉駉之牧,不能復嗣。」宋弁曰:「不容虛偽 之名,當是不習土地。」融曰:「周穆馬跡,遍於天下,若騏 驥之性因地而遷,則造父之策,有時」而躓。弁曰:「王主 客何為懃懃於千里?」融曰:「卿國既異其優劣,聊復相 訪。若千里日至,聖上當駕鼓車。」弁曰:「向意既須,必不 能駕鼓車也。」融曰:「買死馬之骨,亦郭隗之故。」弁不能 答。

《梁書周捨傳》:「捨字昇逸,汝南安成人,晉左光祿大夫 顗之八世孫也。父顒,齊中書侍郎,有名於時。捨幼聰 穎,顒異之,臨卒謂曰:『汝不患不富貴,但當持之以道 德。既長,博學多通,尢精義理,善誦書,背文諷說,音韻 清辨。起家齊太學博士,遷後軍行參軍。建武中,魏人 吳包南歸,有儒學。尚書僕射江祏招包講,捨造坐,累』」 折包,辭理遒逸,由是名為《口辯》。捨素辯給,與凡人汎 論談謔,終日不絕口,而竟無一言漏泄機事,眾尢歎 服之。

《王份傳》:份領步兵校尉,兼起部尚書。高祖嘗於宴席 問群臣曰:「朕為有為無?」份對曰:「陛下應萬物為有,體 至理為無。」高祖稱善。

《范縝傳》:「縝性質直,好危言高論,不為士友所安,唯與 外弟蕭琛善。琛名曰口辯。」

《何遠傳》:遠口不言榮辱,士類以此多之。其輕財好義, 周人之急,言不虛妄,蓋天性也。每戲語人云:「卿能得 我一妄語,則謝卿以一縑。」眾共伺之,不能記也。 《陳書顏晃傳》:「晃少孤貧,好學,有辭采,解褐梁邵陵王 兼記室參軍。時東宮學士庾信嘗使於府中,王使晃 接對,信輕其尚少,曰:『此府兼記室幾人』?晃答曰:『猶當 少於宮中學士,當時以為善對』。」

《南史胡諧之傳》:「諧之為驍騎將軍,上以諧之家人語 傒音不正,乃遣宮內四五人往諧之家教子女語。二 年後,帝問曰:『卿家人語音已正未』?諧之答曰:『宮人少, 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宮人頓成傒語。帝 大笑,遍向朝臣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