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91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王渾傳》:「次子濟字武子,少有逸才,風資英爽,氣蓋一 時。善《易》及《老》《莊》,文詞秀茂,伎藝過人,有名當世。」 《山濤傳》:「濤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莊老。」

《王衍傳》,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 地萬物,皆以無為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 者也。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 不肖恃以免身,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衍甚重之。 惟裴頠以為非,著論以譏之,而衍處之自若。衍既有 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貢,兼聲名籍甚,傾動 當世。「妙善元言」,唯談《老》《莊》為事。

《阮籍傳》:「籍容貌瓌傑,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 而喜怒不形於色。或閉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 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作詠懷詩八十餘 篇,為世所重。著《達莊論》,敘無為之貴。」《老子翼》附錄 籍,著《通老論》,曰:道者法自然而為法,侯王能守之,萬 物將自化。《易》謂之太極,《春秋》謂之元,老子謂之道。 《阮瞻傳》:瞻字千里,性清虛寡欲,自得於懷,讀書不甚 研求,而默識其要,遇理而辨,辭不足而旨有餘,舉止 灼然。見司徒王戎,戎問曰:「聖人貴名教,《老》《莊》明自然, 其旨同異?」瞻曰:「『將無同』。戎咨嗟良久,即命」辟之。時人 謂之《三語掾》。

《阮修傳》:「修字宣子,好《易》《老》,善清言。」

《阮放傳》:「放字思度,中興除太子中舍人庶子。雖戎車 屢駕,而放侍太子,常說老莊,不及軍國。明帝甚友愛 之。」

《嵇康傳》:「康字叔夜,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 莊。山濤將去,選官舉康自代,康乃與書告絕曰:『老子、 莊周,吾之師也。吾每讀老莊,重增其放。故使榮進之 意日頹,任逸之情轉篤。東平呂安服康高致,每一相 思,輒千里命駕,康友而善之。後安為兄所枉訴繫獄, 遂復收康。康乃作《幽憤詩》曰:『託好莊、老,賤物貴身;志』』」 在守樸,養素全真。

《向秀傳》:「秀字子期,河內懷人也。清悟有遠識。少為山 濤所知,雅好《老》《莊》之學。」

《謝鯤傳》:「鯤少知名,通簡有高識,不修威儀,好《老》《易》,能 歌,善鼓琴。王衍、嵇紹並奇之。」

《庾峻傳》:「太常鄭袤見峻大奇之,舉為博士。時重莊老 而輕經史,峻懼雅道陵遲,乃潛心儒典。」

峻子凱字子嵩。長不滿七尺,而腰帶十圍,雅有遠韻。 為陳留相,未嘗以事嬰心,從容酣暢,寄適而已。處眾 人中,居然獨立,嘗讀《老》《莊》,曰:「正與人意闇同。」太尉王 衍雅重之。

《郭象傳》:「象字子元,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太尉王 衍每云:『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

《陸雲傳》雲:「『嘗行逗宿故人家,夜暗迷路,莫知所從,忽 望草中有火光,於是趨之,至一家便寄宿。見一年少, 美風姿,共談老子,辭致深遠,向曉辭去,行十許里,至 故人家,云:此數十里中無人居』。雲意始悟。卻尋昨宿 處,乃王弼冢。雲本無元學,自此談老殊進。」

《劉柳傳》:柳字叔惠,亦有名譽。少登清官,歷尚書左右 僕射。右丞傅迪好廣讀書,而不解其義。柳惟讀《老子》 而已,迪每輕之。柳云:「卿讀書雖多而無所解,可謂書 簏矣。」時人重其言。

《陶侃傳》:「諸參佐或以談戲廢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蒱 博之具,悉投之於江,吏將則鞭朴,曰:『樗蒱者,牧豬奴 戲耳。老莊浮華,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

《劉隗傳》:隗兄子劭,劭族子黃老,太元中為尚書郎,注 《慎子》《老子》,並傳於世。

《庾亮傳》:「亮美姿容,善談論,性好老莊,風格峻整,動由 禮節。」

《石秀傳》:秀有令名,風韻秀徹,博涉群書,尤善老莊。 《韓伯傳》:伯字康伯,入為侍中。陳郡周勰為謝安主簿, 居喪廢禮,崇尚莊老,脫落名教。伯領中正不通,勰曰: 「拜下之敬,猶違眾從禮,情理之極,不宜以多比為通。」 時人憚焉。

《殷浩傳》:「浩字深源,弱冠有美名,尤善元言。與叔父融 俱好《老》《易》。融與浩口談則辭屈,著篇則融勝。由是為 風流談論者所宗。」

《鄧粲傳》:「粲以父騫有忠信言而世無知者,乃著《元明 紀》十篇,注《老子》,並行於世。」

《殷仲堪傳》:仲堪能清言,善屬文。每云:「三日不讀《道德 論》,便覺舌本閒強。」其談理與韓康伯齊名,士咸愛慕 之。

《文苑傳》:「李充字弘度,嘗著《學箴》,稱老子。」

《晉陽秋》:「庾子嵩恢廓有度量,自謂是老莊之徒。昔未 讀此書,意嘗謂至理如此。今見之,正與人意暗同。」 《神仙傳》:「封衡,字君達,隴西人也。幼學道,通老莊學,勤 訪真訣。」

《異苑》:陸雲獨行,逗宿故人家,夜暗迷路,莫知所從。忽 望草中有火光,雲時飢乏,因而詣前。至其家,牆院甚 整,便寄宿。見一少年,共說老子,極有詞致。雲出,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