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86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趙秉文傳》,「哀宗即位,兼益政院說書官,進《無逸》直解、 《貞觀政要》各一通。」

唐書部彙考二

《唐書藝文志》

正史

《武德、貞觀兩朝史》八十卷。《長孫無忌》《令狐德棻》、顧 引等撰

吳兢「《唐書》一百卷。」

《唐書》一百三十卷。吳兢、韋述、柳芳、令狐峘、于休烈 等撰

《國史》一百六卷。

《國史》一百十三卷。

《宋史藝文志》

正史

柳芳《唐書》一百三十卷,《唐書敘例目》一卷

劉煦《唐書》二百卷。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目錄一卷, 李繪《補注唐書》二百二十五卷

宋鄭樵通志

正史

《唐書》一百卷。吳兢撰。

《唐書》一百三十卷。韋述等撰。

《國史》一百六卷。

《國史》一百十三卷。

《舊唐書》二百卷。劉煦、張昭達等撰。

《唐書直筆新例》一卷。呂夏卿撰。

《唐書釋音》二十五卷。董氏撰。

《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歐陽修、宋祁等撰。

《新唐書糾繆》二十卷。吳縝撰。

《史系》二十卷。自會昌至光啟時事,有《禮樂》、刑法、食 貨、《五行》《地理志》《孝行》《忠節》《儒林、隱逸傳》。

右《唐書》十部,九百四十卷。

馬端臨文獻通考

正史考

《唐書》一百三十卷。

《崇文總目》:唐韋述撰。初,吳兢撰《唐史》,自創業訖於開元,凡一百一十卷。述因兢舊本,更加筆削,刊去《酷吏傳》,為紀、志、列、傳一百一十二卷。至德、乾元以後,史官于休烈又增肅宗紀二卷,而史官令狐峘等復於紀、志、傳後隨篇增緝,而不加卷帙。今書一百三十卷,其十六卷未詳撰人名氏。

《唐書》二百卷。

晁氏曰:石晉宰相劉煦等撰。因韋述舊史增損以成,為《帝紀》二十、《列傳》一百五十,繁略不均,校之《實錄》,多所闕漏,又是非失實。其甚至以韓愈文章為大紕繆,故仁宗時刪改焉。

《新唐書》二百二十五卷。

晁氏曰:皇朝嘉祐中,曾公亮等被詔刪定,歐陽修撰紀、志,宋祁撰列傳。舊書約一百九十卷,新書約一百七十四卷,而其中增、《表》,故書成,上於朝,自言曰:「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也。」 而議者頗謂永叔學《春秋》,每務褒貶;子京通《小學》,唯刻意文章。采雜說既多,往往牴牾,有失實之歎焉。

陳氏曰:初,慶曆中,詔王堯臣、張方平等別修,久而未就。至和初,乃命修為《紀、志》,祁為《列傳》,范鎮、王疇、宋敏求、呂夏卿、劉羲叟同編修,嘉祐五年上之。凡廢傳六十一,增傳三百三十一,志三、表四。故其進書上表曰:「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第賞增秩訓詞。」 劉敞原文所行,最為古雅,曰:「古之為國者,法後王,為其近」 於己,制度文物可觀故也。唐有天下且三百年,明君賢臣,相與經營扶持之,其盛德顯功,美政善謀,固已多矣。而史官非其人,記述失序。使興敗成壞之跡,晦而不章,朕甚恨之。肆擇廷臣,筆削舊書,勒成一家。具官歐陽修、宋祁,創立紀統,裁成大體。范鎮等網羅遺逸,厥協異同,凡十有七年,大典乃立。「閎富精覈,度越諸子矣,皆讎有功。朕將據古鑒今,以立時治,為朕得法,其勞不可忘也。皆增秩一等,布書于天下,使學者咸觀焉。」 舊例,修書止著官高一人名銜,歐公曰:「宋公於我為前輩,且于此書用力久且深,何可沒也。」 遂於紀、傳各著之。宋公感其退遜。今按《舊書》成於五代文氣卑陋之時,紀次無法,詳略失中,論贊多用儷語,固不足傳世,而《新書》不出一手,亦未得為全善。《本紀》用《春秋》法,削去詔令,雖大略猶不失簡古。至《列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