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7 (1700-1725).djvu/123

此页尚未校对

人繼天立極,盡倫盡制,而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焉, 曷能俾萬世永賴,小大畢由之哉?後人終身率由于 先王制作中,而莫知其始,蓋由學不稽古,未嘗考諸 「虞夏商周」云耳。古昔羲黃啟運,非不有《墳》《典》《丘》《索》之 遺也,然人文初開,典制未備,如結繩之政,茹飲之俗, 時異世殊,固難盡宜於後之人。且洪荒之初,其矩矱 未必一一可得而詳紀焉。故孔子刪《書》,斷自唐虞,訖 周末,典謨訓誥誓命,各以時敘,而剔繁就簡,揭其宏 綱要領,以垂世範。今僅存者五十八篇。凡大而綱常 倫理,小而法制禁令,莫非二帝三王心法所流布,此 所以立百王之定矩,肇萬世之太平也。二典開卷,即 曰「稽古」,《說命》曰「事不師古,非說攸聞。」曾謂後學而于 帝王大經大法,莫能原其所自始哉?是故經天莫大 乎曆象日月星辰,緯地莫大乎敷土奠高山大川,治 人莫大乎建官立政。如璿璣玉衡始諸羲和者,不可 易也;則壤成賦始諸《禹貢》者,不可易也;知人安民,教 養始諸稷、契,禮樂始諸夷、夔,刑罰始諸皋陶,不可易 也。以二帝三王其創始有本故也。何也?曰欽,曰「敬」、曰 誠、曰忱,非徒在乎政事間也;言心之始,非危微之典 乎?言性之始,非降衷之誥乎?言學之始,非學於古訓 之說命乎?「克明峻德」,非《大學》所自始乎?「精一執中」,非 《中庸》所自始乎?「洪範皇極」,非無極、太極與夫百家言 五行者所自始乎?不獨堯舜禹以一中相授受,惟四 海困窮之是憂,而湯武建中建極以誓告萬方,無非 永清以慰民,徯后見休之意也。不獨伊周于太甲、成 王,惓惓乎顧諟明命所其《無逸》,雖《秦誓》亦曰:「昧昧我 思之,惟以求夫斷斷休休之碩輔。」即此觀之,書中一 政一事,其所由始,皆可法可傳,不可勝窮,而修齊治 平,其根心以發者,一而已矣。果能以此論世尚友,咸 得其所自始,而反求諸其身,則始家邦,終四海,固不 越乎立愛立敬之常;而孝友于兄弟,則施于有政,是 亦為政,庶乎知始作成之道在我矣,否則縱師其跡 而不得其經始之原,欲鑒成憲以無愆也,難矣。故于 學書之暇,輒記其所自始者,命之曰《原始》云。

《易》為文字之祖,信矣。而文之備,曾有備於書乎?彼庖 羲畫卦,不特《洪範》之稽疑,于卜筮貞悔,見《易》之用也。 九疇五行,詳言天人之理,陰陽剛柔,吉凶休咎,孰非 易乎?詩以言志,不獨虞廷賡歌喜起,已肇乎風雅之 原,《五子之歌》,已肇乎風雅之變;而《皇極》敷言,其音響 之協韻者,孰非詩乎?禮以肅儀度也,自伯夷典禮,作 秩宗,凡五典五惇、五禮、五庸,以至「巡狩會同,柴望祭 告,同律、度、量、衡」,莫非禮之教也。樂以和神人也,自后 夔典樂教胄子,凡「諧和八音,出納五言」,以至「祖考來 格,群后德讓,鳥獸蹌蹌」,莫非樂之教也。《春秋》以肅紀 綱也,自皋陶作士,命德討罪,黜陟惟公,然元祀十有 二月之書法,即史官以時記事之體,莫非《春秋》教也, 《周禮》以定官職也。自唐虞建官惟百,夏商官倍周官, 公孤論道弘化,六卿分職,以倡九牧,孰非《周禮》之教 乎?「明德」固闡之於《大學》也,然《太甲》《康誥》《堯典》之「克明 顧諟」則已先之矣。「未發之中」,固闡之於《中庸》也,然堯、 舜、禹、湯、文、武之「執中」「建中」,則已先之矣。「學習一貫」,固 闡之於《論語》也,然「遜志典學,習與性成,『至善為師,協 于克一』」,則已先之矣。「盡心知性」,固闡之於《孟子》也。然 上帝降衷,厥有恆性,雖收放心,閑之惟艱,則已先之 矣。以此觀之,凡聖賢經書,不已備於《尚書》之中乎?且 自古帝範相謨,皆從此出。學必稽古,舍此末由,志欲 修己治人,惟潛神於茲焉亦足矣。

邵堯夫以皇帝王霸之氣象譬諸春夏秋冬。予讀虞、 夏、商、周之書,睹其規模氣象,沿襲變態,亦何異四時 之相禪乎?是故虞之典謨,渾然道德性命之府也。明 良賡歌喜起,千載一遘,而百僚師師,黎民時雍風動, 其殆春日暄妍,萬類欣欣向榮之候乎?太和在唐虞 宇宙間,固於典謨見之也。《夏書》所紀,凡九州山川之 「源委,土田之膏澤,物產之孳畜,貢賦之等,則文教武 衛,昭昭乎定為萬世章程,得非赤日麗空,品彙悉森 然長養於長夏之時乎?」及讀《商書》,則揖遜變為征誅, 典謨變為訓誥,嗣君不惠於阿衡,則放之桐;而盤庚 遷殷,乃勤訓戒,然後用命。雖其發明性學,皎如朗月 寒潭,然白露橫江,已為履霜之景矣。若《周書》,則歷數 紂惡,以告武成。君臣相誚,至感風雷,頑民不靖,屢煩 詔諭。終之文侯命而周轍東。以訖於秦穆之悔,皇王 沕穆之風,邈不可復挽矣。斯時也,閉塞成冬,百物斂 藏。雖冬日可愛,豈無挾纊之溫,然亦曷勝夫觱發栗 烈之威哉!故借四時以狀四代,亦取其近似云耳。且 虞德後世蔑加,夏功「萬世永賴。」商君臣賢聖,更代迭 興。周謨烈耿光,惟成、康獨盛。其《書》詞渾涵發揚,文質 亦各不齊,後學發為文詞,惡可混然無別也?

書首二典,何取於典之義乎?天秩有典,自我五典五 惇哉。是典之所由名者,一自天敘五倫言之,乃萬世 不易之常道也。凡經典所記載者,記載此彝倫之常 道,而後可以典名矣。嘗謂堯、舜二典,其即乾坤二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