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62 (1700-1725).djvu/11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六十九卷目錄

 易經部彙考十一

  明歐陽貞周易問辯歐陽原功序

  唐鶴徵周易象義劉曰寧序 自述

  郭子章蠙衣生易解自序

  朱謀㙔易象通李維楨序 曹學佺序

  陳第伏羲圖贊焦竑序 自序

  傅文兆羲經十一翼自序

  管志道周易六龍解六龍剖疑曾乾亨序 自序

  林兆恩易外別傳浦大冶序

  彭好古易鑰自序

  章潢周易象義自序

  吳極易學自序

  方孔昭周易時論自述

  汪邦柱周易會通繆昌期序

  姚舜牧易經疑問自序

  曾朝節易測自序

  蘇濬周易冥冥篇自序

  屠隆讀易便解自序

  鄒德溥易會自序

  錢一本像象管見啟新齋易象鈔并續鈔自序

  潘士藻洗心齋讀易述焦竑序

  焦竑易筌自序

  高攀龍周易孔義大易易簡說自序

  郝敬周易正解易領問易補學易枝言自序

  鮑觀白易說郝敬序

  張納陛學易飲河錢一本序

  吳炯周易繹旨李廷機序 董其昌跋 自序

  萬尚烈易贊測易大象測自序

  吳默易說自序

  李本固古易彙編意辭集李維楨序 高出序略

  孫慎行周易明洛義纂述自序

  劉宗周周易古文鈔讀易圖記自述

  程汝繼周易宗義朱之蕃序

  魏濬周易古象通王在晉序

  樊良樞易疑易象朱謀㙔序 自序

  樊良樞易贊陳繼儒序

  陸夢龍易略陸鳴勳序

  陸起龍周易易簡編自序

  文翔鳳邵窩易詁自述

  林齊聖易編自序

經籍典第六十九卷

易經部彙考十一

明歐陽貞周易問辨三十卷

按歐陽原功序易之為書上盡神明之蘊下該事物之理以變易為用以會通為方其初立名起義如此其為說宜無窮焉漢以來易專門師多于五經而其

疑尤多,千有餘年,未有紀極。族子貞歷考諸家之異 同,質正先儒之論議,初名《易疑》,後改曰《問辨》,凡三十 卷,用功精深,可尚也。吾宗巽齋先生為曾大父冀郡 公作《經訓堂記》,言「歐陽氏經學,司馬氏史學,由三代 而下,代有其人。蓋六經甫出孔氏之壁,歐陽氏即以 八世博士世其學,其來豈一日哉!」司馬氏史學,至宋 君實復振。歐陽氏經學,我六一公《易》有《童子問》,《詩》有 《本義》,凡宋儒以通經學古為高,實公倡之。故余見貞 是編,喜我歐陽氏經學亹亹其不絕乎!抑是編豈獨 便場屋之習,山林窮經皓首之士見之,未必無助我 之嘆也。貞為我勉成之。

唐鶴徵周易象義四卷

按劉曰寧序易家自王鄭而降主理者黜象主象者亦黜理是二者皆非也而象固近之顧儒者疑之曰理立于陰陽之前象表于形氣之後荊川先生言之

矣。《易》之為書,以象證理,良然哉。奉常先生者,荊川先 生子也。蓋嘗發百家之藏,殫三截之力,稟過庭之訓, 而益暢其說,作《周易象義》。其大要合爻象以觀理,因 彖義以辨爻,別二卦于一卦而內外正,定主爻于六 爻而君臣位,至于互卦倒體,其為說益博而義益精。 所謂「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者邪?

按鶴徵自述易須象與理合彖與爻合鶴徵少嘗讀易先君子訓之曰易之為書以象證理之書也論象不論理易失之穿鑿論理不論象易失之浮泛必象

理合始有確據。自先儒據《易》不可典要之言,彖與爻 各自為訓,不惟爻象常相悖,而六爻之中,或本爻以 明君子,他爻目之為小人,所謂先儒謂六爻似累世 仇殺,豈《易》義固然耶?故必爻彖合始為定論。鶴徵細 求之,則孔子之《彖傳》蓋備矣,正所以合象理彖爻而 一之者也。學者于此求之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