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五行為五賊,謂三才為三盜,五行豈可言賊?三才豈 可言盜?又曰「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三盜既宜,三才既 安,賊豈所以為昌,盜豈所以為安耶?若謂人知其神 而神,不知不神所以神,此本老聃「可道非道」之說。後 世有偽為道書者,曰《清淨經》。有偽為佛書者曰《般若 經》。千變萬化,皆不出反常一語,初非異事,乃雷同語 耳。言用兵而不能明其所以用兵,言修煉而不能明 其所以修煉,言鬼神而不能明其所以鬼神,蓋異端 之士,掇拾異說,而本無所定見者,此其所以為《陰符》 歟?然則人生安用此書為也。唐永徽五年,嘗敕褚遂 良寫一百二十卷,不知果然否。近世大儒亦加品題, 則事之不可曉者。

「朱子曰:『《陰符經》恐是唐李筌所為。是他著意去做,學 那古文,何故只因他說起,便行於世?某向以語伯恭, 伯恭亦以為然。一如《麻衣易》,只是戴氏自做自解,文 字自可認』。」敬夫曰:「向見南軒跋云:『此真麻衣道者書 也』。」曰:「敬夫看文字甚疏。閭丘主簿進《黃帝陰符經傳》, 先生說:『《握奇經》等文字,恐非黃帝作,唐李筌為之。聖 賢言語自平正,都無許多嶢崎』。」閭丘次孟謂:「《陰符經》 所謂:『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 陽勝;陰陽相推,變化順矣』。此數語,雖六經之言無以 加。」先生謂:「如閭丘此等見處,儘得。《陰符經》云:『天地之 道浸』。這句極好。『陰陽之道,無日不相勝』。只管遂些子 挨出,這箇退一分,那箇便進一分。」問:「《陰符經》云:『絕利 一源』。」曰:「絕利而止守一源。」問:「《陰符經》『三反晝夜』是如 何?」曰:「『三反如『學而時習之』,是貫上文言,言專而又審, 反是反反覆覆。三反晝夜』之說。如修養家子午行持, 今日如此,明日如此,做得愈熟,愈有效驗。」

道書部藝文一

《上關尹子序》
漢·劉向

右新書著定《關尹子》九篇,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 臣劉向言所校中祕書《關尹子》九篇,臣向校,讎太常 存七篇,臣向本九篇,臣向輒除錯不可考,增闕斷續 者九篇,咸皆殺青,可繕寫。關尹子名喜,號關尹子,或 曰關令子隱德行人易之,常請老子著《道德經》上下 篇,列禦寇、莊周,皆稱道家書。篇皆寓名有章,章首皆 「有關尹子曰四字。篇篇敘異,章章義異,其旨同,辭與 老列《莊》異,其歸同,渾質崖戾,汪洋大肆,然有式則使 人泠泠,輕輕,不使人狂。」蓋公授曹相國參,曹相國薨, 書葬。至孝武皇帝時,有方士來,以七篇上,上以仙處 之。淮南王安好道聚書,有此不出。臣向父德,因治淮 南王事得之,臣向幼好焉。寂士清人,「能重愛黃、老,清 靜不可闕。臣向昧死上。永始二年八月庚子,護左都 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謹進上。」

《上列子序》
前人

右《新書》著定八章,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向言 所校中書《列子》五篇,臣向謹與長社尉臣參校,讎太 常書三篇,太史書四篇,臣向書六篇,臣參書二篇,內 外書凡二十篇,以校除重複十二篇,定著八篇。中書 多,外書少,章亂布在諸篇中,或字誤,以「盡」為「進」,以「賢」 為形,如此者眾。在《新書》有棧校讎,從中書已定,皆以 「殺青,書可繕寫。」列子者,鄭人也,與鄭穆公同時,蓋有 道者也。其學本於黃帝、老子,號曰道家。道家者,秉要 執本,清虛無為,及其治身接物,務崇不競,合於六經。 而《穆王》《湯問》二篇,迂誕怪詭,非君子之言也。至於《力 命》篇一推分命,《揚子》之篇惟貴放逸,二義乖背,不似 一家之書。然各有所明,亦有可觀者。孝景皇帝時,貴 黃老術,此書頗行於世,及後遺落,散在民間,未有傳 者,且多寓言,與莊周相類,故太史公司馬遷不為列 傳,謹第錄臣向昧死上。護左都水使者光祿大夫臣 向所校《列子》書錄永始三年八月壬寅上。

《訪道經》
梁·江淹

百學兮異文,錦派兮綺分珍。君之言兮皦無際,悅子 之道兮迥不群。澹深韻於白水,儼高意於浮雲。軌賢 豪於後學,軼望識於前文。茲道兮可傳,可傳兮皓然。 挾茲心兮赴絕國,懷此書兮坐空山。空山隱轔兮窮 翠崿,水散漫兮涵素壑。海外陰兮氣曇曇,江上月兮 光灼灼。東南出兮不一山,西北來兮乃雙鶴。池中蓮 兮十色紅,窗前樹兮萬葉落。四壁深兮乃泬㵳,左右 虛兮如寂寞。寂寞兮山室,德經兮道袠。盪魂兮刷氣, 掩憂兮靜疾。信若人兮先覺,聊與子兮如一。

《登真隱訣序》
陶弘景

昔在人間,已鈔撰《真經修字》兩卷,於時亦粗謂委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