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11 (1700-1725).djvu/11

此页尚未校对

鄭南海為牧梁宋,其表弟進士劉生寓居汝州,有紫 邏山,即神仙靈境也。劉以寓居力困,欲之梁宋求救, 因行詣藥肆中,既坐,有樵叟倚擔於壁,亦坐焉。主人 連叱之曰:「此有官客,何忽唐突?」劉斂衽而起,謂主人 曰:「某閑人也,樵叟之來,必有所求,或要藥物,有急難 所請,不可令去。」懇揖叟令坐,問其所要,叟曰:「請一幅 紙及筆硯耳。」劉即取肆中紙筆以授之,叟揮毫自若。 書畢,以授於劉。書曰:「承欲往梁宋,梁、宋災方重,旦夕 為人訟。承欲訪鄭生,鄭生將有厄,即為千里客,兼亦 變衫色紫,邏樵叟任某書呈。」劉覽驚異,筆勢遒逸,超 逾常倫。看讀之際,失叟所在。月餘,鄭為人所訟,黜官, 千里之外,皆如其言。劉即於紫邏葺居,物色求訪,不 復見叟。世寶其書。巢寇犯闕,方失其所在也。

《太平廣記》:「吳興柳歸舜,隋開皇二十年自江南抵巴 陵,大風吹至君山下,因維舟登岸,尋小徑,不覺行四 五里,興酣,踰越磎澗,不由路徑。忽道傍有一大石,表 裡洞徹,圓而砥平,周匝六七畝,其外盡生翠竹,圓大 如盎,高百餘尺,葉曳白雲,森羅映天,清風徐吹,戞為 絲竹音。石中央又生一樹,高百尺,條榦偃蔭,為五色」 翠葉如盤,花徑尺餘,色深碧,蕊深紅,異香成煙,著物 霏霏。有鸚鵡數千,丹嘴翠衣,尾長二三尺,翱翔其間, 相呼姓字,音旨清越。有名武遊郎者,有名阿蘇兒者, 有名武仙郎者,有名自在先生者,有名踏蓮露者,有 名鳳花臺者,有名戴蟬兒者,有名多花子者。或有唱 歌者曰:「吾此曲是漢武鉤弋夫人常」所唱。詞曰:「戴蟬 兒,分明傳與君王語。建章殿裡未得歸,朱箔金缸雙 鳳舞。」名《阿蘇兒》者,曰:「我憶阿嬌,深宮下淚。」唱曰:「昔請 司馬相如,為作《長門賦》,徒使費百金,君王終不顧。」又 有誦司馬相如《大人賦》者,曰:「吾初學賦時,為趙昭儀 抽七寶釵橫鞭,余痛不徹。今日誦得,還是終身一藝。」 名《武遊郎》者,言余昔見漢武帝乘鬱金楫,泛積翠池, 自吹紫玉笛,音韻朗暢,帝意歡適,李夫人歌以隨歌 曰:「顧鄙賤,奉恩私,願吾君,萬歲期。」又名武仙郎者,問 歸舜曰:「君何姓氏,行第歸舜曰:『姓柳』。」第十二曰:「柳十 二,自何許來歸」舜曰:「吾將至巴陵,遭風泊舟,興酣至 此耳。」武仙郎曰:「柳十二官,偶因遭風,得臻異境,此所 謂因病致妍耳。然下官禽鳥,不能致力生人,為足下 轉達桂家三十娘子。」因遙呼曰:「阿春,此間有客。」即有 紫雲數片,自西南飛來,去地丈餘,雲氣漸散,逐見珠 樓翠幕,重檻飛楹,周匝石際。一青衣自戶出,年始十 三四,身衣珠翠,顏甚姝美,謂歸舜曰:「三十娘子使阿 春傳語郎君,貧居僻遠,勞此檢校,不知朝來食否?請 垂略坐,以具蔬饌。」即有捧水精床出者,歸舜再讓而 坐。阿春因教《鳳花臺》鳥:「何不看客?三十娘子以黃郎 不在,不敢接對郎君。汝若等閒,似前度受捶。」有一鸚 鵡即飛至曰:「吾乃《鳳花臺》也。近有一篇,君能聽乎?」歸 舜曰:「平生所好,實契所願。」鳳花臺乃曰:「吾昨過蓬萊 玉樓,因有一章詩曰:『露接朝陽生,海波翻水晶,玉樓 瞰寥廓,天地相照明。此時下棲止,投跡依舊楹。顧余 復何忝,日侍群仙行』。」歸舜曰:「麗則麗矣,足下師乃誰 人?」《鳳花臺》曰:「僕在王丹左右一千餘歲,杜蘭香教我 真籙,東方朔授我祕訣,漢武帝求太中大夫,遂在石 渠署見揚雄、王褒等賦頌,始曉箴論。王莽之亂,方得 還吳。後為」朱然所得,轉遺陸遜。復見機雲:「製作方學 綴篇什。」機雲:「被戮便至於此,殊不知近日誰為宗匠?」 歸舜曰:「薛道衡、江總也。」因誦數篇示之。《鳳花臺》曰:「近 代非不靡麗,殊少骨氣。」俄而阿春捧赤玉盤,珍羞萬 品,目所不識,甘香裂鼻。飲食訖,忽有二道士自空飛 下,顧見歸舜曰:「大難得與鸚鵡相對,君非柳十二乎? 君船以風便,索君甚急,何不促回。」因投一尺騎曰:「以 此掩眼,即去矣。」歸舜從之,忽如身飛,卻墜巴陵。達舟 所。舟人欲發,問之,失歸舜已三日矣。後卻至此,泊舟 尋訪,不復再見也。

唐開元天寶中,有崔書生於東州邏谷口居,好植名 花。暮春之中,英蕊芬鬱,遠聞百步。書生每初晨,必盥 漱看之。忽有一女,自西乘馬而來,青衣老少數人隨 後。女有殊色,所乘駿馬極佳。崔生未及細視,則已過 矣。明日又過,崔生乃於花下先致酒茗樽杓,鋪陳茵 蓆,乃迎馬首拜曰:「某性好花木,此園無非手植。今正 值香茂,頗堪流眄。計僕馭當疲,敢具單醪,以俟憩息。」 女不顧而過其後。青衣曰:「但具酒饌,何憂不至。」女顧 叱曰:「何故輕與人言?」崔生明日又先及,鞭馬隨之。到 別墅之前,又下馬拜請。良久,一老青衣謂女曰:「馬大 疲,暫歇無爽。」因自控馬至當寢下。老青衣謂崔生曰: 「君既求婚,予為媒妁,可乎?」崔生大悅,載拜跪請。青衣 曰:「事亦必定。後十五六日,大是吉辰,君於此時,但具 婚禮所要,并於此備酒肴。今小娘子阿姊在邏谷中, 有小疾,故日往看省。向某去後,便當咨啟,期到皆至 此矣。」於是俱行。崔生在後,即依言營備吉日所要。至 期,女及姊皆到,其姊亦儀質極麗,遂留女歸于崔生。 崔生母在故居,殊不知崔生納室。崔生以不告而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