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508 (1700-1725).djvu/55

此页尚未校对

王降於牧德之臺,授帝嚳靈寶天文,帝行之得道,遂 封祕之於鍾山。又夏禹於陽明洞天,感太上命繡衣 使者降授靈寶五符以理水,檄召萬神。後得道為太 極紫庭真人。後以乙卯年正月降天台山,傳《靈寶經》 以授葛元,元傳鄭思遠,思遠又傳與元從弟少傅奚, 奚付子護軍弟悌,悌付子洪,洪即《抱朴子》也。於馬跡 山詣鄭思遠,告盟奉受。後於晉建元二年,於羅浮山 付弟子安海君望世等,再後付從孫巢甫,於晉隆安 元年傳任廷慶、徐靈期,即自黃帝、帝嚳所受者。夫古 今人習見者《抱朴子》,不知其授受所自,由於馬跡山。 又云:「葛元一傳竺法廉、釋道微,道微傳之吳主孫權。」 據此,則靈寶天文,多授受於東南,而吾邑馬跡山,其 告盟之地也。

按《安陸府志》:「晉葛洪,字稚川,嘗於當陽紫蓋山穿井 煉丹,丹成,以雞試之,雞死自愧,取丹器投於井。少頃, 雞化為鳳,飛鳴天際。洪將井扳倒,索丹器。年八十一 尸解。」

按《武昌府志》:「葛洪,號稚川,晉時人。以勾漏出丹砂,求 為其令脩煉服食。後棄官,遍遊名山,尋羽化處。及邑 丫髻山,距山十五里,復有山,對峙競秀,因棲真其上, 卒仙去。故人稱為黃葛山,以曾有黃真人居之也。上 有劍池丹竈,其水清冽異常,飲之能愈宿疾。前有令 見朝禮者,騷繹驩呼,恐不便地方,因塞井平竈,山空 日暝時聞有棋聲。」

鮑姑

按《墉城集仙錄》:「鮑姑者,南海太守鮑靚之女,晉散騎 常侍葛洪之妻也。靚字太元,陳留人也。少有密鑒,洞 於幽元,沉心冥肆,人莫知之。靚及妹並先世累積陰 德,福逮於靚,故皆得道。姑及小妹並登僊品。靚學通 經緯,後師左元放,受中部法及三皇五嶽劾召之要, 行之神驗,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東晉元帝大興元 年戊寅,靚於蔣山遇真人陰長生,授刀解之術,累徵 至黃門侍郎,求出為南海太守,以姑適葛稚川。稚川 自散騎常侍為煉丹砂,求為勾漏縣令。太元在南海, 小女及笄,無病暴卒。太元時對賓客略無悲悼,葬於 羅浮山,容色若生,人皆謂為「尸解。」靚還丹陽卒,葬於 石子岡。後遇蘇峻亂,發棺無尸,但有大刀而已。賊欲 取刀,聞塚左右兵馬之聲。顧之驚駭中聞其刀訇然 有聲,若雷震之音,眾賊奔走。賊平之後,收刀別復葬 之。靚與妹亦得尸解之。道姑與稚川相次登仙。

黃野人

按《續文獻通考》:「黃野人,葛洪弟子。洪仙去,留丹於羅 浮山桂石間。野人得一粒,服之,遂為地行僊,常在人 世。」

《按香案牘》:黃野人遊羅浮,長嘯數聲,遞響林樾。宋咸 淳中,客有戴烏方帽著靴,往來羅浮山中,見人則大 笑反走,三年不言姓氏。他日醉歸,忽取煤書壁云雲: 「意不離滄海,春光欲上翠微,人間一墮千劫。」尤愛梅 花未歸。蓋野人之儔歟。

賀欒

按《東昌府志》:「晉賀欒,茌平人。仕晉為水部郎,改名元。 與葛稚川相善,授導引之術,辭官歸,里人稱為賀欒 先生。一夕遊至驪山白鹿觀,井中遇金蝦蟆,口出五 色光,欒曰:『此肉芝也。服之不死。餌焉,遂僊去。宋真宗 東封,拜謁道左曰:『晉水部郎賀欒,忽失所在』』。」後人因 名其居曰賀欒店。蘇軾過之,賦詩云:「舊聞父老晉郎」 官,已作飛騰變化看。聞道東《蒙》有居處,願供《菽水》看 燒丹。

羅秀

按《廣西通志》:羅秀,不知何許人,好談元,嘗曰:「天下有 長生不死之藥,何不脩之。時聞葛洪寓羅浮山,即棄 家往。久之,慨丹不成,遂往宣化青山峒,巖中獨煉,一 日危坐,尸解而去。後人名其巖曰丹巖。遲數年,人復 見秀於龜石上與一僊人相笑語,遺四足跡於石。僉 事鄔閱為刻其石曰駐僊石。」

文斤

按《寶慶府志》:「文斤,南昌人。咸康中為高平令,後棄官 入山脩煉,自號超然子。哀帝興寧三年七月十五日 乘鶴上昇。唐元和祈雨有感。宋崇寧中郡守石丕具 其事以聞,敕贈妙應真人。有丹爐、石竈、石榻,皆其遺 跡。後人名其山為『文僊山』。」

陶淡

按《晉書》本傳,「淡字處靜,太尉侃之孫也。父夏,以無行 被廢。淡幼孤,好導養之術,謂僊道可祈。年十五、六,便 服食絕穀,不婚娶。家累千金,僮客百數,淡終日端拱, 曾不營問,頗好讀《易》,善卜筮。於長沙臨湘山中結廬 居之,養一白鹿以自偶。親故有候之者,輒移渡澗水, 莫得近之。州舉秀才,淡聞,遂轉逃羅縣埤山中,終身」 不返,莫知所終。

按《長沙府志》:「陶淡結廬長沙臨湘山,一白鹿與居,三 白鶴常侍左右。後隱湘陰白鶴山。寧康二年四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