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7

此页尚未校对

也。其潮熱發歇有時,驚熱顛叫恍惚,夜熱夕發旦止, 餘熱寒邪未盡,食熱肚腹先發,疳熱骨蒸,盜汗壯熱 一向不止,煩熱心躁不安,積熱頰赤口瘡,風熱汗出, 身熱,虛熱,困倦少力,客熱來去不定,痰熱,涎嗽,飲水, 寒熱,發如瘧狀,血熱,辰巳發熱,瘡疹熱,耳鼻尖冷,諸 證,得之各有所歸,其間或有三兩證交互者,宜隨其 輕重而處治之。

「小兒之熱,有肝、心、脾、肺、腎五臟之不同,虛實溫壯四 者之不一,及表裡血氣、陰陽浮陷,與夫風濕痰食,各 當詳之。心熱者,額上先赤,心煩心痛,掌中熱而噦,或 壯熱飲水,巳午時益甚。肝熱者,左頰先赤,便難轉筋, 尋衣捻物,多怒多驚,四肢困倦,寅卯時益甚。脾熱者, 鼻上先赤,怠惰嗜臥,身熱飲水,遇夜益甚。肺熱者,右」 頰先赤,手掐眉目,喘嗽寒熱,飲水,日西熱甚;腎熱者, 頦下先赤,兩足熱甚,骨蘇蘇如蟲蝕,熱甚不能起牀, 夜間益甚,仍當辨其虛實。實則面赤氣粗,口燥脣腫, 作渴飲冷,大小便難,或掀衣露體,煩啼暴叫,伸體而 臥,睡不露睛,手足指熱,宜用表下;虛則面色青白,恍 惚神緩,口中虛冷,噓氣輭弱,喜熱惡「寒,泄瀉多尿,或 乍涼乍溫,怫鬱驚惕,上盛下泄,夜則虛汗,屈體而臥, 睡而露睛,手足指冷,宜用調補。壯熱者,肢體大熱,熱 不已則發驚癇。溫熱者,肢體微熱,熱不已則發驚搐。 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以手輕捫之則熱,重按之 不熱,此皮毛血脈之熱,熱在表也;重按之筋骨之分 則熱,輕手則不熱,此筋骨之熱,熱在裡也;不輕不重, 按之而熱,此肌肉之熱,熱在表裡之間也。」以虛實分 屬表裡而言之,壯熱惡風寒,為元氣不充,表之虛熱 也;壯熱不惡風寒,為外邪所客,表之實熱也;壯熱飲 湯,為津液短少,裡之虛熱也;壯熱飲水,為內火銷爍, 裡之實熱也。若夫內外皆熱,則喘而渴,齒乾煩冤,腹 滿,四肢熱,逢風寒如炙於火,能冬不能夏,是皆陽盛 陰虛也。「脈尺寸俱滿為重實,尺寸俱弱為重虛。」脈洪 大,或緩而滑,或數而鼓,此熱盛拒陰,雖形證似寒,實 非寒也。熱而脈數,按之不鼓,此寒盛格陽,雖形證似 熱,實非熱也。發熱惡熱,大渴不止,煩躁肌熱,不欲近 衣,其脈洪大,按之無力,或兼目痛鼻乾者,此血虛發 躁也,當補其血。如不能食,而熱自汗者,氣虛也,當補 其氣。仲景論「內外不足,發熱自汗之證,禁不可發汗。」 如飲食勞役,雖病發熱,誤發其汗,則表必虛也。身熱 而汗出者,風也;發熱身疼,而身重黃者,濕也。增寒發 熱,惡風自汗,脈浮胸痞者,痰也;發熱頭痛,脈數者,食 也。寸口脈微,為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惡寒。尺脈 弱,為陰不足,陽氣下入陰中則發熱,陰陽不歸其分, 則寒熱交爭也。晝則安靜,夜則發熱煩躁,是陽氣下 陷入陰中也。晝則發熱煩躁,夜則安靜,是重陽無陰 也。」當急瀉其陽,峻補其陰。至若身熱脈弦數,戰慄而 不惡寒者,癉瘧也。發熱惡寒,脈浮數者,溫病也。若四 肢發熱,口舌咽乾,是火熱乘土位,濕熱相合,故煩躁 悶亂也。若身體沉重,走注疼痛,乃濕熱相搏,風熱鬱 而不得伸也。

五臟熱

肝熱手尋衣領。及亂捻物。瀉青丸主之。

壯熱飲水喘悶。瀉白散主之。

肝熱者,左頰先赤,便難轉筋,多怒多驚,四肢困倦,寅 卯時益甚,宜瀉青丸、柴胡飲子。

心熱。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皆心 熱也。導赤散主之。

心氣熱,則心胸亦熱,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臥也。

心熱者,額上先赤,心煩心痛,掌中熱而噦,或壯熱飲 水,巳午時益甚,宜瀉心湯、導赤散、安神丸。

脾熱則目黃肚大,怠惰嗜臥。身熱飲水,四肢不收。瀉 黃散主之。

脾熱者,鼻上先赤,其熱在肌肉,遇夜益甚。

肺熱,手掐眉目鼻面,甘桔湯主之。咳嗽寒熱,壯熱飲 水,涼膈散主之。若肺虛熱,脣深紅色,少服「瀉白散。」 肺熱者,右頰先赤,日西熱甚,輕則用瀉白散,重則用 涼膈散,及地骨皮散。

腎熱。兩足不喜衣覆。地黃丸主之。

腎熱者,頦下先赤,兩足熱甚,骨酥酥如蟲蝕,熱甚不 能起於牀,夜間益甚,宜用「滋腎丸。」

實熱

實則伸體而臥,睡不露睛,手足指熱等證。

按實中宜分表裡,表實宜汗,裡實宜下,半表半裡宜 和解。今一以利下為主,非通論也。治法并方,更於後 表裡條內求之。

小兒實熱在內者,「四順飲」之類,在上者吐之。

小兒熱病,六一散妙藥也。

實熱,宜四順清涼飲,加柴胡。

虛熱

虛則喜熱惡寒,乍涼乍溫,怫鬱驚惕,上盛下泄,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