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62

此页尚未校对

屬肝血不足,肝火生風,宜滋腎水,養肝血,壯脾土。」治 法脾胃虛而動風者,異功散加柴胡、釣藤鉤。脾肺虛 而外邪所乘者,用釣藤飲。肝火血燥者,用六味地黃 丸。津液不足者,用白朮散。若兼目緊上視,寒熱往來, 小便淋漓,面色帶青,兩脅脹痛之類,皆肝經之本病 也。或脣口歪斜,腹痛少食,目泡浮腫,面色青黃,肢體 倦怠之類,皆肝木乘脾之證也,當審五臟相勝而主 之。設執其見證,概投風藥,反成壞證者有矣。

中人忤

茅先生曰:「小兒生下,犯人噤候,面青黑,合兩眼閉,吐 逆不下乳,此候因生下來不免外人看問,或有腋氣, 或因婦人月假不淨,或外人帶邪神觸著生下來夾 故乳哺,使觸異氣之物,氣血未就,又被風邪擊致此。 所治者,先用朱砂膏乳上吮下,後用鎮心丸夾醒脾 散與服即愈。如見不下乳,眼視肚硬,死候。大凡初生」 下兒子,家中人不見,不可便與外人入房看問,人家 各有神祇,又恐婦人腋氣及月假不淨觸著,恐中客 忤,此即是養兒之法。

中惡

巢氏曰:「小兒中惡者,是鬼邪之氣卒中於人也。無問 大小,若陰陽順理,榮衛平,調神守彊,則邪不干正;若 精氣衰弱,則鬼毒惡氣中之。其狀先無他病,卒然心 腹刺痛,悶亂欲死是也。凡中惡,腹大而滿,脈緊大而 浮者死,緊細而微者生。餘勢不盡,停滯臟腑之間,更 發後變為疰也。」

治法先下蘇合香丸,未醒以皂角末搐鼻,次服沉香 降氣湯加人參、茯苓。又能辟邪,客忤亦宜服。

卒死

巢氏云:「小兒卒死者,是三虛而遇賊風,故無病倉卒 而死也。三虛者,乘年之衰,一也;逢月之空,二也;失時 之和,三也。有人因此三虛,復為賊風所傷,使陰氣偏 竭於內,陽氣阻隔於外,而氣壅閉,陰陽不通,故暴絕 而死也。若臟腑未竭,良久乃蘇。亦有兼挾鬼神氣者, 皆須邪退乃生也。」凡中客忤及中惡卒死,而邪氣不 盡,停蓄心腹,久乃發動,多變成「疰」也。

茅先生云:「卒死候眼合嚌齒,遍身如綿,面青黑,口鼻 冷,此候本因生下而遍身熱,或因有驚患,醫人一向 退熱,不曾下得驚積及嬭積,遂積聚,被邪氣至此。 右前件三個候都來一般,只是要辨元初受患根源。 治之急下奪命散,與吐下風涎。」

醒後便下勻氣散二服,補除後下朱砂膏、鎮心丸與 服。如有伏熱來時,即下大附散與調理,二三日安樂。 前件三個形候,只是此一般調理。上件疾見鴉聲上 啼,偏搐,汗如珠,不得睡,眼瘴淚出,死候不治。

鬼持

《巢氏》云:「小兒神氣軟弱,精爽微羸,而神魂被鬼所持, 其狀不覺有餘疾,直爾痿黃,多大啼喚,口氣常臭是 也。」

《嬰童寶鑑》:小兒鬼持歌云:「小兒氣弱命中衰,魂魄多 應被鬼持。其候痿黃多哭地,不須用藥可求師。」 鬼氣歌云:「鬼氣皮膚裡,相傳臟腑間。腫虛如水病,瘈 瘲似驚癇。熱發渾身澀,心攣痛所攢。小兒還有此,服 藥急須看。」

疰病

巢氏云:「疰之言住也」,謂其風邪鬼氣留人身內也。人 無問大小,若血氣虛衰,則陰陽失守,風邪鬼氣因而 客之,留住肌肉之間,連滯臟腑之內,或皮膚掣動,遊 易無常,或心腹刺痛,或體熱皮腫,沉滯至死,死又疰 易傍人,故為疰也。小兒不能觸冒風邪,多因乳母解 脫之時,不避溫涼暑濕,或抱持出入早晚,其神魂軟 弱,而為鬼氣所傷,故病也。

尸疰

巢氏云:「尸疰者,是五尸之中一尸疰也。人無問小大, 腹內皆有尸蟲,尸蟲為性忌惡,多接引外邪,共為患 害。小兒血氣衰弱者,精神亦羸,故尸疰因而為病。其 狀沉嘿,不的知病之處,或寒熱淋漓,涉引歲月,遂至 於死,死又疰易傍人,故名之為尸疰也。」

《張渙論》:「小兒亦有疰病,與大人所病無異。久後疰易 傍人,傳染骨肉,如尸疰、蠱毒之類是也。」

蠱疰

《巢氏》云:「人聚蛇蟲雜類,以器皿盛之,令相噉食,餘一 存者,即名為蠱。能變化或隨飲食入腹,食人五臟。小 兒有中者,病狀與大人、老子無異,則心腹刺痛懊悶, 急者即死,緩者涉歷歲月,漸深羸困,食心臟盡,利血, 心臟爛乃死,死又疰易傍人,故為蠱疰也。」

馬脾風

暴喘而脤滿也。

田氏云:「暴喘,俗傳為馬脾風也。大小便哽,宜急下之, 用牛黃奪命散,後用白虎湯平之。」

馬脾風。在百日內者。不治。

《小兒衛生總微方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