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8 (1700-1725).djvu/38

此页尚未校对

舍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聽從其令也。五臟之咳,久 乃移於六腑。」又《病機式要》云:「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 傷而不清也。嗽,謂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 嗽,謂有聲有痰也。因傷肺氣,動於脾濕,故咳而嗽也。」 又《生氣通天論》云:「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大扺素秋之 氣,宜清而肅,反動之,則氣上衝而為咳嗽,甚則動於 脾濕而為痰也。蓋風乘肺者,日夜無度,汗出頭痛,痰 涎不利;熱乘肺者,急喘而嗽,面赤潮熱,手足寒冷,小 兒多有之;火乘肺者,咳嗽上壅。唾出血甚者,七竅 血溢。燥乘肺者,氣壅不利,百節內痛,頭面汗出,寒熱 往來,皮膚乾燥,細瘡燥癢,大便祕澀,涕唾稠粘。寒乘 肺者,或因形寒飲冷,冬月坐臥濕地,或受冷風,春秋 之氣,或因外感。夏是火氣炎上最重,秋是濕熱傷肺, 冬是風寒外來也,各宜隨其證而治之。

潔古曰:「肺之生病而成嗽,大扺秋冬則實,春夏則虛, 更詳五臟兼見之證,以辨虛實。若實則面赤飲水,身 熱,痰涎盛,涕唾稠粘,咽乾不利,喘嗽面腫,吐食,皆當 先補脾,益黃散,後瀉肝,瀉青丸。若咯膿血,是肺痿也, 用清肺散治之。若虛則面白脫色,氣少不語,喉中有 聲,唾痰清利,法當阿膠散補之。若亡津液,用白朮散」 主之。

曾氏曰:咳嗽者,固有數類,但分冷熱虛實,隨證疏解。 初中時未有不因感冒而傷於肺。「《內經》曰:『肺之令人 咳,何也』?」岐伯曰:「皮毛者,肺之舍也。皮毛先受邪氣,邪 氣得從其令,故《難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使氣上而 不下,逆而不收,衝壅咽膈,淫淫如痒,習習如梗』」,是令 嗽也。乍暖脫著,暴熱遇風,邪氣侵於皮膚,肺先受之, 而為咳嗽。若初得時,面赤脣紅,氣粗發熱,嗽來痰鳴, 此是傷風壅痰作嗽,用清肺飲、五拗湯及小柴胡湯、 羌活散,皆可解表,次青木香湯。

有小兒汗出未乾,遽爾戲水,亦致傷風咳嗽。外證眼 泡微浮,額汗痰鳴,亦宜清肺飲、瀉肺湯與之,疏風化 痰,解利邪熱,小柴胡湯亦可。

若嗽日久,津液枯耗,肺經虛矣。肺為諸臟華蓋,臥開 而坐合,所以臥則氣促,坐則稍寬。乃因攻肺下痰之 過,名為「虛嗽。」聲連不斷,喉中痰鳴,氣息欲絕,嗽罷則 吐白沫,欲乾嘔,此肺虛而氣不順也。面脣皆白而慘, 嗽過額上多汗,哽氣長出,乳食減少,致脾虛胃亦虛。 宜其有吐,投茯苓厚朴湯及藿香飲,次溫脾潤肺理 中湯,加杏仁、北五味子,水煎服。蓋此藥補而益肺,藉 土氣以生金,則自愈矣。或嗽而頰紅有紫黯色,理中 湯再加乾薑為用,亦良法也。

有脾虛亦能作嗽,當投補劑,用醒脾散、茯苓厚朴湯, 令脾氣實,然後間以清肺飲煎服,疏解肺經風寒,及 藿香飲助脾養胃,亦救子益母之法也。

有一證,咳嗽至極,時頓嘔吐,乳食與痰俱出,盡方少 定。此名風痰壅盛,肝木尅脾土,宜以白附飲投之,即 效。

百晬內嗽

此名乳嗽,實難調理,亦惡證也,當審虛實而施治焉。 實者散之,虛者補之。其證氣粗痰盛,口瘡眼熱,發散 後可利之,比金圓等藥主之,散其實也。其證嘔吐,嗽 後驚悸,困倦,自汗者,當用補肺散、益黃散、天麻散,補 其虛也。《大扺》治驚嗽,琥珀散主之,天麻圓乃要藥也, 治未滿百晬,咳嗽不止,遠勝諸藥。

百日內嬰孩偶咳嗽痰壅,睡中不寧,亦因產後感風 而得,但不可過用發散之劑,先以解表散一二服,次 投貝母湯及惺惺散治之。

脾胃內熱者,用抱龍丸。風邪外感者,用惺惺散。痰熱 既去,而氣粗痰盛,或流涎者,脾肺氣虛也,用異功散 加桔梗。口瘡眼熱,大便堅實者,用三黃丸。大便不實 者,用白朮散。若嘔吐不乳,困倦自汗,或自利腹脹者, 脾胃氣虛也,用六君子加柴胡。若驚悸困倦,痰盛不 乳者,心脾血虛也,四君加芎、歸、酸棗仁。或因乳母食 五辛厚味。致兒為患者。仍參喘嗽諸證。

嗽作呀呷聲

《聖惠》云:「夫小兒嗽而呀呷作聲者,由胸膈痰多,嗽動 於痰上,搏於咽喉之間,痰與氣相擊,隨嗽動息,呀呷 有聲。其咳嗽本體雖同,至於治療,則加消痰破飲之 藥,以此為異耳。」

齁䶎

郭氏曰:「小兒此疾,本因暑濕所侵,未經發散,邪傳心 肺,變而為熱,有熱生風,有風生痰,痰實不化,因循日 久,結為頑塊,圓如豆粒,遂成痰母。推本其原,或啼哭 未休,遽與乳食;或飼以酸鹹,氣鬱不利,致令生痰;或 節令變遷,風寒暑濕侵襲;或墮水中,水入口鼻,傳之 於肺,故痰母發動,而風隨之,風痰潮緊,氣促而喘,乃」 成痼疾,宜急去風化痰。先以五苓散同寬氣飲、寬熱 飲,用少薑汁和勻,沸湯調服,次進知母湯、雄黃散、如 意膏、半夏丸。

驚膈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