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57 (1700-1725).djvu/125

此页尚未校对

嗽甚。加五味子、細辛各減半。

一方:麻黃去節,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名「三和湯」 ,治喘嗽尤妙。

有熱加前胡

傷風加荊芥

有痰加半夏

和解湯

治「小兒四時感冒寒邪,壯熱煩躁,鼻塞多涕,驚悸自汗,肢體疼痛」 ,及瘡疹已發未發,皆可服。

羌活、 防風、 川芎、 人參各一兩, 乾葛

升麻、 生甘草、 芍藥各半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一片,棗一箇,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無汗加麻黃

咳嗽者。加杏仁、五味子、桔梗。

藿香正氣散局方

治小兒傷寒吐利

藿香、 白朮、 厚朴、 陳皮、 半夏、 白茯。

白芷、 桔梗、 大腹皮、 蘇葉、 甘草。

右㕮咀,入生薑三片煎,徐徐服之。如發汗,用蒼朮,去白朮。

補陽湯醫學綱目

治小兒初冬間大寒證,《明堂》青脈,額上青黑,腦後青絡高起,脣青,舌上白滑,喉鳴而喘,大便微青,耳尖冷,眼澀,常常淚下出,仍多眵,胸中不利,臥而多驚,無搐即寒。

柴胡、 升麻、 麻黃、 歸身各三錢, 地龍五錢, 蠍梢少許 生地、 吳茱萸各五分, 黃芪二分, 陳皮一分, 葛根、 連𧄍、 黃蘗、 甘草各一錢

右為:末。作一服。水一盞。煎法如常。乳食後熱服。始漸喜睡。精神出。氣和順。乳食旺。

銀白散衛生總微下同

治「傷寒壯熱。頭痛體疼,脈大腹脹,發汗夾驚者,皆可服。」

寒水石半斤,煅熟

右研極細,入炒薑黃一錢半研勻,如淡即添入些小,以紅顏色為度。每服一錢,生薑湯調下。未能飲者,稠調抹口,以乳汁送下,無時。

甘露散

治「傷寒壯熱,頭疼體痛,解表發汗,及熱多者。」

桂府滑石二兩,研細 甘草半兩

右共末拌勻,每服一錢,濃煎蘿蔔湯調下。

一方有防風半兩

香殼丸

治傷寒心胸滿悶不快

橘皮去穰,不拘多少。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生薑湯調下,乳前食。

小珍珠丸

治風壅痰實。利咽痛。除咳嗽。止煩熱。清頭目。

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為末, 白礬火枯研末。

寒水石煅通赤,出火毒,研末,各一兩

右拌勻,細麵糊和丸,黃米、麻子、菉豆三等,每服五七丸至十丸,溫生薑湯下,食後量大小加減與服。

歡喜散

治「傷風寒,發熱頭痛,無汗惡風,或溫熱鼻塞清涕,淚出嚏噴。」

防風 人參 炙草 天麻 前胡各二錢半 細辛 柴胡各一錢半 白茯苓 桔梗各二錢 枳殼麩炒,三錢半 川芎三錢

右為細末,每三歲以上抄一錢,水六分,薄荷兩葉,同煎三兩沸,通口服,無時。

紅綿散

治傷風寒。及夾驚。取汗。

麻黃去根節 全蠍炒 大黃紙裹煨熟,切,焙 炙甘草 白附子 蘇木剉炒 生天麻各一分

右為細末,一歲下兒服一字,以上兒半錢,四五歲一錢。水一小盞,以綿少許裹藥煎之至綿紅色,即去綿溫服。

坯煎散

治「傷風寒夾驚潮發。頭痛體熱。咳嗽。手足冷。」

麻黃去根節,半兩 人參 茯苓 殭蠶去絲嘴 全蠍 天麻 白附 炙草各一分 硃砂二錢 川烏炮去皮尖,一錢半

右為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水五分,「坯子胭脂一豆大,薄荷兩葉,蔥白一寸,同煎至四分,放溫服,不拘時。」

千金丸

治傷寒傷風。夾驚夾食。取微利。

硃砂、 膩粉各一錢, 全蠍、 白丁香各七箇, 麝香半錢。

右為末,白飯和丸蘿蔔子大,薄荷湯下,一歲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