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望聞問切訂》

按: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若得四字之旨,則 於醫學可謂至矣。今人惟問一端而已,其於望、聞亦 淺淺耳,至於切脈,則又謂居三者之末,而猶復輕視 之,故所以卒鮮有精於脈者。間有言者,亦不過「左心、 小腸、肝、膽、腎」之說耳。經位不別,其何以察虛實生死 之幾耶?殊不知四者之要,則又在切之之功也。其望、 「聞」、問之三者,先以得其病情之端,而後總切脈於寸 口,確乎知始病之源,而方今延流於何臟何經,若虛 若實,或死或生,準候酌方,必有賴於切脈,而後可以 為圖治之效矣。斯其次第之序,初近患人,先望而聞, 次問而切,固理之不容易也。然則切脈果可輕與,予 故訂之,以備知者之取採耳。

青色見於太陰、太陽,及魚尾正面、口角,如大青藍葉 怪惡之狀者,肝氣絕,主死。若如翠羽柏皮者,只是肝 邪,有驚病、風病、目病之屬。

紅色見於口脣,及三陰三陽,上下如馬肝之色,死血 之狀者,心氣絕,主死。若如橘紅馬尾色者,只是心病, 有怔忡,有驚悸,夜臥不寧。

白色見於鼻準及正面,如枯骨,及擦殘汗粉者,為肺 絕,丙丁日死。若如膩粉梅花白綿者,只是肺邪咳嗽 之病,有孝服之憂。

黃色見於鼻,乾燥,若土偶之形,為脾氣絕,主死。若如 桂花,雜以黑暈,只是脾病,飲食不快,四肢倦怠,妻妾 之累。

黑色見於耳,或輪廓內外,命如懸壁,若污水煙煤之 狀,為腎氣絕則死。若如蜘蛛網眼,烏羽之澤者,只是 腎虛火邪乘水之病。

《王肯堂證治準繩》

《察色要略》

凡看傷寒,必先察其色。《內經》曰:「聲合五音,色合五行。」 聲色符同,然後可以知五臟之病也。然肝色青,其聲 呼;肺色白,其聲哭;心色赤,其聲笑;脾色黃,其聲歌;腎 色黑,其聲呻也。且夫四時之色,相生則吉,而相尅則 凶。如青赤見於春,赤黃見於夏,黃白見於長夏,白黑 見於秋,黑青見於冬,此乃相生之色也。若肝病之色 「青而白,心病之色赤而黑,脾病之色黃而青,肺病之 色白而赤,腎病之色黑而黃」,此皆五行之相尅,為難 治矣。且以五臟之熱色見於面者,肝熱則左頰先赤, 肺熱則右頰先赤,心熱則顏先赤,脾熱則鼻先赤,腎 熱則頤先赤也。至於面黑者為陰寒,面青為風寒。青 而黑主風主寒,主痛;黃而白為濕為熱,為氣不調。青 而白,為風為氣滯,為寒為痛也。大抵黑氣見於面,多 凶,為病最重。若黑氣暗中明準頭,年壽亮而滋潤者 生,黑而枯夭者死也。此乃略舉其要。《內經》以五色微 診,可以目察。《難經》曰:「望而知之謂之神。」故色不可不 察也。

「凡看《傷寒》,必先察脈色,然後切脈,審證參合,以決死 生吉凶。夫色有青黃赤白黑,見於面部,皮膚之上氣 有如亂絲亂髮之狀,隱於皮裡也。蓋五臟有五色,六 經有六色,皆見於面,以應五行,相生者吉,相尅者凶, 滋榮者生,枯夭者死。」自準頭年壽命宮,法令人中皆 有氣色,其滋潤而明亮者吉,暗而枯燥者凶也。又當 分四時生尅之理。而通察之。茲略具五色傷寒之要 者。列於左。以便覽焉。

青色屬木,主風,主寒,主痛,乃足厥陰肝經之色也。凡 面青脣青者,陰極也。若舌卷囊縮者,宜急溫之。如夾 陰傷寒,小腹痛,則面青也。《內經》曰:「青如翠羽者生,青 如草滋者死。」青而黑,青而紅,相生者生。如青白而枯 燥者,相尅乃死也。脾病見青氣多難治。 赤色屬火主熱,乃手少陰心經之色。在傷寒見之,而 有三陽一陰之分也。如足太陽屬水,寒則本黑,熱則 紅也。《經》曰:「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汗不徹 故也,當發其汗。若脈浮數,表熱汗不出者,面色紅赤 而光彩也。《經》言:「陽明病,面合赤色者,不可攻之。」合者 通也。謂表邪未解,不可攻裡也。若陽明內實,惡熱不 惡寒,或蒸蒸發熱,或日晡潮熱,大便祕結,譫語面赤 者,此實熱在裡,可攻之也。如表裡俱熱,口燥舌乾,飲 水脈洪面赤,裡未實者,且未可下,宜人參白虎湯和 之也。如少陽經病,熱在半表半裡,面紅脈弦者,宜小 柴胡湯和之,不可下也。《經》言:「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 外熱面赤者,四逆湯加蔥白主之。」此陰寒內極,逼其 浮火上行於面,故發赤色,非熱也。若不察仔細,誤投 寒涼之劑即死,可不謹哉!又夾陰傷寒,虛陽泛上者, 亦面赤也,但足冷脈沈者是。又煩躁面赤,足冷脈沈, 不能飲水者,此陰極也,宜溫之。若久病虛人,午後面 兩頰顴赤者,此陰火也,不可作傷寒治之。然三陽之 氣,皆會於頭額。其從額上至巔頂,絡腦後者,太陽也; 從額至鼻下於面者,陽明也。從頭角下耳中,耳之前 後者,少陽也。但有紅氣或赤腫者,以此部分別之。蓋 大頭傷寒證,正要知此部分可也。《內經》曰:「心熱則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