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432 (1700-1725).djvu/43

此页尚未校对

腫,腹熱臚脹,泄利不覺,出無時度,病人胃絕五日死。 何以知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覆,病人肉絕六日死。 何以知之?耳乾,舌皆腫,溺血,大便赤泄,病人肺絕三 日死。何以知之?口張,但氣出而不還,病人大腸絕,不 治。何以知之?泄利無度,利絕則死,病人腎絕四日死。 何以知之?「齒為暴枯,面為正黑,目中」黃色,腰中欲折, 白汗出如流水,病人骨絕,齒黃落,十日死。諸浮脈無 根者皆死。已上五臟六腑為根也。

《五臟六腑變化旁通訣》

凡五臟六腑,變化無窮,散則《諸經》,其事隱沒,難得具 知。今纂集相附,以為《旁通》,令學者少留意,推尋造次 可見矣。

《五臟》

腎。水一 《心》。火二 肝。木三 肺。金四 脾。土五

《六腑》

膀胱, 小腸: 膽, 大腸, 胃, 三焦。

《五臟經》

足少陰。 手少陽。 足厥陰。 手太陰。 足太陰。

《六腑經》

足太陽。 手太陽。 足少陽。 手陽明。 足陽明。 手少陽。

《五臟脈》

沉濡。 洪盛。 弦長。 浮短。 緩大。

《五臟斤兩》

一斤二兩。又云一斤一兩 十二兩。三毛七孔 四斤四兩。左三葉右 四葉 三斤三兩。六葉兩耳 二斤三兩。

《六腑斤兩》

九兩二銖 二斤十四兩。 三兩三銖 二斤十二 兩 二斤十四兩。

《六腑丈尺》

廣七寸。又云九寸 《長二丈四尺》,廣一寸四分 三寸三分, 一丈二尺。廣六寸 大一尺五寸,

《六腑所受》

九升二合。又云九升九合 二斗四升 一合。難經作二合 一 斗二升。 三斗五升。

《五臟官》

後宮列女 《帝王 上將軍》。又為郎官 《尚書》:又為上將軍 諫議大夫。

《六腑官》

水曹掾, 監倉吏 將軍,決曹吏, 監倉掾 內嗇 吏。

《五臟腧》

十四椎、 五椎。 九椎。 三椎。 十一椎。

《六腑腧》

十九椎。 《十八椎》、 十椎。 《十六椎》。 《十二椎》。 《十 三椎》。

《五臟募》

京門。 巨闕, 期門。 中府, 章門。

《六腑募》

中極、 關元、 日月、 天樞、 中脘、 石門

《五臟脈出》

出 涌泉、 中衝、 大敦、 少商、 隱白。此心包絡經出少陽 流 然谷 勞宮。心經流少府 「行間」 「魚際」, 《大都》 注 「太谿」, 太陵。心經注神門 太衝、 太淵、 太白, 過 水泉、 內關。心經過通理 中郄 列缺。 公孫 行。 伏溜 間使。心經行靈道 《中封 經》渠、 商丘, 入 陰谷 曲澤。心經入少海 「曲泉、 尺澤」、 陰陵泉。

《六腑脈出》

出: 至陰, 少澤, 竅陰, 商陽, 厲兌, 關衝。此三 焦經出

《流》: 通谷 前谷 俠谿 二間 內庭 液門 注 束骨 後谿 臨泣 三間 陷谷 中渚 過 京骨 腕骨 丘墟 合谷 衝陽 陽池 行 崑崙 陽谷 陽輔 陽谿 解谿 支溝 入 委中 小海 陽陵泉 曲池 三里 天井

《五竅》

耳。二陰 舌。 目、 鼻、 脣。

《五養》

骨。 血。 筋、 皮、 毛。

《五液》

唾。 汗。 淚 涕 涎。

《五聲》

《呻》。 言 呼 哭 歌。

《六氣》

《呬》 吹 呼, 呵 噓 嘻。

《五神》

《志》。 神。性又作脈神 血。 氣。 意。智又作營意

《五有餘病》

脹滿。 笑不止。 怒 喘喝仰息。 經溲不利。

《五不足病》

厥逆 憂。一作悲 恐 息利少氣。 四肢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