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86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臟腑部總論

《子華》子。

《大道》

《子華子》曰:「火宿於心,炎上而排下,其神躁而無準,人 之暴急以取禍者,心使之也。木宿於肝,觸突干抵而 銳,其神狷束而無當,人之樸戇以取禍者,肝使之也。 金宿於肺。」䃘「訇而不屈,罄而不能仰也。其神闊疏而 無法,人之訐決以取禍者,肺使之也。」「水宿於腎,瑟縮 以湊險,其神伏而不發,人之媕婀脂韋以取禍者,腎 使之也。土宿於脾,磅礡而不盡,其滲漉也,下注而不 止,其神好大而無功,人之重遲澀訥以取禍者,脾使 之也。」火氣之喜明也,木氣之喜達也,金氣之喜辨也, 水之氣藏也,土之氣發生也。是故事心者宜以孝,事 肝者宜以仁,事肺者宜以義,事腎者宜以知,事脾者 宜以誠,實而不詐,五物宿於其所喜,五事官施其所 宜,外邪之不入,內宄之不泄,夫是之謂善完。

《北宮意問》

子華子居干苓北宮,意公仲承侍縱言而及於醫,子 華子曰:「醫者,理也;理者,意也;藥者,瀹也;瀹者,養也。臟 腑之伏也,血氣之留也,空竅之塞也,關鬲之礙也,意 其所未然也,意其所將然也。察於四然者,而謹訓於 理,夫是之謂醫。以其所有餘也,而養其所乏也;以其 所益多也,而養其所損也。反其所養,則益者彌損矣」; 反其所養,則有餘者彌乏矣。察於二反者,而加疏瀹 焉,夫是之謂藥。故曰:「醫者理也,理者意也,藥者瀹也, 瀹者養也。」《北宮意》曰:「正惟是世俗之醫所不能為也。 雖然,意聞之也,有所資於意,不如無意之為愈也;有 所待於養,不如無待之為愈也。」敢問人有精神也?其 升降上下,與晝夜相通也,與天地相「灌注也,其為種 凡有幾?」子華子曰:「噫!善哉而之問也,觸類以演之。進 乎此,則與知道者謀矣。吾次其所以學也,而擇取之 矣。夫天降一氣,則五氣隨之,寄備於陰陽,合氣而成 體,故有太陽,有少陽,有太陰,有少陰。陰中有陽,陽中 有陰。故陽中之陽者,火是也;陰中之陰者,水是也;陽 中之陰者,木是也;陰中之陽者,金是也。土居二氣之 中間,以治四維,在陰而陰,在陽而陽,故物非土不成, 人非土不生。北方陰極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陽極而 生熱,熱生火;東方陽動,以散而生風,風生木;西方陰 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陰陽交而生溼,溼生土。」 是故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如之,血氣 和合,「榮衛流暢,五臟成就,神氣舍心,魂氣畢具,然後 成人。是故五臟六腑,各有神主,精稟於金火,氣諧於 水木,精氣之合,是生十物,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 是也。」生之所自謂之精,兩精相薄謂之神,隨神往反 謂之魂,並精出入謂之魄,所以格物謂之心,心有所 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志之所造謂「之思,思而 有所顧慕謂之慮,慮而有所決擇謂之智。」夫於智,十 累之上也。至於智則知所以持矣,知所以持,則知所 以養矣。榮衛之行,無失厥常,六腑化穀,津液布陽,故 能久長而不弊。流水之不腐,以其逝故也,戶樞之不 蠹,以其運故也。是以精上則滯,神惛則伏,魂拘則沉, 魄散則耗,心忮則惑,志鬱「則陷,意營則罔,思澀則殆, 慮殫則蒙,智礙則愚。故所謂持者,持此者也;所謂養 者,養此者也。噫!善哉而之問也,觸類以演之,進乎此, 則與知道者謀矣。」公仲子曰:「夫子之言也,而之問也, 承也,得所未之嘗聞,如發蔀焉。願夫子益其說而稽 徵其所以解也。」子華子曰:「然,言固不可以一而足也。 夫心也,五」六之主也,精神之舍也。心之精為火,其氣 為離,其色赤,其狀如覆蓮,其神為朱鳥,其竅上通於 舌。肝之精為木,其氣為震,其色青,其狀如懸瓢,其神 為蒼龍,其竅上通於目。肺之精為金,其氣為兌,其色 白,其狀如懸磬,其神為伏虎,其竅上通於鼻。腎之精 為水,其氣為坎,其色黑,其狀如介石,其神為元「龜,其 竅上通於耳。脾之精為土,其氣為戊己,其色黃,其狀 如覆缶,其神為鳳凰,其竅上通於口。」是故脾、腎、心、肝、 肺五官之司,口舌、鼻、耳、目五官之候,脾之藏意,腎之 藏精,心之藏神,肝之藏魂,肺之藏魄。金木水火土,五 精之總也。寒熱風燥溼,五氣之聚也。水以潤之,火以 熯之,土以溽之,木以敷之,金以「斂之,此以其性言也。 水之冽也,火之炎也,土之蒸也,木之溫也,金之清也, 此以其氣言也。水在下,火在上,土在中,木在左,金在 右,此以其位言也。水之平也,火之銳也,土之圜也,木 之曲直也,金之方也,此以其形言也。水則因,火則革, 土則化,木則變,金則從革,此以其材言也。」水,井洫也; 火,爨冶也;木,金「器械也,土爰稼穡也。」此以其事言也。 夫盈於天地之間而充物者,惟此五物也。五物之有 不可無也。其所無不可有也,微者養之使章,弱者養 之使強,損者養之使益,不足者養之使有餘,無物不 養也,無物不備也,夫是之謂和。喜怒哀恐,思不能汨 也。視聽言貌,思不能奪也,夫是之謂太和之國。無待 「於意而為醫;太和之俗,無待於養而為藥;不以物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