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4 (1700-1725).djvu/7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齊州都督、武都郡公,諡曰敢;《文振》左武衛將軍、襄陽

縣公。

權元初

按《唐書權萬紀傳》:「萬紀子元初,高宗時兵部侍郎。」

權懷恩

按《唐書權萬紀傳》:懷恩,萬紀族孫。祖弘壽,盧國公,故 懷恩以蔭累遷尚乘奉御,襲爵。馭人安畢羅為高宗 所寵,見帝戲慢不恭,懷恩奏事,適見之,退杖四十。帝 嗟賞曰:「良吏也。」擢萬年令,賞罰明,見惡輒取。時語曰: 「寧飲三斗塵,無逢權懷恩。」其姿狀沈毅,每盛服,妻子 不敢仰視。更慶、萊、衛邢宋五州刺史,洛州長史,所居 威名赫然,吏重足立。遷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卒。

權倕

按《唐書權皋傳》:「皋父倕,與席豫、蘇源明以藝文相友, 終羽林軍參軍。」

權楚璧

按《唐書權萬紀傳》:「萬紀族孫懷恩,懷恩從子楚璧為 左領軍衛兵曹參軍。元宗在東都,楚璧乃與李迥秀 子齊損、陳倉尉盧玢、左屯營長上折衝周履濟等謀 反,以兄子梁山詐為襄王子,號光帝,擁營兵百餘夜 入宮城,欲劫留守王志愔,不克。遲明,兵斬楚璧等,傳 首東都,籍其家。」

權皋

按《唐書權皋傳》:「皋字士繇,秦州略陽人,徙潤州丹徒, 晉安丘公翼十二世孫。皋擢進士第,為臨清尉。安祿 山籍其名,表為薊尉,署幕府。皋度祿山且叛,以其猜 虐不可諫,欲行,慮禍及親。天寶十四載,使獻俘京師, 還過福昌尉仲謨,謨妻,皋妹也,密約以疾召之。謨來, 皋陽喑,直視謨而瞑。謨為盡哀,自含斂之。皋逸去,人」 無知者。吏以詔書還皋母,母謂實死,慟哭感行路,故 祿山不之虞,歸其母。皋潛候於淇門,奉侍晝夜,南奔, 客臨淮,為驛亭保以詗北方。既度江而祿山反,天下 聞其名,爭取以為屬,高適表試大理評事、淮南採訪 判官。永王舉兵,脅士大夫,皋詭姓名以免。元宗在蜀, 聞之,拜監察御史。會母喪,得風痹疾,客洪州。南北梗 否,踰年詔命不至。浙西節度使顏真卿表為行軍司 馬,召拜起居舍人,固辭。李季卿為江淮黜陟使,列其 高行,以著作郎召,不就。卒,年四十六,詔贈祕書少監。 元和中,諡為「貞孝。」子德輿。

權德輿

按《唐書權德輿傳》:「德輿,字載之,七歲居父喪,哭踊如 成人。未冠,以文章稱諸儒間。韓洄黜陟河南,辟置幕 府,復從江西觀察使李兼府為判官。德宗聞其才,召 為太常博士,改左補闕。貞元八年,關東、淮南、浙西州 縣大水,德輿建言,宜擇明識通方者,持節勞徠,問所 疾苦,蠲其租賦。帝乃遣奚陟等四人循行慰撫,遷起」 居舍人兼知制誥,進中書舍人。久之,知禮部貢舉,真 拜侍郎。憲宗元和初,歷兵部侍郎,坐累徙太子賓客, 俄還前官。後自太常卿拜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 章事。德輿善辨論,開陳古今本末,以覺悟人主。為輔 相,寬和不為察察名。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絳 參贊大機。是時,帝切于治,事鉅細悉責宰相吉甫。絳 議論不能無持異,至帝前遽言亟辨,德輿從容不敢 有所輕重。坐是罷為本官。以檢校吏部尚書留守東 都,進扶風郡公,復拜太常卿,徙刑部尚書。先是,詔許 孟容、蔣乂刊《彙格敕》,既成,上之,留禁中。德輿請出其 書與侍郎劉伯芻參復研考,定三十篇奏上。復檢校 吏部尚書,出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後二年,以病乞還, 卒於道,年六十。贈尚書左僕射,諡曰「文。」德輿生三歲 知《變四聲》,四歲能賦詩,積思經術,無不貫綜。自始學 至老,未曾一日去書不觀。其文雅正贍縟,當時公卿 侯王功德卓異者,皆所銘紀。

權璩

按《唐書權德輿傳》:「德輿子璩,字大圭。元和初,擢進士, 歷監察御史,有美稱。宰相李宗閔薦為中書舍人。及 宗閔貶,璩屢表辨解,貶閬州刺史。文宗憐其母病,徙 鄭州。時人多璩明禍福大體,能世其家。」

權達

按《尚友錄》:「達字逢吉,元和中為令。邑有西湖久廢,達 去其淤塞,決豪家所築堰,引方山泉注湖復舊。」

權若訥

按《萬姓統譜》,「若訥右補闕。」

權邦彥

按《宋史權邦彥傳》:「邦彥字朝美,河間人。登崇寧四年 太學上舍第,調滄州教授,入為太學博士,改宣教郎, 除國子司業。宣和二年,使遼,為學官積十餘年,改都 官郎中,直祕閣,知易州,移相州,復召為都官郎中。與 王黼議不合,鐫職知冀州。二帝北遷,邦彥五表勸進。 建炎元年五月召還,命知荊南府,改東平府。」時東州 半已入金,至是圍益急,邦彥誓以死守,居數月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