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0 (1700-1725).djvu/31

此页尚未校对

陳福清

按《蘄州志》:福清從高祖征偽漢陳友諒,戰於鄱陽湖, 矢及御舟,福清倉卒負帝過舟,帝取一珠耳璫賜之, 福清以箭貫左耳懸璫,帝曰:「真壯士也。」封千戶。

陳修

按《明外史陳修傳》:「修字伯昂,上饒人。從平浙東,授理 官。援引律令,悉本寬厚。擢兵部郎中,遷濟南知府。濟 南屢經兵燹,比戶彫殘,修調劑有方,兵民相安,流亡 復業,帝嘉之。洪武四年,拜吏部尚書,精心籌畫,銓法 秩然。未幾卒官。」

陳遇

按《明外史陳遇傳》:「遇字中行,其先曹人。高祖義甫,宋 翰林學士,徙居建康,子孫因家焉。祖汶德,溧陽縣判。 父辛之,元淮南鹽課提舉。遇天質沉粹,篤學博覽,尤 精象數之學。元末為溫州教授,已而棄官歸,隱居樂 道,學者稱為靜誠先生。太祖渡江,以秦從龍薦,發書 聘之。遇至,與語大悅,遂留幕中參密議。太祖即吳王」 位,授供奉司丞,不受。已即皇帝位,三授翰林學士,皆 不受。洪武三年奉命至浙江廉察民隱。還朝,除中書 左丞,力辭。明年召對華蓋殿,賜坐,命草《平西詔》。授禮 部侍郎兼弘文館大學士,復辭。除太常少卿,又辭。帝 不可,沉吟良久,從之。俄遇病,遣使醫療。病愈,入謝。帝 望見,連呼「君子。」除禮部尚書,又固辭。自是不復強以 官,卒成其高。十七年卒。

陳灌

按《明外史陳灌傳》:「灌字子將,廬陵人也。元末世將亂, 環所居築場種樹,人莫能測。後十年,盜蜂起,灌率武 勇結屯林中,盜不敢入,一鄉賴以全。太祖平武昌,灌 詣軍門謁見,與語奇之,擢湖廣行省員外郎,累遷大 都督府經歷。從大將軍徐達北征。尋命築城泰州,工 竣,除寧國知府。灌丰裁嚴正,而為治寬恤。洪武四年」, 召入京,病卒。

陳汝言

按《明外史陳濟傳》:「陳繼父汝言,倜儻有謀略,嘗參張 士誠軍事。洪武初,官濟南經歷,坐法死。」

陳聚

按《畿輔通志》:「聚,趙州人。幼從明太祖,以功歷千戶。靈 壁之役,大戰陣亡。太祖深悼之,廕其子為金吾右衛 指揮僉事。」

陳基

按《明外史趙壎傳》:「陳基,字敬初,臨海人。少與兄聚受 業於義烏黃溍。從溍遊京師,授經筵檢討。嘗為草諫 章,力陳順帝並后之失。順帝知而怒,欲罪之,避歸里。 已,奉母入吳,教授自給。江南用兵,元開行樞密院,起 基為都事,轉江西行省郎中,參張士信軍事。自杭赴 吳,復參太尉張士誠軍事。士誠稱王,基獨諫止,欲殺」 之,不果。已,超授內史,遷學士。吳平,召修《元史》,賜金而 還。洪武三年冬,卒於常熟旅舍。

陳龍

按《江西通志》:「龍,字文顯,寧州人。元季,集眾結堡於州 之泰鄉,號人和寨。洪武初,平龍興路,龍遣弟良歸附, 授武昌衛指揮僉事,轉龍驤衛指揮同知。」

陳亮

按《名山藏臣林記》:亮字景明,元儒生也。二祖皇帝累 詔不出,曰:「唐堯在上,下有箕潁」,作《讀陳摶傳》以見志 焉。

陳恢

按《浙江通志》:「恢,字廣仲。元末,方國珍兵起,恢聚鄉族 禦之,不勝。方誘以利,輒罵不絕口。與戰于白楓河,又 不勝,退入山中,憂忿成疾卒。」

陳謨

按《名山藏本士記》,「謨字一德,泰和人。洪武初,徵至京 師,賜坐議禮。宋濂、王褘交薦為國子師,引疾辭歸。家 居教授,屢應聘為江廣考試官,所拔士往往知名。謨 為學涉流探源,辨析歸當。雖不願仕,而於當世之務 一一籌度。謂學必敦本,莫加於倫,莫先於變化氣質。 一時經生學士靡然從之,稱海桑先生。」

陳圭

按《名山藏本行記》:「圭字錫元,黃巖人。洪武初,父叔弘 坐罪當死,圭自陳願代。上曰:『不意今日乃有孝子,宜 赦其罪,為天下勸』。刑部尚書周濟奏曰:『罪有常刑,不 宜屈法開僥倖』。」遂聽圭代,而謫其父隸兵雲南。

陳立

按《河南通志》:「立,汝州人。家貧力學,用志懇篤,寡言笑, 尚信義。洪武初,以太學生高等授江西左參議,廉介 自持,遇事明決。復召入為應天府治中。」

陳彭年

按《山西通志》:「彭年,蒲州人。元末,與弟有年隱峨眉山 下。洪武初,命中書省徵之,有年病辭,彭年詣闕對,稱 旨,授左司郎中,陞湖廣左布政使。時偽漢方平,百事 草昧,殫心勞瘁,以疾乞骸歸。鄉人稱為『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