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50 (1700-1725).djvu/27

此页尚未校对

按《河南通志》:「弈,永城人。倜儻有直氣,善騎射,累官沿 江大都督,卒贈光祿大夫,諡毅敏。子二:巖,累官中書 左丞;嵩,歸德路總管。」

陳斗龍

按《浙江通志》:「斗龍,昌化人。父天澤,娶盛,無子,求宜子 者於錢塘清湖王氏,生斗龍與盛不合,謝還。至元間, 父母病卒,斗龍居喪甚哀。或告曰:『汝母王氏生汝數 月被遣。斗龍哭,即日與妻訣,誓欲見母。凡六年,於永 豐禮賢鎮得焉。為施氏婦,老矣。施憐而還之。至家,徽 寇犯邑,斗龍與妻負母入百丈山,遇賊稽首曰:『幼不 知母,求六年方得歸,吾夫婦死無恨矣。但慮母無養』』。」 賊咨嗟舍去,里中人亦賴以免焉。

陳旅

按《元史陳旅傳》:「旅字眾仲,興化莆田人。先世素以儒 學稱,旅幼孤,資稟穎異,其外大父趙氏學有源委,撫 而教之。旅得所依,不以生業為務,惟篤志於學,於書 無所不讀。用薦為閩海儒學官。適御史中丞馬雍古 祖常使泉南,一見奇之,因相勉遊京師。中書平章政 事趙世延力薦之,除國子助教。居三年,考滿,諸生不」 忍其去,請於朝再任焉。元統二年,出為江浙儒學副 提舉。至元四年,入為應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遷國 子監丞,階文林郎。又二年,卒,年五十有六。

陳繹曾

按《元史陳旅傳》:「時有陳繹曾者,名士。繹曾,字伯敷,處 州人。為人雖口吃,而精敏異常,諸經註疏多能成誦, 文辭汪洋浩博,官至國子助教。」

陳孝伯

按《元史陳顥傳》:「仁宗時,顥以父年老,力請歸養清州。 帝特命顥長子孝伯為知州以就養,顥固辭,乃以孝 伯為州判官。」

陳敬伯

按《元史陳顥傳》:「顥次子敬伯,至正中,仕為中書參知 政事,歷左丞、右丞,二十七年,拜中書平章政事。」

陳遘

按《元史陳孚傳》:「孚子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致 仕。」

陳思魯

按《元史陳祐傳》:「祐孫思魯,襲芍陂屯田萬戶。」

陳思謙

按《元史陳思謙傳》,「思謙,字景讓,其家世見《祖祐傳》中。 思謙少孤,警敏好學,凡名物度數,綱紀本末,考訂詳 究,尤深於邵子《皇極經世書》。文宗天曆初政,收攬賢 能,丞相高昌王亦都護舉思謙,時年四十矣,召見興 聖宮。明年,授典寶監經歷,改禮部主事。至順元年,拜 西行臺監察御史。明年,選太禧宗禋院都事,拜監察 御史。未幾,遷右司都事。元統二年,轉兵部郎中,改御 史臺都事。」《重紀》「至元元年,出為淮西道廉訪副使,未 期月,引疾歸。召為中書省員外郎。至正元年,轉兵部 侍郎。俄丁內艱。服除,召為右司郎中。五年,參議中書 省事。轉刑部尚書。改湖廣廉訪使。八年,遷淮東宣慰 司都元帥。九年,遷浙西廉訪使,湖廣」行中書省參知 政事,辭。十一年,改淮西廉訪使。尋召入,為集賢侍講 學士,修定國律。十二年,拜治書侍御史。明年,陞中丞, 年近七十,上章乞老,不允。進授榮祿大夫,仍御史中 丞。卒。贈宣猷秉憲佐治功臣、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 夫、柱國,追封魯國公,諡通敏。

陳安國

按《元史陳祖仁傳》:「祖仁父安國,仕為常州晉陵尹。」

陳君用

按《元史陳君用傳》:「君用字子材,延平人。少負氣,勇猛 過人。紅巾起江淮,由撫、盱入閩。閩閫授君用南平縣 尹,給錢五萬緡,俾募千兵,君用散家財繼之,導官軍 復建陽、浦城等縣,以功授同知建寧路事。亡何,賊圍 福州,君用率兵往援,大敗賊眾。廉訪僉事郭興祖佩 君用明珠虎符,使權同知副都元帥。遂引兵踰北嶺」, 至連江,阻水而陣。君用曰:「今日不盡殺賊,吾不復生 還矣。」乃率壯士六十人,徒涉斬殺,賊稍潰,既而復合, 君用大呼轉戰,中槍而死。事聞,贈懷遠大將軍、浙東 道宣慰司同知、副元帥、輕車都尉、潁川郡侯,諡忠毅。

陳祖仁

按《元史陳祖仁傳》:「祖仁,字子山,汴人也。性嗜學,早從 師南方,有文名,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授翰林修撰, 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太廟署令,太常博士,遷 翰林待制,出僉山東肅政廉訪司事,擢監察御史,復 出為山北肅政廉訪司副使,召拜翰林直學士,陞侍 講學士,除參議中書省事。二十三年,拜治書侍御史」, 出為甘肅行省參知政事。明年,孛羅帖木兒入中書 為丞相,除祖仁山北道肅政廉訪使,召拜國子祭酒, 遷樞密副使,累上疏言軍政利害,不報,辭職。除翰林 學士,遂拜中書參知政事。是時,天下亂已甚,而祖仁 性剛直,遇事與時宰論議數不合,乃超授其階榮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