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7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之謂乎』?子高曰:『始焉謂此二子丈夫,爾乃今知其婦 人也。人生則有四方之志,豈鹿豕也哉,而常聚乎』?」其 徒曰:「若此二子之泣,非邪?」答曰:「斯二子良人也,有不 忍之心,若於取斷必不足矣。」其徒曰:「凡泣者一無取 乎?」子高曰:「有二焉:大姦之人,以泣自信;婦人懦夫,以 泣著愛。」

《史記刺客列傳》:「燕太子丹遣荊軻入秦,太子及賓客 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 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 泣。又前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 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荊軻 就車,終已不顧。

《漢書疏廣傳》:「廣,東海蘭陵人也。宣帝時,為太子太傅。 兄子受為少傅,在位五歲,乃與受移病,滿三月賜告, 廣遂稱篤,上疏乞骸骨。帝以其年篤老,皆許之。公卿 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供帳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 兩,辭決而去。及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二大夫』。或歎息 為之下泣。」

《後漢書范冉傳》:「冉與漢中李固、河內王奐親善。奐後 為考城令,屢遣書請冉,冉不至。及奐遷漢陽太守,將 行,冉乃與弟協步齎麥酒,於道側設壇以待之。冉見 車徒絡繹,遂不自聞,惟與弟共辨論於路。奐識其聲, 即下車與相揖對。奐曰:『行路倉卒,非陳契闊之所,可 共到前亭宿息,以敘分隔』。冉曰:『子前在考城,思欲相 從,以賤質自絕豪友耳。今子遠適千里,會面無期,故 輕行相候,以展訣別,如其相追,將有慕貴之譏矣』。」便 起告違,拂衣而去。奐瞻望弗及,冉長逝不顧。

《陳遵傳》:遵為大司馬,更始時使匈奴,過辭於王丹,丹 曰:「俱遭反覆,惟我二人為天所遺,今子當之絕域,無 以相贈,贈子以不拜。」遂揖而別,遵甚悅之。

《高彪傳》:「彪為中郎,校書東觀。時京兆第五永為督軍 御史,使督幽州,百官大會,祖餞於長樂觀,議郎蔡邕 等皆賦詩。彪乃獨作箴曰:『文武將墜,乃俾俊臣,整我 皇綱,董此不虔。古之君子,即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 桓桓。呂尚七十,氣冠三軍。詩人作歌,如鷹如鸇。天有 太乙,五將三門。地有九變,丘陵山川。人有計策,六奇 五間,總茲三事,謀則諮詢。無曰己能,務在求賢。淮陰 之勇,廣野是尊。周公大聖,石碏純臣,以威克愛,以義 滅親。勿謂時險,不正其身;勿謂無人,莫識己真。忘富 遺貴,福祿乃存,枉道依合,復無所親。先公高節,越可 永遵,佩藏斯戒,以勵終身』。」邕等甚美其文,以為莫尚 也。後彪為中郎,較書於東觀。及遷內黃令,帝敕同僚 臨送,祖於上東門。

《郭太傳》:「太字林宗,游於雒陽,始見河南尹李膺,大奇 之,遂相友善,於是名震京師。後歸鄉里,衣冠諸儒送 至河上,車數千兩,林宗惟與李膺同舟而濟,眾賓望 之,以為神仙焉。太後舉有道不就。」

《禰衡傳》:衡,平原般人也。為曹公所怒,遣人騎送之。劉 表臨發,眾人為之祖道,先供設於城南,乃更相戒曰: 禰衡悖虐無禮,今因其後到,咸當以不起折之也。及 衡至,眾人莫肯興,衡坐而大號,眾問其故,衡曰:「坐者 為冢,臥者為屍,冢屍之間,能不悲乎?」

《魏志管輅傳》:「輅與諸葛原別,原戒以二事,言卿性樂, 酒量雖溫克,然不可保,寧當節之。卿有冰鏡之才,所 見者妙。」「如膏火,不可不慎。持卿叡才,以游於雲、漢 之間,不憂不富貴也。」輅言:「酒不可極,才不可盡。吾欲 持酒以禮,持才以愚,何患之有耶?」輅至少府丞。 《蜀志張裔傳》:「裔字君嗣,為丞相,諸葛亮留府長史,詣 亮咨事,送者數百,車乘盈路。裔書與所親曰:『人自敬 丞相長史,男子張君嗣附之,疲倦欲死』。」

《會稽典錄》:卓恕字公行,上虞人也。與人相期約,雖遭 暴風疾雨,無不至者。常從建業辭太傅諸葛恪,恪問 何當復來,恕答曰:「某日當復親覲。」至是日,恪停食,候 恕至,時賓客會者皆以為會稽、建業相去千餘里,道 隔江湖,豈得如期。須臾恕至,一坐盡驚。

《經外雜抄》:晉郭奕,字大業,為野王令。羊祜常過之,奕 歎曰:「羊叔子何必減郭大業?」少選復往,又嘆曰:「羊叔 子去人遠矣。」遂送祜出界數百里,坐此免官。

《世說》:補王偉元門生,為本縣所役,求屬令為脫。王曰: 「卿學不足以庇身,吾德不足以庇卿,屬之何益?」乃步 擔乾飯,兒負鹽豉,送所役生到縣,諸生隨者千人。令 以偉元詣己,整衣出迎。偉元乃下道,至土牛傍,罄折 立,自言「門生為縣役,故來送別。」因執手泣涕而去。令 即放遣此生,一縣皆以為恥。

《皇甫謐》有從姑子梁柳,為城陽太守,將之官,或勸士 安餞之,士安曰:「柳為布衣時過吾,吾送迎不出門,食 不過鹽菜。今送之,是貴城陽太守而輕梁柳,非心所 安。」

《晉書賈充傳》:「充為車騎將軍,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 將之鎮,百僚餞於夕陽亭。」

《石崇傳》:「崇拜太僕,出為征虜將軍,假節監徐州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