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3 (1700-1725).djvu/98

此页尚未校对

尊酒以待者也。」因泣下。明日,錢以其妻語語公,公亦 為悽然。

《續詩話》:鮑當善為詩,景德二年進士及第,為河南府 法曹。薛尚書映知府,當失其意,初甚怒之。當獻孤鴈 詩云:「天寒稻粱少,萬里孤難進。不惜充君庖,為帶邊 城信。」薛大嗟賞,自是游宴無不預焉,不復以掾屬待 之。時人謂之「鮑孤鴈。」

《溫公瑣語》:錢若水為同州推官,知州性褊急,數以胸 臆決事,若水固爭不能得,輒曰:「當陪奉贖銅耳。」既而 果為上司所駁,州官皆以贖論,知州愧謝,已而復然, 如此者數次。

《談苑》:晏丞相知南京,王琪、張亢為幕客,汎舟湖中,只 以諸妓自隨,晏公把柁,王張操篙。琪南方人,知行舟 次第至橋下,故使船觸柱而橫,厲聲呼曰:「晏梢使,柁 不正也。」

《墨客揮犀》:桑贊以旄節鎮邢城,張文節居幕下,例以 幕職每月料入十五千,以文節家貧,食甚眾,命倍給 之,文節亦止取其半。或不得已,過有所用,即其所用 之。因聞於桑,歸其餘於帑藏。桑贊雖武人,嘗謂文節 曰:「公異日必大用,恨吾老不得見也。」祥符中,文節為 京東轉運使,奏稱「昔在桑贊幕中,知臣長厚,今贊死, 葬洪州,子弟悉官於外,臣乞每遇寒食節至贊墓拜 掃。」詔可之。是歲,歲一往,祭奉之禮如在日。在相府,凡 桑氏子孫來見者,待之有如骨肉。

《宋史曹利用傳》:「舊制,樞密使雖檢校三司,兼侍中、尚 書令,猶班宰相下。乾興中,王曾由次相為會靈觀使, 利用由樞密使領景靈宮使,時重宮觀使,詔利用班 曾上,議者非之。未幾,曾進昭文館大學士、玉清昭應 宮使,將告謝,而利用猶欲班曾上,閤門不敢裁。帝與 太后坐承明殿久之,遣押班趨班,閤門惶懼,莫知所」 出。曾抗聲目吏曰:「但奏宰臣王曾等告謝。」班既定,而 利用怏怏不平。帝使同列慰曉之,仍詔宰臣樞密使 序班如故事。而利用益驕,尚居次相張知白上。尋召 張旻於河陽為樞密使,利用疑代己,始悔懼焉。 《王漢忠傳》:漢忠性剛果,喜儒士,待賓佐有禮,名稱甚 茂。

《石守信傳》:「守信子保吉,字祐之,性驕倨,待屬吏不以 禮。鎮大名也,葉齊、查道皆知名士,嘗械以運糧。初,程 能為京西轉運,保吉託治其私負,能不從。至是,其子 宿為屬吏,將辱之,會有辟召,乃止。」

《何繼筠傳》:「繼筠子承矩,頗有識鑒。典長沙日,李沆、王 旦為佐,承矩厚待之,以為有公輔器。」

《張知白傳》:「知白累遷右諫議大夫,擢御史中丞,拜給 事中,參知政事。郊禮成,遷尚書工部侍郎。時同列王 曾遷給事中,猶班知白上。知白心不能平,累表辭之。 曾亦固請列知白下。乃加知白金紫光祿大夫,復為 給事中,判禮儀院。曾罷,還所辭官。」

《王旦傳》:陳彭年與王曾、張知白參預政事,同謂旦曰: 「每奏事,其間有不經上覽者,公批旨奉行,恐人言之 以為不可。」旦遜謝不已。一日奏對,旦退,曾等稍留,帝 驚曰:「有何事不與王旦來?」皆以前事對。帝曰:「『旦在朕 左右多年,朕察之無毫髮私。自東封後,朕諭以小事 一面奉行,卿等謹奉之』。曾等退而愧謝,旦曰:『正賴諸 公規益,略不介意』。」

《王曾傳》:曾平居寡言,少與楊億同在侍從,億喜談謔, 凡僚友無不狎侮,至與曾言,則曰:「余不敢以戲也。」 《李沆傳》:沆為相,王旦參知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 食,旦歎曰:「我輩安能坐致太平,得優游無事耶?」沆曰: 「少有憂勤,足為警戒。」後契丹和親,旦問何如,沆曰:「善 則善矣,然邊患既息,恐人主漸生侈心耳。」沆又日取 四方水旱盜賊奏之,旦以為細事,不足煩上聽。沆曰: 「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不然血氣方剛,不留意 聲色犬馬,則土木甲兵禱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見 此,此參政他日之憂也。」沆沒後,真宗遂封岱、祠汾,大 營宮觀。旦親見王欽若、丁謂等所為,欲諫則業已同 之,欲去則上遇之厚,乃以沆先識之遠,嘆曰:「李文靖 真聖人也!」

《馬元方傳》:「元方為右諫議大夫,權三司使公事,眾論 不以為允。真宗謂宰臣曰:『元方在三司,何多謗也』。王 旦曰:『元方盡心營職,然其性卞急,且不納僚屬議,而 醜言詆之,所以賈怨』。帝曰:『僚屬顧不有賢俊耶』?」歲餘, 以煩苛罷。

《侍其曙傳》:其曙與謝德權提舉在京倉草場,嘗於倉 隙地牧牛羊,為德權所訟。真宗以問德權曰:「牛羊食 倉粟耶?」曙聞而自劾,帝勉諭之。它日召曙問:「汝才孰 與。」德權對曰:「德權畏法慎事,臣乃敢於官倉牧牛羊, 是不及也。」人多稱之。

《厚德。錄》王太尉旦薦寇萊公為相,萊公數短太尉於 上,而太尉專稱其長。上一日謂太尉曰:「卿雖稱其美, 彼專談卿惡。」太尉曰:「理固當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闕 失必多,準對陛下無所隱,益足以見其忠直,此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