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333 (1700-1725).djvu/69

此页尚未校对

有所訟愬,志在求勝,不吝揮金。苟非好修自愛之士, 未有不為所汙染者。不思廉者士之美節,汙者士之 醜行。士而不廉,猶女之不潔。不潔之女,雖功容絕人, 不足自贖。不廉之士,縱有他美,何足道哉!昔人有「懷 四知之畏,而卻暮夜之金」者,蓋隱微之際,最為顯著, 聖賢之教,謹獨是先。故願同僚力循冰蘗之規,各勵 玉雪之操,使士民是敬,稱為廉吏,可珍可貴,孰有踰 此?其所當勉者一也。先儒有云:「一命之士,苟存心於 愛物,於人必有所濟。」且以簿尉言之,簿勤於勾稽,使 人無重疊追催之害;尉勤於警捕,使人無穿窬攻劫 之擾。則其所濟,亦豈少哉!等而上之,其位愈高,繫民 之休戚者愈大。發一殘忍心,斯民立遭茶毒之禍;發 一掊刻心,斯民立被誅剝之殃。盍亦反己而思之,針 芒刺手,茨棘傷足,舉體懍然為之痛楚。刑威之慘,百 倍於此,其可以喜怒施之乎?虎豹在前,坑穽在後,號 呼求救,唯恐不免。獄犴之苦何異於此?其可使無辜 者受之乎?己欲安居,則不當擾民之居;己欲豐財,則 不當脧民之財。故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在聖門, 名之曰「恕」,勉彊而行,可以至仁。矧?當斯民憔悴之時, 撫摩愛育,尤不可緩,故願同俗各以哀矜惻怛為心, 而以殘忍掊刻為戒,則此邦之人,其有瘳乎?此所當 勉者二也。公事在官,是非有理,輕重有法,不可以己 私而咈公理,亦不可骫公法以徇人情。諸葛公有言: 「吾心如秤,不能為人作輕重。」此有位之士所當視以 為法也。然人之情每以私勝公者,蓋殉貨賄則不能 公,任喜怒則不能公,黨親昵,畏豪雄、顧禍福,計利害, 則皆不能公。殊不思是非之不可易者,天理也;輕重 之不可踰者,國法也。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則逆乎天 理矣;以輕為重,以重為輕,則違乎國法矣。居官臨民, 而逆天理,違國法,於心安乎?雷霆鬼神之誅,金科玉 條之禁,其可忽乎?故願同僚以公心持公道,而不汨 於私情,不撓於私請,庶幾枉直適宜,而無冤抑不平 之歎。此所當勉者三也。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則為民 者不可以不勤;業精於勤,荒於嬉,則為士者不可以 不勤。況為命吏,所受者朝廷之爵位,所享者下民之 脂膏,或不勤則職業隳弛,豈不上辜朝寄而下負民 望乎!今之居官者,各以酣詠遨放為高,以勤彊敏恪 為俗,此前世衰弊之風也。盛明之時,豈宜有此?陶威 公有言:「大禹聖者,猶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故 賓佐有以蒱博廢事,則取而投之於江。今願同僚共 體此意,職思其憂,非休澣,毋聚飲,非節序,毋出遊,朝 夕孳孳,惟民事是力。庶幾政平訟理,田里得安其生。 此所當勉者四也。某雖不敏,請以身先,毫髮少渝,望 加規警。前此官僚之間,或於四者未能無愧,願自今 始,洗心自新。在昔聖賢許人改過,故曰「改而止」,儻猶 玩視而不改焉,誠恐物議沸騰,在某亦不容以苟止 也。涖事之初,敢以誠告,幸垂察焉。

《諭屬文》
明·羅倫

聖主治天下,守令是重焉,以其親民也。夫親民莫如 令,其次莫如守。令父母於一邑,守父母於一郡,所以 父母云者,以愛民如子,民亦愛之如父母也。所以愛 民如子者,知其饑而食之焉,知其寒而衣之焉,知其 勞苦而逸之焉,知其利而與之興焉,知其害而與之 去焉,知其賢而優之焉,知其不肖而教之焉。四境之 內,吾民之好惡無不知而從之焉,然後可謂愛民如 子也。吾愛之如子,分之當然也,初何心於彼之服也? 而為吾民者,生則愛而戴之,死則尸而祝之,流芳竹 帛,垂範百世,如古之龔黃卓魯者,真民之父母也。今 人之心豈異於古人哉?方其含餔畎畝,鼓篋庠序,見 貪墨賊民者,輒攘臂切齒而憤之,高談擊節,真可翱 翔古人而犬彘若輩也。及一旦綰銅章、佩墨綬以臨 民,上則勢利之薰炙,妻子之浸灌,淫朋比友之慫恿 附和,則前日之良心死而貪心生矣。如倚門之妖,如 負嵎之虎,如驅羊之狼,吮膏啗體,肆然不知其可恥 且惡也。囊帛匱金,居則連屋,水則連舟,陸則連車,以 買官則連爵,以買田,則連阡,以買居則大廈連雲,以 買肥甘則方丈連味,以買姬妾則粉黛連室,以買服 用玩好則珠玉錦繡連箱,如此而已矣。殊不思之,七 尺之軀,一日之享,米不過一升,肉不過一豆,酒不過 一瓢,冬不過一裘,夏不過一葛。為吾身則身外皆長 物也;為子孫則子孫不能保而有也;為昆弟婚友則 刑辟「戮辱,昆弟婚友不能免也。噫所以求仕者,以其 尊且榮也;不知所以尊且榮者,不在富與貴,而在功 與德也。」金、張、許、史,視龔、黃、卓、魯何如哉?迺計不出此 而出彼,何也?卒使正士羞與同朝,正人羞與同鄉,正 朋羞與同門,族人羞與同宗,至其遠裔子孫,亦羞以 為祖。快欲於一朝,而流穢於千載,何其愚之甚也!為 吾屬者,尚監於茲,以誠存心,以廉律己,以儉制用,以 公照物,以恕待人以勤厲事,以敬事上,以嚴肅下,以 和睦僚,以仁卹民,以寬容眾,則庶乎矣。《詩》曰:「靖共爾 位,正直是與,國有明憲,予罔攸貸,其毋悔